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瑋倫
Tu, Wei-Lun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小學社區化幼童軍團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The Study of Participant Mo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Community Cub Scout Leaders of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呂建政
Lu, Chien-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幼童軍服務員社區化參與動機組織承諾
英文關鍵詞: cub scout leaders, community, participant motiv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3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一百年,中華民國童軍也慶祝創始百周年,此時,臺北市約有四成四的國小幼童軍團,其服務員的人力來源漸漸改變中。過去,老師為主要帶領人員,現在,家長與社區人士的參與泛起了幼童軍團社區化的漣漪。
    為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臺北市教育局與童軍會積極推動學校團社區化,目前有44個團,有些團運作良好,有部份的團則面臨服務員青黃不接的困境。本研究係在探討幼童軍團服務員的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及其相關情形:其中參與動機分為成就感動機、社交學習動機、意願實現動機與機構特質動機等四個構面;組織承諾包含努力意願、組織認同(機構管理)、留職傾向與組織認同(內在滿足)等四個構面。再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能提供各團服務員召募與管理的施針方向。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童軍服務員參與動機量表」與「童軍服務員組織承諾量表」,首先請新北市國民小學社區化幼童軍團146位服務員參與預試,並藉此發展出正式之研究工具。接著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社區化幼童軍團的656位服務員為普查對象,得有效問卷490份,有效回收率74.6%。量化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與皮爾森積差相關;質性資料部份則訪談7位服務員以了解服務員深層的想法。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幼童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認同情形
    幼童軍服務員在「成就感動機」與「社交學習動機」構面認同程度為強。且部份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幼童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認同程度有顯著差異。
    二、幼童軍服務員的組織承諾符合情形
    幼童軍服務員在所有組織承諾構面符合程度為強。且部份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幼童軍服務員的組織承諾符合程度有顯著差異。
    三、幼童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的相關情形
    幼童軍服務員之「成就機動機」、「社交學習動機」與組織承諾各構面呈現中度正相關,「意願實現動機」與「機構特質動機」則與組織承諾各構面呈現低度正相關。整體而言,幼童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的相關情形為正相關。
    另外,依據訪談之結果,幼童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除了個人成長與發揮所長外,有6位服務員的參與動機明顯是「為了孩子」而加入,因此,期待孩子成長與營造好的團體氣氛為服務員持續服務的主要動力。

    At the one hundredth birthda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couts of China also commemorates the one hundredth anniversary. At the same time, leaders in around 44% of the cub scout packs in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cub scout leaders were teachers. Nowadays, cub scout packs has drawn more community attentions with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s.

    To enrich children’s learning experienc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nd The Taipei City Council of the Scouts of China are actively promoting more school community scout groups. Among the 44 groups, some are well processing, some are facing the difficulty of temporary shortage of appropriate leaders.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Four dimensions of participant motives are discussed, which are sense of achievement, socializing and learning, self-actualiz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joined. Four dimensions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re also discussed, which are effort commitment, value commitmen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etention commitment, and value commitment (inner satisfactory). Sugges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results wishing to provide directions for cub scout leaders recruitment, management, and policy references.

