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鏗任 Chen, Ken-zen |
---|---|
論文名稱: |
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公民教育內涵之分析 A Content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 in Hong Kong Citizenship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單文經
Shan, Wen-J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7 |
中文關鍵詞: | 公民教育 、教科書分析 、香港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Citizenship education, Textbook content analysis, Hong Kong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51 下載:7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香港在政治上回歸中國的處境,帶來了港人公民身份的改變,也讓公民教育在香港成為重要的議題。殖民地時期的教育不重視民主社會的公民參與能力的培育,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治設計,需要積極、有效能的香港公民來加以落實。因此特區政府在回歸前後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目標,修改各科的課程大綱,勾勒出未來的香港公民的形貌。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在瞭解香港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內涵以及問題。論文之發展軸線,一是以文獻回顧,理解香港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發展與問題,以及港人對於公民教育內涵的爭論、困境與願景;二是透過內容分析法,蒐集目前香港中小學(小一至中五)所使用的相關教科書,分析文本中的公民教育內涵。
本研究對於香港公民教育有如下的結論:
一、香港公民教育的面貌
香港對公民教育較過去更為重視,《學校公民教育指引》的公布成為學校推動的指導原則,所採用的教材內容有助於香港中小學生瞭解香港社會,鼓勵學生願意與政府配合。整體來說,公民教育雖然受到政治力量的影響,但仍有不錯表現。
二、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特點
香港政府對於教科書中的「學」與「教」非常重視,顯示了教科書在香港的學校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從物理層面來說,本研究所分析的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外貌精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照顧學生閱讀的便利;從內容層面來說,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與輔助教材豐富,有錄音帶、學習光碟、地圖集、學習網站,學生能夠從中學會對自己有幫助的學習策略等,是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特點。
三、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公民教育內容分析
公民教育的養成端賴常識、經公與政公科。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社會知識、價值德行與參與能力三個層面中,以參與能力的內容佔比例較高。其中社會知識的培養以經濟知識最為完整,價值德行多為社會所認可、較不特殊,參與能力旨在讓學生瞭解政府運作,願意與政府配合,顯得被動。
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分別針對香港公民教育,香港中小學教科書之發展,以及對臺灣公民教育之啟示等提出建議事項.最後,本研究並且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公民教育、教科書分析、香港教育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Hong Kong recovered sovereignty to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brought the change of HongKongers’ citizenship, and let the citizenship education turn into an important topic for discussion. In the last decade, Hong Kong government made a series of change in identifying educational goals, modifying the course guidelines, and mapping out the Hong Kong’s citizenship figure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and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Hong Ko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in three fold. First, Hong Kong values citizenship education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Guidelines on Civic Education in School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behave well and abide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lot of struggling of political powers, the citizenship education makes decent jobs. Second, two advantages of Hong Kong textbooks should be mentioned. Firstly, splendid look, learner interests provocative design, and high readability makes Hong Kong textbooks very friendly to students. Secondly, Hong Kong textbooks contain rich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tapes, compact disks, atlas, web sites, students can learn their learning strategies within textbooks. Third,
General Studies, 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 Governments and Public Affairs are the main conduit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 ability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included more than “social knowledge “ and “citizen virtue” in the textbooks. The cultivation of economic knowledge is the most complete part in “social knowledge”, the contents of cultivation of “citizen virtue” are mostly socially agreeable, not special, but the ability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im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functions of governments, and to be cooperative, and passive.
