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Search / Detailed Display

Author: 劉德勝
Liu, De-Sheng
Thesis Title: 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之研究
Advisor: 黃光雄
Huang, Kuang-Hsiung
Degree: 碩士
Master
Department: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cademic Year: 71
Language: 中文
Number of pages: 207
Keywords (in Chinese): 小學社會科課程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
Keywords (in English): EDUCATION
Thesis Type: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Reference times: Clicks: 208Downloads: 0
Share: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科課程的理論基礎,以及其應有的結構和內涵,並分析美、日兩
國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和內涵,據以提出修訂我國小學社會科課程的改進意見。研究
過程中,主要採用理論分析法和比較法。
全文共分七章。首先,敘述研究起源、目的、名詞釋義、範圍、研究方法和步驟。第
二章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三方面,來探討社會科課程的理論基礎。本章計探討了
價值論、倫理學、知識結構論、知識社會學、社會現象、學習理論、發展理論等;其
中以知識結構論、知識社會學、語言發展,對社會科課程具有較新的啟示。
第三章探討小學社會科課程的結構。社會科課程結構除了要注重外在結構,更要注重
內在結構,並依循結構的原則,選擇適當的結構。第四章則分析小學社會科課程的內
涵。根據分析結果,小學社會科課程的構成要素,除了可包含各社會科學及生產學外
,尚可包含時事、法律教育、生涯教育、種族遺產研究等等,以及各種技能、價值。
第五章分析美國和日本的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和內涵。由於美國採用知識中心課程,
以概念體系建構整個課程;而日本則採社會中心課程。因此,以科目來區分,兩者的
外在結構均採合科課程類型,唯兩者之內在結榻卻有甚多不同之處。第六章分析我國
的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和內涵。結果發現,我國小學社會科課程和日本大體類似,而
和美國大不相同。我國的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具有下列缺失:(一)生活與倫理屬於
公民的範圍卻自成一科;(二)教科書的結構並不符合課程標準所定原則;(三)教
科書全採敘述語句,不符合兒童語言發展。內涵的缺點計有:(一)內涵範圍較為狹
窄;(二)各內涵所佔分量相差懸殊。
最後一章綜合前述各章的探討、分析,提出六點建議,作為我國小學社會科課程修訂
的參考。(一)確立一貫的理論基礎,作為課程編製和發展的依據;(二)生活與倫
理宜和社會科合併成一科;(三)從事社會科課程實驗,以摸索適切的課程結構;(
四)注重小學社會科課程的語法結構;(五)擴充小學社會科課程的內涵範圍;(六
)適當地修正,並調整各內涵的份量。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