研究生: |
陳怡媛 Chen, Yi-Yuan |
---|---|
論文名稱: |
《醒世姻緣傳》倫理敘事研究 A Study of Ethics Narrative in the Xing Shi Yin Yuan Zhuan |
指導教授: |
李志宏
Li, Chi-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醒世姻緣傳 、世變 、演義 、父子倫理 、夫婦倫理 、朋友倫理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18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醒世姻緣傳》的「倫理敘事」為題,探討明清易代之際,作者面臨世變,如何透過倫理書寫反映出「演義」思維。作者對於世變的觀察,主要體現在「倫理失序」之現象上,儒家文人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解釋國家治亂的成因。文人運用「取喻」書寫,透過「父子」、「夫婦」、「朋友」三個面向,刻畫倫理失序的樣態。世變之際,文人亟力尋求解方,小說中「倫理重建」的描寫反映出文人以倫理作為重建世道的根本。藉由梳理《醒世姻緣傳》的演義思維,希冀能使明清小說演義系譜的建構更趨完整。《醒世姻緣傳》的倫理敘事,展現出文人對於救世的深切渴望,表現出對於世變成因的不懈探求,體現出知識份子的責任所在。這些商業發展所帶來的道德危機於現代仍不斷演繹,足資受到資本主義浸潤的我們借鑒。
一、專書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列)
[漢]鄭玄注:《禮記》,明嘉靖東吳徐氏覆宋刊三禮本,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
[晉]葛洪:《抱朴子》,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
[隋]王通撰、王雪玲校點:《中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著,徐德明校點:《四書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馮夢龍:〈吳保安棄家贖友〉,收入《喻世名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
[明]李贄:《續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明]陳繼儒:〈唐書志傳通俗演義序〉,收入丁錫根編著:《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頁961。
[清] 劉廷璣:《在園雜志》,見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天目山樵:〈《儒林外史》新評〉,見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二)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日)佐藤江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0年。
(加)諾斯羅普.弗萊著(Northrop Frye),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波)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著,洪濤譯:《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知識份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俄)米哈伊爾.巴赫金(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著,白春仁、曉河譯:〈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見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著,趙一凡等譯:《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美)克里福德.格爾茲(Clifford Geertz):《文化的解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美)阿瑟.科爾曼、莉比.科爾曼著,劉文成、王軍譯:《父親:神話與角色的變換》,臺北:東方出版社,1998年。
(美)柯利德:〈《金瓶梅》中的雙關語與隱語──評第27回〉,收入徐朔方編選,(美)沈亨壽譯:《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沈亨壽譯:《明代四大奇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逐出樂園之後:《醒世姻緣傳》與17世紀中國小說〉,樂黛雲、陳玨編選:《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美)海登.懷特著,陳永國、張萬娟譯:《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美)海登.懷特著,董立河譯:《話語的轉義──文化批評文集》,北京:大象出版社,2011年。
(美)喬納森.卡勒(Jonathan D. Culler)著,李平譯:《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盧葦菁著、秦立彥譯:《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
(美)韓南著,王秋桂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程巍譯:《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
(義)伊基.肇嘉著,張敏、王錦霞、米衛文譯:《父性:歷史、心理與文化的視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想像與敘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家人父子:由人倫探訪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王成勉:《氣節與變節:明末清初士人的處境與選擇》,臺北:黎明文化,2012年。
王素存:〈醒世作者西周生考〉,收入《足本醒世姻緣傳》卷首,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頁1-8。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王德威:〈歷史.小說.虛構〉,收入氏著:《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年。