Suggestions for Hong Kong citizenship education, Hong K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xtbook development, Taiwa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further studies were described in the last chapter in this thesis.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六版。台北:五南。
王前龍(2000)。國小道德實驗課程「愛國」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家通(1996)。主要國家教科書制度的比較。臺灣教育,543,8-11。
王淑芬(2001)。打造新世紀的課程圖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特色與教學策略。國民教育,41(5),33-40。
王萍霜(2000)。國民小學教科書消費者教育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錦雀(1998)。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公民訓育學報,7,295-318。
王錦雀(2000,6月)。公民教育面對的挑戰和實施的機會—以社群主義觀點分析。發表於「新世紀的價值教育與公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
回歸五年,港低調慶祝(2002,7月2日)。自由時報,2。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江姿滿(2000)。臺灣、日本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台北:桂冠。
余桂瑛(1997)。區克夏公民社群理論及其教育涵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正牧(199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俊憲(2001a)。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俊憲(2001b)。為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教科書的誕生做準備—社會科相關意涵分析。國教輔導,40(4),32-37。
吳倫霓霞(1997)。教育的回顧上篇,載於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頁417-463)。香港:三聯書店。
吳誼華(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多元智慧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仁華(2001)。公民教育與族群容忍--少數族群可否拒絕自由民主的公民教育。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枝益(1999)。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原住民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 方(1997)。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
李 怡(2000)。香港回歸後的政制發展。交流,53,30-33。
李文政(1999)。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185,35-41。
李宗薇(1998)。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1),41-56。
李琪明(1991)。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1)。兩岸德育與意識型態。台北:五南。
李錦旭(1998)。從社會學看公民教育:曾榮光有關研究述評。教育研究雙月刊,61,47-50。
沈映汝(2001)。國小臺灣史教學之質性研究—理想建構與教學實踐的對話。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清松(1997)。道德教育的道德哲學基礎。人文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頁6-17。
沈清松(1998)。新時代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認知。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印),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勢(頁11-32)。台北:編者。
林火旺(1994a)。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通識教育季刊,1(1),頁35-52。
林火旺(1994b)。對當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5(2),頁11-17。
林火旺(2000)。公民議題的回顧與反省。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9-144)。台北。
林佳範(譯)(2001,11月)。Print M.著。公民價值、公民教育與民主。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之「公民與道德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林俊瑩(2000)國小道德課程設計的模式分析與落實方向。訓育研究,39(4),頁72-80。
林愛翎(2001)。媒體公民教育理論與實踐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瑞芳(1998)。港穗青少年的社會身份認同及國家民族觀念。載於楊羅觀翠(主編),香港新面貌(頁34-59)。香港: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
金耀基(1995)。香港教育與中國文化。中國語文通訊,33,1-2。
胡少偉(1998)。教育工作者看香港教育。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胡育仁(1999)。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淑芳(1998)。教科書評鑑規準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2003年4月20日,取自 http://www.info.gov.hk/basic_law/fulltext/Basic Law-c.doc/ 。
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廿一世紀教育藍圖。香港:作者。
香港教育署(1998a)。幼稚園、小學、中學、特殊及成人教育的主要統計資料。香港:作者。
香港教育署(1998b)。中學課程綱要—中一至中三公民教育科。香港:作者。
香港教育署(1998c)。中學普通話科課程便覽。香港:作者。
馬漢寶(1993)。法律教育之前瞻與基礎法學。律師通訊,160,16-21。
張世錩(1993)。小高年級教科書直排之字體大小、字距及行距設計之研究。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雄(2002)。公民教育模式。中等教育,53(5),4-23。
張秀雄、李琪明(2000)。我國理想公民之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3-H-002-035)。
張淑屏(1999)。國小教師參與自然教科書編輯經驗與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震威(1994)。市民社會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樹倫(1998)。從文化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公民訓育學報,7,233-254。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2)。教育改革進展報告:2002年1月。2002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e-c.edu.hk/reform/index_c.html。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作者。
梁恩榮、劉傑輝合著(1999)。政治教育在香港: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
莫禮時、陳嘉琪、盧敏玲(1997)。改革學校課程—香港目標為本課程改革的啟示。基礎教育學報,7(1),1-20。
許佩賢(1994)。塑造殖民地的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雅惠(1999)。文化教育理念趨勢及現況。社教雙月刊,1999年2月,20-31。
陳秀玲(1994)。臺灣國民中學經濟學教科書之研究-與美、日之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建強(1996)。香港公民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載於劉國強、李瑞全(主編),道德與公民教育—東亞經驗與前瞻(頁229-248)。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陳昭男(2001)。屏東縣國小教師國家認同觀及其國家認同議題教學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7)。理性溝通的教育與社會民主化。通識教育期刊,4(1),51-64。
陳美博(2000)。國民小學教師公民教育觀點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貞臻(1998)。我國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之演變及其內涵分析(1902-199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書瑩(2000)。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版面編排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敏華(1994)。國中公民課程中政治意識型態傳遞之研究--一個教室的實地觀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華(2001)。國小教科書開放審定版後衍生問題及爭議之探討-法律面與經濟面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錦波(2001)。國小數學教科書選用規準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章玉琴(1998)。多元文化論公民觀及其公民教育觀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2000a)。兼論道德氣質的成分與道德教育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5,169-184。
單文經(2000b)。臺灣中小學公民教育與「臺灣人」意識的型塑。教育資料集刊,25,47-63。
單文經、張秀雄、高博銓(譯)(2001,11月)。Judith, T. P. et. al.著。二十八個國家的公民教育概況---十四歲青少年的公民知識及參與公民活動之研究摘要。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公民與道德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單文經、鄭勝耀、曹常仁合著(2000)。香港教育。台北:商鼎。
