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子晴 Tzu-Ching Kao |
---|---|
論文名稱: |
臺中市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status of the sugar-sweetened drinks intak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
指導教授: |
陳政友
Chen, Cheng-Y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生 、含糖飲料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1 下載:15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橫斷性調查研究法,進行臺中市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母群體為臺中市國中生,以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方式,選擇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生566人為樣本,研究結果得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含糖飲料消費知識高;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屬中等;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佳;每週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的管道以電視最高;研究對象含糖飲料一週的平均飲用量為3756c.c。
二、研究對象含糖飲料消費知識因性別、年級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女生及八年級較佳;對含糖飲料的態度因性別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女生較佳;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因性別、每週零用錢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每週零用錢100元以下者較佳;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與個人背景因素無關。
三、研究對象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會因性別、年級、每週零用錢、自覺健康狀況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男生、七年級學生、每週零用錢在100元以上者、自覺健康狀況「非常不好」者有較高的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研究對象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亦與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呈正相關;而與含糖飲料消費知識、對含糖飲料的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呈負相關。
四、所有變項能有效預測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總變異量的33.1%,其中以性別、年級、每週零用錢、含糖飲料消費知識、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等八項為主要預測變項,以「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對飲用含糖飲料行為解釋力最大。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家庭和後續研究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未來有關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Investigate the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 statu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and examine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study. Based on a cross-sectional method, the study consisted of 566 subjects who were selected by using cluster sampling from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s of Taichung city in June, 2011.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The knowledge of SSBs was high degree. The social support of SSBs and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were medium level. The accessibility of SSBs was high. Among the channels of exposure to SSBs, TV h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Weekly intakes of SSBs were average 3756c.c.
2.There is significa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knowledge of SSBs, gender and grades. In the knowledge of SSBs, female’s average score is better than male’s and the eighth grade students’ average score is better than seventh and ninth grade students’ . There is significa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attitude of SSBs and gender. In the attitude of SSBs, female is more positive than male. There is significa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gender and pocket money per week. In the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female is more positive than male. One who has less than 100 NT dollars pocket money per week has better average score in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social support of SSBs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3.There is significance relation between SSBs intake, gender, grades, pocket money per week and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Those who were mal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over 100 NT dollars pocket money per week and very poor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were tendency to higher SSBs intakes. Social support of SSBs, the accessibility of SSBs and the frequency of exposure to SSBs show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SBs intakes; while the knowledge of SSBs, the attitude of SSBs and the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show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SBs intakes.
4.The variances of SSBs intakes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all research variables was up to 33.1%. The main predictors are gender, grades, pocket money per week, the knowledge of SSBs,the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social support of SSBs, the accessibility of SSBs and the frequency of exposure to SSB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toward SSBs intakes was self-efficacy of refusing SSBs.