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編:《金瓶梅藝術世界》,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
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學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吳宏一:〈清代世變中的文學世界〉,收入李豐楙主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文化與世變(文學組)》,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李志宏:《《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臺北:學生書局,2014年。
──:〈齊家之思──《金瓶梅詞話》的淑世意識〉,收入《物我交會──古典文學的物質性與主體性》,臺北: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李國彤:《女子之不朽:明清時期的女教觀念》,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豐楙、廖肇亨主編:《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3 年。
李豐楙主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段江麗:《〈醒世姻緣傳〉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2 年。
──:《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胡萬川:〈關於《醒世姻緣傳》的成書年代〉,《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胡適:《醒世姻緣傳考證》,臺北:遠流出版社,1986年。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年。
夏薇:《醒世姻緣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孫楷第:〈與胡適之論醒世姻緣書〉,《滄州後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徐北文:〈《醒世姻緣傳》簡論〉,《醒世姻緣傳》,濟南:齊魯書社,1980 年。
徐朔方:《論金瓶梅的成書年代及其他》,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徐復嶺:《醒世姻緣傳作者和語言考論》,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張文紅:《倫理敘事與敘事倫理:90年代小說的文本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張清吉:《醒世姻緣傳新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梁曉萍:《明清家族小說的文化與敘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許麗芳:《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6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彭利芝:《說破興亡多少事:明清歷史小說易代主題研究》,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
游鑑明、胡纓、季家珍:《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臺大文學院,1998年。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黃瓊慧:《世變中的記憶編寫──以丁耀亢為例的考察》,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楚愛華:《明清至現代家族小說流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趙苕狂:〈醒世姻緣考〉,《足本醒世姻緣傳》卷首,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
趙毓龍、劉磊、陳麗平著:《明清小說倫理敘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劉階平:《《醒世姻緣傳》與鼓詞》,《蒲留仙遺著考略與《志異》遺稿》, 臺北:正中書局,1950年。
劉曉藝:《衣食行:《醒世姻緣傳》中的物質生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韓震、董立河:《歷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西方後現代歷史哲學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嚴建強、王淵明:《西方歷史哲學──從思辨的到分析與批判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美)黃衛總:〈晚明朋友楷模的重寫:馮夢龍《三言》中的友倫故事〉,《人文中國學報》第18期,2012年12月,頁225-238。
王小健:〈「女禍」現象的文化學分析〉,《大連大學學報》第28卷第5期,2007年10月,頁11-15。
王守義:〈《醒世姻緣傳》的成書年代〉,《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61年5月28日。
王岳川:〈歷史與文本的張力結構〉,《人文雜誌》第4期,1999年,頁132-136。
王瑾:〈論《醒世姻緣傳》非丁耀亢所作〉,《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期,2002年11月,頁30-35。
甘懷真:〈中國中古時期君臣關係初探〉,《臺大歷史學報》第21期,1997年2月,頁19-58。
田雨鑫:〈《醒世姻緣傳》作者勸懲意圖與實際效果的消解〉,《蒲松齡研究》第2期,2019年6月,頁119-129。
田璞:〈《醒世姻緣傳》作者新探〉,《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85年10月,頁77-82。
吳燕娜:〈《醒世姻緣傳》的版本問題〉,《中外文學》第2期,1988年7月,頁97-107。
