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龔加恩 Kung Chia-en |
---|---|
論文名稱: |
解嚴後台灣藝術家對政治神話的解構--以楊茂林、吳天章為例 The Restructure of Political Myths by Taiwan Artists After Martial Law Was Lifted Focusing on Mao-Lin Yang and Teng-Chang Wu |
指導教授: |
潘襎
Pan, F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6 |
中文關鍵詞: | 解嚴 、政治檢測 、神話 、政治批判 、楊茂林 、吳天章 、羅蘭‧巴特 |
英文關鍵詞: |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political censorship, mythology, political criticism, Mao-Lin Yang, Tien-Chang Wu, Roland Barth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9 下載:5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神話題材反諷政治議題藉以解構台灣政黨政治下所操弄的意識型態,是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特殊現象。在西洋美術史中也有類似的表現,如James Gillray的政治諷刺漫畫。後現代理論學者羅蘭‧巴特則認為神話與歷史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神話本身即具有歷史性。
本論欲討論台灣當代藝術表現中,使用神話題材的作品,其背後的議題論述到底為何,以及觸發這些畫家神話題材美術表現的時代氛圍如何形成。並藉由分析神話題材創作的內外在形式,以了解藝術家塑造神話故事的方法模式,並探討神話與神話背後所指涉的真實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最後藉由政治事件的時空對照,探討在神話創作中採用的反諷手法與隱射內容,以作品反映的心靈不安與依歸及政治議題,作為神話學角度的探討。
本論藉由台灣藝術作品中的神話表現的分析,追溯台灣藝術作品中的神話形式的起源,建立神話形式在台灣美術史上的發展脈絡,並探究在解嚴後達到巔峰的神話表現形式的意義,確立在台灣美術史上神話的特有的定位以及分析出神話表現在台灣美術史進程中的作用與影響。
The use of Mythological subject matter to discuss politics and underlying puppetry in political parties is characteristic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1980’s. Similarities can also be found in Western art History. The political comics of James Gillray are an example. Post Modern theorist Roland Barthes believes that mythology and history have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and that mythology itself is a type of history.
This paper wishes to discuss the use of Mythological pieces in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t, the reasoning behind it,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e artist as well as the atmosphere surrounding how these works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mythological creations inner and outer form we will attempt to understand how the artist creates and molds his story as well as how its content relates to actual events. Lastly by bringing to light political events, we will discuss the manner and technique by which the artist satirizes and insinuates, using his work to cleverly reflect the uncomfortable political state of affairs through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myth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ythological based art works in Taiwanese Art, we will trace the phenomena back to its origins, establishing along what lines the art form has developed. By researching post martial law mythological based expressions meaning at its climax, we will firmly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thological based expression in Taiwanese art history as well as its progress and effects.
參考書目
中文專書:
1.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神話學》(Mythologies),許薔薔、許綺玲譯,台北:桂冠,1997。
2.尤傳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政治‧權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