According the study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to schools, families and further studies about SSBs intakes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一、中文部分
王素梅(2010)。2009年臺灣飲料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
99:7,1-10。
王國名(1994)。烏龍茶飲料市場顧客滿意度與購買行為之研究--以
台南市青少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南。
古欣卉(2006):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影響
因素之關聯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雲林。
朱光裕(2006)。臺灣消費者茶類消費與飲茶習慣調查。中興大學食品
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朱珮君(2004)。國小兒童從眾行為對零食購買決策影響之研究。世新
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玉婷(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影響因素之探究
~以台中縣東勢鎮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新竹市。
行政院教育部(2005)。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2010年8月13日,
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
?id=GL000327&KeyWordHL=&StyleType=1
行政院衛生署(1999)。行政院衛生署法規。
何英忠(2004)。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
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余慧容、黃純德、陳弘森、蕭思郁、劉秀月、林妤珊、王乃亭(2008)。
臺灣東部6-12歲國小學生齲齒狀況與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之
探討。臺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24,37-48。
吳芳菁(2000)。桃園縣國中學生飲用市售飲料狀況與相關因素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榮杰、宗安平(1993)。臺灣果汁之家庭與個人消費行為分析。
臺灣經濟,198,77-110。
呂蘭花(2003)。臺北縣某私立中學高中部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相關
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李坤霖(2004):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其
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
李芝靜、余若芸(1998):生活形態區隔之學生購買飲料行為模式
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域為例。銘傳學刊,9(2),43-61。
李恩鈺(2008)。桃園縣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消費行為之研究。中國
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蘭、潘文涵、葉文婷(1998)。1993-1996年臺灣民眾之營養飲食
知識及飲食行為調查結果。 國民營養現況 1993-1996國民營養
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129-142。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宏蓮(2005),青少年對不同產品類別價格知覺之研究-以桃園縣
國民中學學生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林秀惠(200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芷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含糖飲料之消費和相關影響因素之
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南。
林昱潔(2007)。身體意象、認知體重過重與體重管理行為之結構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姚元青(199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柯文華、趙婉瑜、林俊伯(2010)。探討高職餐飲科學生營養知識、
態度與飲食行為及影響因素。輔仁民生學誌,26(1),1-23。
胡韻梅(2006)。青少年體型意識與攝取含糖飲料行為之探討。國立
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胡蘭沁、李淑靜(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零食飲料消費狀況以及
與父母和學校態度相關性之探討-以台南縣市為例。南師學報,
38:1,61-89。
食品工業研究所(1995)。1995我國不含酒精飲料的市場結構與趨勢
分析。行政院農委會。
康清雲、黃蔚綱、陳麗婷(2001):臺灣北部地區國中學生白開水
飲用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公共衛生,28(1),25-36。
張乃文(2006):國中學生含糖飲料主題課程介入效果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玉鳳(2001)。台北市某國中學生攝取蔬果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怡民(2003)。2001-2002臺灣地區國小學童口腔狀況與甜食攝取
之相關性探討。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
教育部體育司(2005)。九十三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
2010 年9月28 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http://140.122.72.62/history/?id=1e9111151233ed67dcf69e1
a05d6b4da483a62afba091
莊淑絹(2009)。影響國中生選擇購買飲料之因素分析。中華大學應用
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世英、巫嘉昌、侯金日(2006)。消費者對茶飲料購買習慣及消費
認知之研究。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5:181-196。
陳秀瑩、葉伶宜、傅偉光(2009)。新竹地區現調查飲料之熱量、
脂肪及糖質分析調查。臺灣農業化學與食品化學,47:6,285-291。
陳素芬、黃松元(2003)。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
型態之研究。學校衛生,47,1-24。
陳琪婷、謝邦昌、陳政雄(2000)。休閒運動與飲料消費型態相關性
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9,112-134。
陳麗娟(2008)。營養教育介入對小二學童飲料攝取量及其影響因素
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單文珍(2003):桃園市國中學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1999)。臺灣地區居民之飲食
特性-NAHSIT 1993-1996。臺灣營養學會雜誌,24(1),59-80。
馮麗蓉(2009)。青少年茶類飲料消費行為研究:以高雄巿國中生為例。
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秀滿(2006)。國中生含糖飲料消費影響因素之分析-以台中縣某
國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若筑(2006)。機能性飲料非萬能:多喝水最好。消費者報導,302,
54-58。
黃香瑜(1998)。基隆市國中學生飲料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小淇、劉貴雲、杭極敏、姜小敏、林薇(2009)。我國各級學校
營養教育及飲食環境探討及建議。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4:1,1-10。
楊奕馨、胡素婉、謝天渝、黃純德、周明勇、潘文涵(2006)。臺灣
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3--甜食和乳製品攝取
與齲齒狀況關係之研究。中華牙誌,25(3),169-182。
楊淑苓(2004):台北縣永和地區國中學生飲用飲料行為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葉麗芳、陳政友、郭李堂(2009)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飲用含糖飲料
相關因素與肥胖之研究。學校衛生,55,87-105。
詹前校譯(2007)。改變體重的飲料。消費者報導,307,52-56。
詹慧冠(2008)。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