    The research tools employed here are the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scale” and the “cub scout lead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 The scales were pilot tested by 146 New Taipei City school community cub scout leaders. 656 Taipei City school community cub scout leaders were subjected as participants and 490 se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which corresponds to 74.6% retrieval. Quant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erior comparison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even cub scout leaders were interviewed to gather deeper thoughts for qualitative data.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both literatu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s follows:
    1. The degrees of identification of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Cub scout leaders agree strongly on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ocial learning” dimensions. Moreover, parts of the backgrounds of the cub scout lead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articipant motives.
    2. The degrees of identification of Cub scout leader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ub scout leaders agree strongly in every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reover, parts of the backgrounds of the cub scout lead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3. Relevance between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ub scout leaders’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ocializing and learning” motives correlate positively and moderately with every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elf-actualiz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joined” motives correlate positively but lowly with every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verall,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hown positive correl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discussion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results, besides gaining personal growth and unleashing individual strengths as cub scout leaders’ participant motives, six out of seven of the cub scout leaders interviewed participated “for the children”. Therefore, wishing to see how children learn and grow in scout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ng nice group atmospheres are the key factors keeping cub scout leaders for continuing services.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幼童軍團組織 15 第二節 參與動機 22 第三節 組織承諾 33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的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幼童軍團服務員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服務員個人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的差異 71 第三節 服務員個人背景變項在組織承諾的差異 86 第四節 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的相關情形 106 第五節 訪談資料內容分析與討論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31 中文文獻 131 英文文獻 136 附 錄 137 附錄一 中國童子軍總會表揚績優童軍團實施細則 137 附錄二 臺北市國民小學社區化幼童軍團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調查問卷【內容效度審查-學者專家用】 140 附錄三 臺北市社區化學校幼童軍團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訪談綱要草稿 152 附錄四 臺北市社區化學校幼童軍團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53 附錄五 臺北市國民小學社區化幼童軍團服務員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58 附錄六 半結構式訪談結果摘要 162 附錄七 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相關研究彙整表 168 附錄八 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相關研究建議事項彙整 176