呂妙芬:〈陽明學者的講會與友論〉,《漢學研究》第17卷第1期,1999年6月,頁79-104。
宋秀秀:〈《醒世姻緣傳》中的「悍婦」形象──女性視角下的薛素姐〉,《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6期,2013年12月,頁80-82。
李志宏:〈「話本」與「演義」的關係:以〈《古今小說》敘〉為討論中心〉,《中正漢學研究》第21期,2013年6月,頁127-158。
──:〈「野史」與「演義」的關係:以「三言」、「二拍」為考察中心〉,《中正漢學研究》第24期,2014年12月,頁127-158。
──:〈我自做我之《金瓶梅》──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的演義思維〉,《成大中文學報》第20期,2018年3月,頁129-170。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金瓶梅詞話》的尊生意識〉,《東吳中文學報》第36期,2018年11月,頁123-154。
──:〈《續金瓶梅》的歷史觀照與人倫籲求──以吳月娘母子離散敘事為考察中心〉,《清華中文學報》第21期,2019年6月,頁81-128。
李建軍:〈消極倫理與色情敘事──從小說倫理看〈金瓶梅〉及其評論〉,《文藝研究》第7期,2008年,頁50-58。
李國慶:〈醒世姻緣傳版本新探(下)〉,《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2006年9月,頁169-204。
李惠儀:〈世變與玩物──略論清初文人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 33 期,2008 年 9 月,頁35-76。
李舜華:〈「小說」與「演義」的分野──明中葉人的兩種小說觀〉,《江海學刊》第1期,2004年2月,頁191-196。
李壽菊:〈《三國演義》與《東周列國志》的「羽翼信史」比較論〉,《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 年2月,頁56-61。
林辰:〈論明末清初小說的歷史地位〉,《社會學科輯刊》第5期,1982年10月,頁133-140。
金蕙涵:〈情與德:論明代江南地區的側室合葬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7期,2012年5月,頁1-41。
段江麗:〈「除夕雷雨」與「內官」──《醒世姻緣傳》成書年代補證〉,《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期,2002年3月,頁30-35。
──:〈男權的失落:從醒世姻緣傳看明清小說中的女尊男卑現象〉,《浙江社會科學》第6期,2002年12月,頁147-151。
洪詠秋:〈《金瓶梅》父親缺席現象的文化省思〉,《東華漢學》第26期,2017年12月,頁107-145。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抉擇的問題〉,《新史學》第10卷第2期,1999年6月,頁29-76。
曹大為:〈《醒世姻緣傳》的版本源流與成書年代問題〉,《文史》第23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17-238。
──:〈《醒世姻緣傳》作於明末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88年8月,頁64-71。
曹炳建:〈明人的《西遊記》研究與明代小說審美觀念的歷史演變──論「虛與實」、「幻與真」、「奇與正」三組重要小說觀念〉,《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期,2006年11月,頁52-58。
郭穎瑄:〈明末清初的醫病關係初探:以《醒世姻緣傳》為中心〉,《暨南史學》第15卷,2012年7月,頁45-67。
陳新:〈論20世紀西方歷史敘述研究的兩個階段〉,《史學理論研究》第2期,1999年6月,頁93-105。
──:〈20世紀60年代轉向語言學的西方歷史哲學研究〉,《求是學刊》第2期,2002年3月,頁102-107。
──:〈當代西方歷史哲學的若干問題〉,《東南學術》第6期,2003年12月,頁113-124。
──:〈實踐與後現代史學〉,《學術研究》第4期,2004年4月,頁20-22。
──:〈實驗史學:後現代主義在史學領域的訴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4年9月,頁77-84。
──:〈歷史.比喻.想像──海登.懷特歷史哲學述評〉,《史學理論研究》第2期,2005年4月,頁68-160。
──:〈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6年12月,頁20-23。
陳贇:〈從思辨的歷史哲學、批判或分析的歷史哲學到文明論的歷史哲學〉,《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8年10月,頁69-79。
陳寶良:〈從義夫看明代夫婦情感倫理關系的新轉向〉,《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7年1月,頁48-55。
──:〈正側之別:明代家庭生活倫理中之妻妾關係〉,《中國史研究》第3期,2008年8月,頁123-144。
曾良:〈《東周列國志》的史實與虛構〉,《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8年3月,頁199-208。
曾娟:〈「父子」倫理:從消解到建構──王安憶小說中的倫理敘事〉,《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3月,頁99-102。
馮文樓:〈倫理架構與批判立場─—《三國演義》敘事話語的辨識與闡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9年9月,頁128-135。
黃文樹:〈李贄與利瑪竇的交誼及其「友論」之比較〉,《玄奘佛學研究》第5期,2006年7月,頁127-151。
黃蒙、趙秀雲:〈《醒世姻緣傳》中叛逆女性形象淺析〉,《蒲松齡研究》第3期,2006年9月,頁119-124。
楊春宇:〈《醒世姻緣傳》研究序說──關於版本與成書年代的問題〉,《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03年6月,頁155-170。
楊緒容:〈「演義」的生成〉,《文學評論》第6期,2010年11月,頁98-103。
楚愛華:〈男性弱質與父權秩序的顛覆──《醒世姻緣傳》的女權主義批評〉,《齊魯學刊》第6期,2001年11月,頁28-30。
──:〈《醒世姻緣傳》父權秩序的傾覆〉,《蒲松齡研究》第2期,2002年6月,頁100-107。
──:〈父親缺席與《水滸傳》的敘事策略〉,《水滸爭鳴》第11輯,2009年10月,頁328-340。
