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裕光
Li, Yu-Guang
論文名稱: 角色認取與道德判斷之關係
指導教授: 賈馥茗
Chia, Fu-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68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角色認取道德判斷教育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原在探我國「忠恕」之道的精神在道德心理學中的意義。經初步之分析;心理
    學中角色認取一詞與忠恕之內涵最為接近;因此本文具體的研究目的在明瞭角色認取
    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及道德發展的關係。
    本研究分別抽取了台北市士林區雨聲國小四年級及蘭雅國中初二學生各七○名(其中
    男女各半),共計一四○名為樣本,施行角色認取與道德判斷測驗,測驗結果經統計
    分析發現如下:
    一、就全體樣本而言,角色認取與道德判斷有顯著的正相關(r=.35,P<.01)
    二、國小學生在二種測驗上的反應具有顯著正相關。但國中學生的相關卻不顯著。顯
    示國中正處在關鍵期需有適切的道德教育。
    三、男女生的相關數值無論在國中或國小均未有顯著差別,顯示出性別因素在角色認
    取與道德判斷的關係上,不是一個重要的變項。
    四、道德判斷成熟組的角色認取分數比不成熟組高,其差異達極顯著水準。顯示道德
    判斷成熟的人比不成熟的達到了較高的角色認取水準。
    五、角色認取階段是與其相對應的道德判斷階段的必要條件:
    (一)角色認取第五階段是道德判斷第六階段的必要條件。
    (二)角色認取第四階段是道德判斷第五階段的必要條件。
    (三)角色認取第三階段是道德判斷第四階段的必要條件。
    六、樣本中學童角色認取的發展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發現年級的變異達極顯
    著水準,而性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一)國中、國小間平均數的差異達P<.01 的顯著水準。自階段分布的情形來看,前者
    也顯著地優於後者。
    (二)國中男生平均得分勝於國小男生(P<.01) 。階段分布未見差異。
    (三)國中女生與國小女生未顯示有差異。階段分布未見差異。
    七、樣本中學童道德判斷發展情形也經二因子變異數分後,發現年級的變異達P<.001
    顯著水準,性別因素及一次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一)國中的道德平均數得分比國小為高(P<.01) 。在道德階段分布的情形來看,前者
    也顯著地優於後者。(x2=7.19 P<.05) 。
    (二)國中男生的平均道德分數比國小男生為高(P<.01) 。階段分布的情形,前者也顯
    著地優於後者。
    (三)國中女生的平均數比國小高(t=2.5,P<.01) 階段的分布情形,前者也優於後者。
    (x2=11.780,0<.05) 。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國小學生角色認取與道德判斷分數具有顯著正相關,而國中學生
    的相關數值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出大多數國中生的道德判斷,在郭爾葆所謂的關鍵期
    中徘徊,缺少突破性的進展。為避免此發展停滯現象,宜參照皮亞傑所說創造合作的
    氣氛,無論在家中或學校、父母及老師均應共同擔負此一責任。不再把國中當作不懂
    事的大孩子,應常常藉小組或個別方式來和他們討論不同的價值觀念、義務或責任等
    問題,使其道德認知結構經由認知的不平衡而重組,提升至更高的階段。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