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亦鈞 |
---|---|
論文名稱: |
從琵琶指法探討樂曲中琵琶語法的運用 |
指導教授: | 王世榮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2 |
中文關鍵詞: | 琵琶 、琵琶指法 、標題音樂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7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琵琶在其兩千年的歷史中,累積出無數作品,這些作品的內涵就像是中國文化的縮影,舉凡戰爭、大自然、宗教等,都是琵琶樂曲中的元素,這些歷史經驗正是琵琶的靈魂所在,能夠扮演這樣一個富涵文化深度的角色,在於琵琶廢撥彈為指彈後,創造了更多指法,製造出更多音響層次與豐富的音色變化,這些多樣的指法,使得琵琶能夠模擬出各式各樣的音色,例如:樂器聲、金屬聲、人聲等,除了聲音的模擬外,也可以比喻某種情緒,或是營造氣氛來象徵某種情境,這三種手法:模擬、比喻、象徵,都是琵琶語法中常見的運用方式。
因此筆者希望透過從這三種琵琶語法的底蘊,來探討琵琶指法在其中的使用方式以及演奏詮釋。文中先根據文獻資料整理出琵琶指法的種類,再從樂曲分析、詮釋探討等方式,觀察琵琶指法如何落實於樂曲演奏中,並探討同樣的意圖,利用不同的指法,會有哪些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是同一個指法,如何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情緒或氛圍。
藉由這樣的比較探討,可以了解語法與指法之間的相互關係,也能觀察到琵琶樂曲內涵的展現,指法只是一種客觀的媒介,樂曲中的精神傳遞,還是透過演奏者詮釋上賦予生命,從千年前的指法經過不同的再創新,到現在還是不斷的推出新的風貌,也讓筆者感受到「傳統」不是永遠的,「創新」也不是絕對的。
一、書籍
林石城。《嘈雜切彈─林石城教授琵琶文錄》。臺北:學藝出版社,1996。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臺北:大洪圖書有限公司,1997。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相西源。《中西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李光華。《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韓淑德、張之年。《中國琵琶史稿》。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莊永平。《琵琶‧古譜‧戲曲音樂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二、期刊學報
林石城。〈琵琶指法-彈挑〉。《廣州音樂學院學報》No.2(1982):20-25。
吳 犇。〈傳統琵琶的特殊品位對樂曲的的影響〉。《中國音樂》No.2(1986):25-27。
周 紅。〈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變化〉。《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4(1994):56-61
。
______。〈琵琶的左手技法及其應用〉。《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1(1996):62-68。
黃光林。〈琵琶右手的常用技法與表現〉。《南京藝術學院學報》No.3(1997):50-52。
關繼文。〈標題音樂的內涵及其三原則〉。《雲南藝術學院學報》No.2(2004):35-37。
吳蕙娟。〈以《養正軒琵琶譜》和《汪昱庭琵琶譜》看浦東派與汪派演奏技法之異 同〉。《中國音樂》No.1(2008):156-159。
朱麗雪、常豔濤。〈琵琶彈挑技法的應用及其發展〉。《文化藝術研究》No.6(2008): 82-84。
郝亞莉。〈淺析標題音樂的美學特徵與審美功能〉。《東岳論叢》No.2(2008): 201-203。
寧利軍。〈琵琶常用演奏技法與音樂內容的表現〉。《藝術探索》No.5(2008):14-16
劉 婧、劉 歡。〈淺析二十世紀後期琵琶音樂創作的多元性〉。《衡水學院學報》 No.3(2009):56-58。
陳 爽。〈論傳統琵琶演奏技巧〉。《中國音樂》No.3(2009):79-92。
王思思。〈中國琵琶演奏風格的演進〉。《藝術探索》No.4(2010):103-108。
王 矛。〈淺談標題交響音樂中的仿聲手法〉。《北方音樂》No.12(2010):14-15。
童 瑩。〈淺論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作用及運用〉。《北方音樂》No.1(2010):29-30。
王麗麗。〈試以宋琵琶詞看宋代琵琶演奏的悲情風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No.3(2010):36-39。
周 紅。〈論琵琶曲中的模擬音效〉。《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4(2010):174-179。
田 甜。〈概述劉德海對琵琶演奏技法發展的貢獻〉。《瀋陽音樂學院學報》 No.1(2011): 207-212。
三、學術論文
朱蘇華。〈琵琶武曲的發展歷程與藝術特徵〉。南京師範大學,2006。
齊 瑤。〈論劉德海琵琶技巧的革新與創作〉。天津音樂學院,2006。
盧盈盈。〈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琵琶藝術發展與演奏技法的演變與應用〉。福建 師範大學,2007。
侯樂萌。〈琵琶作品中變化技巧的運用研究〉。河南大學,2007。
陳 琳。〈琵琶演奏技術的歷史演進和現代創新〉。武漢音樂學院,2007。
林恩如。〈吉他技法在琵琶曲的應用-琵琶五曲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
于 亮。〈琵琶聲況、情況與意況研究〉。上海音樂學院,2008。
趙正巍。〈關於解放後琵琶技法創新的必然性及運用〉。武漢音樂學院,2009。
苗 佳。〈唐代琵琶藝術的歷史貢獻〉。東北師範大學,2009。
張惠熙。〈傳統琵琶武曲的審美特徵〉。內蒙古大學,2009。
薛 婧。〈淺析建國後至今琵琶作品的創作和發展概況〉。西安音樂學院,2010。
馬晶萍。〈琵琶表演形式演變分析〉。山西大學,2010。
四、樂譜
任鴻翔。《平湖派琵琶曲十三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劉德海。《劉德海中外琵琶曲集》。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林石城。《琵琶名曲選淺說》。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劉德海、楊靖 主編。《校外音樂考級全國通用教材-琵琶》上下冊。吉林:吉林音 像出版社,2001。
李光華 主編。《琵琶曲譜》共四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上海音樂家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 編。《中國琵琶考級曲集》上下冊。上海:上海 音樂出版社,2007。
閻黎雯 編。《中國琵琶名曲薈萃》中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五、研討會論文集
劉赫男。〈論琵琶大師劉德海的彈挑藝術〉。《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 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123-124。
六、影音資料
劉德海。《劉德海琵琶教學心血篇》。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1997。
董 楠。《董楠琵琶獨奏-劉德海作品集》。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1999。
七、網路資訊
中文百科再現。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24013.aspx;摘錄於8 Ma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