彭如婉(1997)。從當代社群主義的公民觀探究公民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如婉(1998)。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107-122。台北:師大書苑。
彭鴻源(2001)。國小教師本土化概念及其運作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欣儀(2000)。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榮光(1994)。非殖民化的公民教育—97以後香港學校公民教育的構思。教育學報,22(2),237-248。
湯梅英(1998)。香港與英國社會科課程之比較。教育研究雙月刊,62,71-85。
湯梅英(2001)。人權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一個重要卻受忽視的新興議題。課程與教學季刊,4(4),1-20。
馮朝霖(2000)。生命尊嚴、人權教育與公民社會。教育研究,71,16-20。
馮增俊(1990)。比較教育學。江蘇:江蘇教育。
黃 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1-388),台北。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春木(1994)。近代以來中國國民教育之發展(1904-1940):「國家認同」的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筠(1998)。從經濟教育的立論基礎探討中學經濟學教學的內涵。公民訓育學報,7,201-220。
黃琇屏(1995)。國民中學公民科法律教科書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意婷(2000)。國小音樂教科書歌曲選材之分析1962-1999。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村、賴惠德(1997)。各級學校法律教育之檢討。律師雜誌,210,41-47。
黃劍華(1999)。臺北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知識之評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儒傑(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式及其合理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之初步調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學聖(2002)。當代自由主義公民資格觀的轉變之研究-對於多元文化論挑戰之回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譯瑩(2000)。開放之後,九年一貫課程中教科書的再建構。師大學報:教育類,45(2),17-36。
黃顯華(1999)。九十年代香港的課程改革。課程與教學季刊,2(3),71-86。
黃顯華(2000)。香港地區教科書選用制度。2002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trd.org.tw/Cpast/895030/890530-3.htm。
楊孝榮(1989)。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809-833)。台北:東華。
楊賜香(1991)。我國中小學教科書政治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羅觀翠(1998)。香港新面貌—青年與社會的探索。香港:中華書局。
溫明忠(1998)。從經濟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頁253-272)。台北,師大書苑。
董秀蘭(1995)。民主國家的政治教育—基本觀念的澄清。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2),36-46。
董秀蘭(1998)。政治教育的抉擇—為什麼?教什麼?公民訓育學報,7,255-271。
董基宏(1993)。國小高年級教科書橫排之字體種類、字距及行距設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素娟(2000)。公民概念的澄清及公民教育理論與實踐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嫚(1996)。中日二國國中階段公民類科文化教材內涵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阿榮、林麗菊(2000)。當前臺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公民訓育學報,9,103-128。
劉美慧(2000)。學校公民課程的實施與公民資質觀點分析。臺灣教育,595,25-35。
劉姝言(1997)。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姝言(1998)。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觀。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頁77-106)。台北:師大書苑。
劉蜀永(1999)。簡明香港史。香港:三聯書店。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8)。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蔡佩蓉(2002)。民主法治精神與公民教育。立人學報,2,140-156。
課程發展處(2002)。優質課本基本原則。2002年11月29日,取自http://cd.ed.gov.hk/cr_2001/chi/textbook/main.htm。
課程發展議會(1985)。學校公民教育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1996a)。中學政府與公共事務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1996b)。學校公民教育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1997a)。中學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1997b)。中學經濟與公共事務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1998)。中學地理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2)。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3a)。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3b)。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3c)。中學經濟科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課程發展議會(2003d)。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領域課程指引。香港:香港教育署。
鄭勝耀(1999)。香港教育選擇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志松(2001,11月)。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一個自由民族主義的思考。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之「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鄧俐俐(1999)。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材與活動中的民主價值觀—「公民與道德」教材八十七年版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光真(2001)。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賴羿蓉(2001)。問題解決的理論與實務。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62,37-42。
霍秉坤(2000)。香港課程改革決策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3(1),59-78。
謝均才(1999)。四個華人地區的公民教育: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教育學報,26(2)&27(1),179-199。
謝銘賢(1998)。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秋慧(2000)。國家安全的文化面--臺灣安全主體性之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先得(1995)。政治意識型態與中國大陸小學教科書內容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成熙(2001)。個人自主、社群意識與關懷德性:自由主義普遍性公民身份觀的修正。屏東師院學報,14,75-112。
簡良平(1999)。科際整合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可行性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2(3),103-116。
簡馨瑩(1998)。日本社會科課程內容與改革方向。教育研究雙月刊,62,18-22。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
魏曼伊(1999)。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之政治意識型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Cheung, C. K. (1998). From civic education to general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imary curriculum. Compare, 28(1), 47-57.
Cheung, K. W. (1997). Curriculum as a form of school practice. In W. O. Lee (Eds.), Schooling in Hong Kong—Organization, teaching and social context (pp. 117-134).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Cogan, J. G. (1997). Multidimensional citizenship: Educational policy for the 21 st century. Tokyo: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Cogon, J .G., & Derricott, R. (1998). Citizen for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Dunn, R. E. (2002). Growing good with a world-centere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2), 10-13.