葉憲峻:〈清代臺灣儒學與孔廟的設置〉,《社會科教育研究》第13期,2008年12月,頁185-206。
詹前倬:〈中晚明儒者友誼研究〉,《史原》第8期,2017年9月,頁227-251。
鄒宗良:〈《醒世姻緣傳》康熙成書說駁議──《醒世姻緣傳》寫作年代考之一〉,《社會科學》第6期,1989年12月,頁39-44。
廖彩真:〈明清婚姻生活百態──由《醒世姻緣傳》看夫妻關係〉,《中興史學》第12期,2006年6月,頁33-58。
廖肇亨:〈脫軌•錯位•歸返──《醒世姻緣傳》中的懺罪書寫與河川文化的相互投影〉,《文與哲》第18期,2011年6月,頁515-546。
趙園:〈亂世友道──明清之際有關「朋友」一倫的言說的分析〉,《甘肅社會科學》第1期,2006年,頁77-83。
劉靜怡:〈歷史演義虛實論爭之「虛」、「實」意涵析論〉,《淡江中文學報》28期,2013年6月,頁103-131。
劉瓊云:〈妖魔、動物、精怪:《醒世姻緣傳》中的記惡書寫〉,《清華中文學報》第11期,2014年6月,頁103-157。
──:〈我們可以從明代道德故事類書中讀出什麼?──知識編輯、文化網絡與通俗忠觀〉,《新史學》第3期,2019年9月,頁1-73。
歐麗娟:〈由屋舍、方位、席次論《紅樓夢》中榮寧府宅的空間文化〉,《思與言》第1期,2013年3月,頁5-53。
盧世達:〈論《三國演義》的歷史敘事與經典轉化─以「猇亭之戰」始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8期,2010年7月,頁129-158。
霍現俊:〈對西門慶家庭模式的文化省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10月,頁51-53。
譚帆:〈「演義」考〉,《文學遺產》第2期,2002年,頁101-144。
──:〈論明代小說學的基礎觀念〉,《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2008年3月,頁71-81。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文革紅:《從傳播學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說的發展──以小說出版為中心》,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方韻慈:《道法與宗法: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女性倫理觀之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
王玉坤:《198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弒父」母題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影視系碩士論文,2008年。
朱燕靜:《《醒世姻緣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78年。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論文,2003年。
杜祐寧:《從屯堡到邊墻──明代北邊防務研究》,臺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年。
岳立靜:《《醒世姻緣傳》助詞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論文,2006年。
林偉淑:〈明清家庭小說的時間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紅樓夢》為對象〉,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段鈞譯:《論《醒世姻緣傳》中的民俗文化》,吉林:長春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洪詠秋:《四大奇書倫理價值意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年。
夏薇:《《醒世姻緣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馬金月:《《醒世姻緣傳》的婚姻觀研究》,安慶:安慶師範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郭貴榮:《《醒世姻緣傳》婚俗解讀》,濟南:山東大學民俗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淑敏:《《醒世姻緣傳》因果報思想與文學技巧探析》,高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陳銘:《虛實之間──列國系列小說演變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7年。
萇瑞松:《明清易代之際話本小說敘事話語的反思》,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楊帆:《1917-1949年中國現代小說的父子倫理關係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楊劍龍:《明清歷史演義小說之虛實觀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廖珮芸:《中晚唐傳奇研究:世變與現實的再現》,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劉子維:《文體.世變.風教:清代詩話序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劉珂:《服飾文化視角下的《醒世姻緣傳》女性形象研究》,濟寧: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8年。
劉靜怡:《歷史演義:文體生發與虛實論爭》,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談啟志:《明清之際奇書之續書敘事倫理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
鄭睿衫:《《儒林外史》人倫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19年。
盧世達:《明清歷史演義評點之再詮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謝佳瀅:《明末世變中的神魔敘事──「平妖」故事 之承衍與流播》,臺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謝宜安:《鬆動的秩序:李漁小說的倫理敘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