    中文文獻
    小鹽隆士(2004)。16歲開始的經濟學(李湘平譯)。臺北市:先覺。
    王碧媜(1998)。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學推廣教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中國童子軍總會活動委員會幼童軍手冊編輯小組(1992)。中國童子軍幼童軍團長手冊。臺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民82)。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台北:錦繡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網站(2009)。世界童軍組織。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70&TabSeqNo=0&lang=big5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
    世界童子軍總部(1989)。童軍運動的基本原則。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scout.org.tw/uploadfile/20064253733.pdf
    白崇亮(1986)。組織承諾研究:理論與實證。管理評論,5(2),30-51。
    朱珮芬(2009)。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連煌(2007)。成就動機:理論、研究、策略、與應用。臺北市:文景。
    李孟左(2005)。解說志工之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間關係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宗派(2003)。志願工作之概念與內涵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387-398。
    李宗倫(2004)。個人創造力歷程之研究-動機理論之整合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
    何冠儀(2010)。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志工組織氣候知覺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論文,未出版,臺中。
    汪憶伶(2004)。社區志願組織發展歷程之探討-以臺中縣東海村社區志工隊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7,426-447。
    吳永安(2007)。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動力之研究—宜蘭縣榮欣志工團體個案分析。私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論文,未出版,宜蘭。
    吳正宏(2006)。中國童軍運動現況與展望。童木訓教材。
    吳永裕(1997)。創造學校與社區 雙蒙其利的互動關係。教育資料與研究。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2.nioerar.edu.tw/basis3/15/gi4.htm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城數位。
    吳旻靜(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志願工作者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台中市青少年福利機構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論文,未出版,臺中。
    吳建明(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縣救國團所屬社會基層團務組織志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東。
    吳界榮(2008)。雲林縣慢速壘球球員參與動機、體驗、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中。
    吳國基(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幼童軍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許暄(2007)。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中。
    吳淑鈺(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復新(2003)。空大學訊,激勵之期望理論的要點與應用。306,31-34。
    吳靜吉(1994)。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林宛瑩(1994)。文化中心義工組織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枝旺(2005)。簡介Coleman之社會資本理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1/51-18.htm
    林東泰、林勝義、陳金貴、楊孝濚(1997)。青年對志願服務的看法民意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林南(2010)。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振春(1997)。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2.nioerar.edu.tw/basis3/15/gi9.htm
    林啟鵬(1987)。志願服務之動力過程。社區發展季刊,39,97-104。
    林勝義(1990)。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印行。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臺北市:五南。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范熾文(2007)。教師組織承諾:概念、發展、類別及其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0,128-144。
    查理斯(Charles H. Zastrow)(2007)。社會團體工作(Social Work with Groups:A Comprehensive Workbook, 6th ed.)(何金針、謝金枝合譯)。臺北市:湯姆生。
    韋政通(1988)。中國人的智慧。台北:水牛出版社。
    莊坤良(1989)。貝登堡的足跡。臺北市:水牛。
    鄒平儀(1997)。社工人員生涯規劃。社工實務,55,55-59。
    孫進發(2004)。員工對組織變革認知、轉業訓練、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糖公司為例。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
    郭生玉(198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陳忠信、王培勳、王志復、林平洋、徐群、黃清高、張勝堯、蕭玉煌、蔡菊、羅燕儂、顧詒孫(1983)。童子軍與社區發展資料彙編。中國童子軍總會、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嚴(199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陳榮哲(2008)。堅實組織運作 重振童軍雄風。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leoscouting.tw/zh-hant/node/110
    陳馨馨(1998)。推動志願服務於公部門與農業推廣體系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81:270-281。
    陳鐵(1992)。幼童軍教育(再版)。臺北市:水牛。
    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舒婷(2008)。有志一同:臺北市客家文化館教學志工參與動機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
    教育部(民84)。社會教育篇。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廿一世紀的教育遠景,95-115。
    游正民(2009)。社區志工參與動機與社區意識對持續服務影響之研究-以霧峰鄉社區志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黃坤和(2004)從幼童軍教育談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實施之我見。2009年5月2日,取自http://enews.trsc.chc.edu.tw/93Webs/data/study1222.doc
    黃裕隆(2008)。志願服務法認同度對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論文,未出來。臺南。
    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志工為例。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聖吉(Peter M. Senge)(1990)。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郭進隆譯)。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詹棟樑(1997)。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因素。教育資料與研究。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2.nioerar.edu.tw/basis3/15/gi7.htm
    詹麗珊(2004)。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志工組織承諾與參與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8(4),37-55。
    詹麗珊(200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7(4),87-103。
    溫裕宏(2004)。警察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蓓(1992)。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動力過程。法商學報,26,165-183。
    鄧運林(1998)。開放教育新論。高雄市:復文。
    趙守博(2008)。志工精神與童軍運動。童子軍,45(6),2-3。
    蔡明宏(2007)。花蓮縣觀光大使志工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動機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
    蔣中正(民55)。對第五屆遠東區童子軍會議致詞。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6/0043/0023.htm
    劉明翠(1992)。志願服務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青少年輔導機構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劉翠芬(2004)。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德勝(1997)。義工制度與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85-90。
    蕭新煌、林國明(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
    賴玫凰(2003)。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論文,未出版,臺中。
    謝文華(1986)。童子軍運動論叢。台北:中國童子軍總會文物供應中心。
    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謝侑達(2011)。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儲蓄互助社志願服務者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所論文,未出版,臺中。
    魏宗豐(2007)。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 -以弘道老人福利服務志工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所論文,未出版,臺中。
    簡文興(2005)。社區化之理論探討。2009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jfvs.tpc.edu.tw/jfvs/94資訊科/社區化之理論探討簡文興.doc
    瞿德淵(2009)。從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精神談童軍活動。2011年6月28日, 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chu-deyaun/article?mid=-2& prev=136&l=a&fid= 5
    顏憲文(2004)。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羅賓斯(S. P. Robbins)(1990)。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黃囇莉、李茂興合譯)。臺北市:揚智文化。
    蘇信如(1985)。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嚴家麟(1946,7月31日)。嚴家麟談創我國童子軍。民報晨刊,1版。

    英文文獻
    Baron , J. N ., & Hannan, M . T.(1994). The Impact of Economics o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2,1111-1146.
    Wiehe, V. R., and Isenhour, L.(1977). Motivation of Volunteers.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4, 73-7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