Ghai, Y. (2001). Citizenship and politics in the HKSAR: Th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Citizenship studies, 5(2), 143-164.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3). Youth poll series no.3: Young people and the Sino-British row.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4a). Topic1:Individual and society, Beijing—Guangzhou—Hong Kong comparative youth study series.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4b). Topic 3: Nation and ethnicity, Beijing—Guangzhou—Hong Kong comparative youth study series.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4c). Topic 4: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Beijing—Guangzhou—Hong Kong comparative youth study series.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8). Youth poll series no.55: Youth’s retrospection on the year since the handover.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1999). Youth poll series no.63: Does revis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matter to young students?.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000). Youth poll series no.76: Youths’ view on acquaintance with Chinese history. .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001a). Youth poll series no.96: China formally signed an accord to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responses of Hong Kong young people.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001b). Youth poll series no.97: Young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and / or Putonghua.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002a). Youth study series 26: A study on social capital with regard to giving, volunteering and participating. Hong Kong: Author.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002b). Youth study series 28: A study on social capital with regard to citizenship. Hong Kong: Author.
Lai, K. H. (1999). Civic education: A focus on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after reunific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25(2), 205-215.
Lee, W. O. (2001). Hong Kong: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self in citizenship. In W. K. Cummings, M. T. Tatto, & J. Hawkins (Eds.), Values education for dynamic societies: Individualism or Collectivism. (pp.207-226). 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ee, W. O., & Sweeting A. (2001). Controversies in Hong Kong’s political transition: Nationalism versus liberalism. In W. O. Lee, & M. Bray (Eds.),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Themes and experiences in East Asia (2nd ed.) (pp.101-121). 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eung, Y. W., Chai, W. L., & Ng, S. W. (1999). The evolution of civic education: From Guidelines 1985 to Guidelines 1996. In Y. C. Cheng, K. W. Chow, & K. T. Tsui (Eds.), School curriculum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pp.351-368).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o, S. H. (2001). Citizenship and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Citizenship studies, 5(2), 127-142.
Martorella, H. P. (2001).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lumbus, OH: Macmillan.
Morrisseet, I. (1991). Key concepts: Social studies. In A. Lewy.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 183-184). NY: Pergamon.
Ng, S. W., Leung, Y. W. &, Chai, W. L. (1999).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In Y. C. Cheng, K. W. Chow, & K. T. Tsui (Eds.), School curriculum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pp.391-409).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ostiglione, G. A., & Lee, W. O. (1997). Schooling in Hong Ko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and social context.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ratte, R. (1988). The civic imperative— Examining the need for civic education.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chubert, W. H. (1982). The return of curriculum inquiry from schooling to education. Curriculum Inquiry, 12(2), 221-232.
Tsang, W. K. (1998). Patronage, demystification or empowerment? Citizenship development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Hong Kong. In O. Ichilov (Eds.), Citizenship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pp. 221-253). London: Methuen.
Tsang, W. K. (2000, June). Citizenship in transi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alue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Hong Kong.
Torres, C. A.(1999).Democracy, educ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 N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Tse, K. C. (1999). Civic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 Bray & R. Koo (Ed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and Macau (pp.151-169). 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se, K. C. (2000). Reformed citizenship: a critique of a junior secondary Economic and Public Affairs syllabus and textbooks in Hong Kong. Pedagogy, culture and society, 8, 93-110.
香港教科書與輔助教材
一、小學常識科
現代常識。(2000)。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24冊。
現代常識習作。(2000)。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24冊。
常識新世紀。(2000)。香港:目標教材。24冊。
二、小學中國語文學科
現代中國語文。(2000)。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24冊。
三、中學中國歷史科
(2000)。中國歷史。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6冊。
(2000)。中國歷史習作。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6冊。
(2000)。中國歷史練習。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5冊。
(1997)。中國歷史地圖集。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冊。
四、中學經濟與公共事務科
經濟與公共事務。(2001)。香港:朗文。3冊。
五、中學政府與公共事務科
政府與公共事務。(1998)。香港:卓思。2冊。
六、中學中國語文學科
中國語文。(1998)。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0冊。
七、中學普通話科
普通話新紀元。(2001)。香港:朗文。3冊。
光碟、錄音教材、各三份。
八、中學地理學科
生活地理。(2001)。香港:朗文。2冊。
生活地理習作。(2001)。香港:朗文。2冊。
香港世界地圖。(2001)。香港:朗文。1冊。
香港初級地圖。(2001)。香港:朗文。1冊。
九、中學經濟學科
生活經濟學。(2001)。香港:朗文。2冊。
生活經濟學會考實習。(2001)。香港:朗文。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