3.胡永芬,《後解嚴與後89: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台中:台灣美術館,2007。
4.姚瑞中,《臺灣裝置藝術》,台北:木馬文化,2002。
5.羅秀芝,《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
6.菲爾‧柯西諾(Phill Cousineau),《英雄的旅程》(The Hero’s Journey: Joseph Cambell on His Life and Work),梁永安譯,台北:立緒,2001。
7.劉介名,《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
8.林惺嶽,《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藝術家,1997。
9.田自秉、吳淑生、田青等著,《中國紋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楊智,2002。
11.李欽賢,《台灣美術閱覽》,台北:玉山出版社,1996。
學術論文:
1.陳思韻,《解嚴後台灣藝術論述的前衛特徵》,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2007。
2.呂佩怡,《後90年代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展的「本土/國際」策略探討》,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2001。
3.李王瀚,《生命‧政治‧神話-戰後台灣藝人塑像》,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2005。
4.孫曉嵐,《現代美術館展覽與國族認同論述-以1983至1994年間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2。
5.楊茂林,《文化景象的現世寓言》,台北藝術大學,2002。
期刊論文:
1.胡永芬,〈空間解嚴,藝術入主-臺北市長官邸的新生〉,《典藏藝術雜誌》,第76期,1999.1。
2.蕭瓊瑞,〈變異與飛揚:臺灣繪畫四百年掠影〉,《新活水》,第5期,2006.3。
3.蕭瓊瑞,〈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臺灣美術》,第56期,2004.4。
4.蕭瓊瑞,〈臺灣百年美術中的族群與文化〉,《典藏今藝術》,第102期,2001.3。
5.劉佩修,〈鮮艷而帶刺的冠冕-訪楊茂林〉,《雄獅美術》,第253期,1992.3。
6.林裕祥,〈台灣烏托邦圖象的新品牌──訪楊茂林〉,《雄獅美術》,第258期,1992.8。
7.蔣勳,〈知性閱讀的知性質疑〉,《雄獅美術》,第253期,1992.3。
8.陳瑞文,〈藝術表現裡的文化批判──從台灣當代的社會性藝術之現實意識論起〉,《現代美術學報》,第二期,1999.6。
9.盧怡仲、楊茂林、吳天章,〈本土新藝術的出發〉,《藝術家》,第115期,1984.12。
10.林裕祥,〈台灣家族群像的考古沉思──訪吳天章〉,《雄獅美術》,第258期,1992.8。
11.搖槳,〈在歷史浪潮中翻滾──吳天章史學圖象的四個時代〉,《雄獅美術》,第235期,1990.9。
12.陳文瑤,〈日誌、片段與隨想〉,《大趨勢》,第2期,2001.10。
13.騰淑芬,〈扮仙、見仙──楊茂林的雕塑世界〉,《台灣光華誌》,2008.5。
14.李俊賢,〈建構台灣藝術的主體性〉,《藝術家》,第254期,1996.7。
15.石守謙,〈台灣美術史論專輯〉下篇,《雄獅美術》,第250期,1991.12。
16.倪再沁,〈西方美術、台灣製造:對台灣現代美術的批判〉,《雄獅美術》,第242期,1991.4。
17.高千惠,〈信仰超前衛‧精神新普普‧搖滾後現代-臺灣藝術信仰搖滾的十年回顧〉,《藝術家》,第238期,1995.3。
18.蔣伯欣,〈未完成的絕望-後90年代臺灣美術的新世代〉,《典藏今藝術》,101期,2001.2。
專文:
1.梅丁衍,〈「本土」誠可貴、「真理」價更高〉,《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前90年代「台灣美術」論戰選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4。
2.吳垠慧,〈藝術材料費跟著原物料狂飆〉,《中國時報》,2008.6.4。
3.林惺嶽,〈戰爭陰影下的台灣美術〉,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1994。
4.蔣朝根,〈蔣渭水最後的驚嘆號!-一部1931年紀錄片的歷史與解讀〉,宜蘭縣史館,2005。
圖錄:
1.黃永砅、楊茂林,《Voc: handle with care》,台北:大未來畫廊,1999。
2.邱麗卿編,《叛離異象》,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9。
3.盧怡仲、楊茂林、吳天章,《101現代藝術群》,玟秀收藏室,1990。
4.楊茂林,《楊茂林》,台北:皇冠,1997。
5.楊茂林,《楊茂林》(Yang Mao-Lin: Made in Taiwan),台中:臻品藝術中心,1992。
6.呂小玲執行編輯,《楊茂林:大員紀事》(Yang Mao-Lin: Tayouan memorandum: made in Taiwan. Ⅱ),台中:臻品藝術中心,1993。
7.黃永砅、楊茂林,《Voc: handle with care》,台北:大未來畫廊,1999。
8.楊茂林,《封神之前戲:請眾仙Ⅲ》(Ceremonies before rewarding: inviting the immortals. Ⅲ),台北:大未來畫廊,2003。
9.楊茂林,《封神演義:摩訶極樂世界》(Canonization of the Gods: the pure land of Maha),台北:大未來畫廊,2007。
10.陳惠黛,《請眾仙:文化交配大圓誌》(Inviting the immortals: culture, intercourse, Tayouan history),台北:大未來畫廊,1999。
11.楊茂林,《請眾仙Ⅱ:寶貝你好神奇》(Inviting the immortals Ⅱ: Baby, you’re amazing),台北:大未來畫廊。
影像資料:
1.公共電視,〈第一集:主體的想像〉,《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首次深度探索臺灣視覺藝術》,台北:公共電視,2008。
2.公共電視,〈7吳天章〉,《解放前衛》,台北:公共電視,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