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慧琳(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意象及減重意圖對飲食控制
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劉明佩(2003)。飲料喝多,會影響小孩子骨骼發育。健康世界,333,
10-12。
劉貞秀(2007)。台北縣高職餐飲科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影響
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樂冠華、潘怜燕、林明珠、張新儀、石曜堂(2003)。臺灣地區兒童
特殊靜態活動、高熱量飲食攝取及身體質量指數之分析:2001年
NHIS之結果。臺灣衛誌,22:6,474-482。
蔡月香,吳昆峰(2003),優酪乳消費行為與市場區格之研究-以屏東
市為例,臺灣銀行季刊,54(1),頁220-246。
蔡杏汶(2007)。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
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佩珊(2001):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鄧建鴻(2009)。青少年購買茶飲料之決定因素探討:在行銷通路之
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鄧淑烜(2008)。以包裝即飲飲料銷售探討臺灣飲料消費變遷。中華
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4:2,31-37。
蕭大誠(2002),企業行銷活動責任與消費者社會化間關係之研究-
以連鎖便利商店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賴明美、李燕鳴、劉秋松、林正介(1997)臺中市某國中國一學生
體位與飲食習慣之關係。中國醫藥學院雜誌,6(1),55-61。
賴翠琪(2002)。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薛凱文(2007):台北市某國中學生之危害健康含糖飲料飲用行為
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PRECEDE模式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秀美(2008)。新莊市國中生優酪乳消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謝淑美(2006)。青少年消費行為與品牌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郁涵、陳巧筑、陳薏如(2008)。台藝大學生購買飲料之行為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報,65-78。
二、英文部分
Arne ,A., Dyerberg,J., Selleck, M., & Stender,S.(2008). Nutrition transi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and related chronic
diseases.obesity reviews , 9 (1), 48–52
Corwin, S.J.,Sargent,R.G.,Rheaume,C.E., & Saunders,R.P.(1999).Dietary
behaviors among fourth garders: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tudy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 , 23(3),182-197.
Dennison, B. A., Rockwell, H. L., & Baker, S. L. (1997). Excess fruit juice
consumption by preschool-aged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short
stature and obesity. Pediatrics, 99(1).
Fernandes MM. (2008). The effect of soft drink avali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s on consumption. J Am Diet Assoc, 108, 1445-1452.
Hu, F.B. , Malik, V.S.(2010).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Epidemiologic evidence. Physiology &
Behavior , 100, 47–54.
French, S. A., Lin, B.H., & Gutbrie, J. F. (2003). National trends i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 6 to 17
years: prevalence, amounts, and sources, 1977/1978 to 1994/1998.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03(10),1326-31.
Glanz, K. Cristal, A. R. , Sorensen, G., Palombo, R. , Heimendinger, J. ,
& Probart, C.(199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easures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fat- and fiber-related dietary
behavior. Preventive Medicine, 22, 373-387.
Goldberg, H.E., Gorn G.J.(1978). Som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TV
Advertising to Childre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1), 22-29.
Hollingshead, A. B. (1957). Two factors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Krejcie & Morgan (1970).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aitinen, S., Rasanen, L., Viikari, J., & Akerblom,H. K.(1995). Diet of
Finnish children in relation to the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ocial Medicine, 23(2), 88-94.
Ludwig, D. S., Peterson, K. E.,& Gortmaker, S. L.(2001). Rel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drinks and childhood obesit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Lancet, 357, 505-508.
McIlveen,J.W.H., & Strugnell,C.(1998).Young Consumers and the
Hospitality Spectrum. Appetite, 31, 403.
Monneuse,M.O.,Bellisle,F.,& Koppert,G.(1997).Eating habits,food and
health related attitudes and beliefs reports by Frence students.
Eur.J.Clin.Nutr.51,46-53.
Neumark-Sztainer D., Story, M., Perry, C., & Casey, M. A.(1999).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 choices of adolescents: finding from focus-group
discussion with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ic
Association, 99(8),929-937.
Olvera-Ezzell, N., Power, T. G., & Cousins, J. H. (1990). Matern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Eating Habits: Strategies Used by Obese
Mexican-American Mothers. Child Development, 61(2), 395-340.
Parcel, G. S., Edmundson, E. W., & Perry, C. L. (1995). Measurement of
self-efficacy for diet-related behavior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5(1), 23-27.
Bowman, S.A.(2002). Beverage choices of young females: Changes
and impact on nutrient intak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02(9), 1234-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