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意嵐 Lin Yi Lan |
---|---|
論文名稱: |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博物館的經營管理程度對其社區意識之影響研究-以無尾港水鳥濕地保護區為例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Museum Affect the Sense of Community |
指導教授: |
李晶
Li, C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2 |
中文關鍵詞: | 社區博物館 、經營管理 、社區意識 、參與程度 |
英文關鍵詞: | Community museum, management, Sense of communit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1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博物館的經營管理程度對其社區意識之影響,並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鄰近的港邊社區之18歲以上男性與女性居民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便利抽樣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根據宜蘭縣戶政事務所之人口統計資料,針對港邊社區之居民進行調查,共回收280份問卷。研究結論為:1.本次調查以31~50歲已婚女性居多,職業多為退休者或無職業者,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比例最高,居住時間多為11~20年。2.在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博物館經營管理角色分析結果為七大構面以無參與特殊之角色以及志工角色比例最高,並可將參與角色分為參與角色偏專業以及參與角色偏基礎兩集群;在參與程度上,社區居民參與程度比例最高的工作為解說導覽、保育教育宣導、加入相關組織以及清潔工作,並可將整體參與程度分為三個集群,分別為集群1參與角色偏專業範圍廣、集群2參與角色偏基礎範圍小、集群3參與角色偏基礎範圍廣。3.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結果偏向「同意」的程度。4.居民基本變項與參與角色在職業與教育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居民基本變項與參與程度在年齡、職業、教育程度以及居住時間上有顯著差異。5. 社區居民在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社區時間與社區意識上有顯著差異。6.集群1:專業範圍廣集群、集群2:基礎範圍小以及集群3:基礎範圍廣在社區意識上有顯著差異。而研究結果提供政府相關單位與未來欲發展社區博物館的相關組織及後續研究,做為發展社區博物館考量因素之參考依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at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museum affect their sense of community.The method was survey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was held at Wuweigang Bird Sanctuary community museum in Yila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Wu wei gang community. There were 280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280 effective samples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1. The residents’ population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residents were mostly female between 31to 50years,retired or no occupation, married, high school’s degree, reside more than 11~20 years. 2.Most residents’s participation role was no peculiar role and volunteers.They can classify into two different group:group1-professional role、group2-basic role.In participation level, commentate, preservation&education,join organization, sanitary were the most. They can classify into therr different group:group1-professional&range small、group2-basic& range small、group3-basic& range wild. 3.The residentsthe rated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s importance degree. 4.The residents’s age,occupation, education level,resident duration had a significance on the impact on participation role. 5. The residents’s age, employment, marital status,education level,resident duration had a significance affect on sense of community.6.group1-professional&range small、group2-basic& range small、group3-basic& range wild had a significance on the impact on the sense of community.The results suggested planners and community museum holders to choose or develope community programming.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6)。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
區整體規劃。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王嵩山(1991)。過去的未來。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王仕圖(1993)。快速成長社區的居民支持網絡與社區情感之研究-以曉蘭社
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王秋土(2000)。如何籌建博物館。台北市:文建會。
王春勝(2001)。從居民社區意識、觀光發展態度與衝擊探討高雄市旗津區定
位之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啟祥(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
27-33。
王牧寧(2007)。宜蘭縣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王志遠(2007)。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之研究-以卑南文化公園與下賓朗社區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王淑華(2008)。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可行性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丘昌泰、陳金貴、洪鴻智(2001)。台北市社區參與制度之研究 (第三百零
八輯)。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李明宗(1993)。民眾參與都市之綠化美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吳宜蓁(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昇。文化總會電研
會,台北市。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市:南天書局。
呂理政(2001)。種樹成林,營造夢想-談蘭博與蘭博家族。蘭陽博物,2(15),18。
呂理政(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以宜蘭博物館家族為例。博物館學季
刊,16(1),35-45。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
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珮雯(2003)。高雄市社區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及對社區發展協會滿意度
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李光中(2003)。社區參與國家森林共同規劃管理之研究-以林田山林業文化
園區為例。花蓮縣: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委託花蓮縣野鳥學會。
李秀玲(2006)。社區意識與社區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Q社區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邢玉玫(1996)。社區記憶的建構對社區營造之影響分析─以台北市福林社區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
市黎明住宅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巫玉雯、張尊禎、吳淑華、邱祖胤、朱仙麗(1999)。逛博物館。台北市:上
旗文化。
林瑞穗(1978)。都市社區鄰里關係社區團結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社區發展季
刊,5,38-62。
林瑞穗(1996)。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研考
會。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
書:社區篇。台北市: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發行。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3-8。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華泰。
林振春(1994)。如何凝聚社區意識、整建社區社會。理論與政策,8
(4),117-129。
林振春(1997)。博物館如何推動社區之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
(4),17-26。
林振春(1998)。整建社區社會凝聚社區意識。社教雙月刊,61,33-39。
林政弘、張沛華(1995)。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台北市:教育部印
行。
林政弘(2005)。台灣地區博物館經營管理策略。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谷芳(1997)。社區博物館鄉土史料館規劃與經營管理考察行側記-團長,
海!。文化視窗,14,76-80。
林福岳(1998)。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
起。新聞學研究,56,155-174。
林家永(2001)。學校教育、社會網絡與社區意識。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
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林陽杰(2001)。社區博物館的籌設與發展-以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館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潔盈(2007)(譯)。博物館行政。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五觀。
(Genoways, H.H., & Ireland, L. M.原著)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1999)。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鳥口普查計畫成
果報告書。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2007)。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保育計畫成果報
告書。 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施教裕(1999)。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省思和問題探討(上)。 社會福利期
刊,141,16-39。
周晶生(2002)。九二一地震博物館規劃在社區中的實踐歷程。博物館學季
刊,16(1),15-25。
邱皓正(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官美慈(2007)。從博物館功能的演進談社區博物館。國民教育,47(6),
92-101。
柯惇貿(1998)。社區居民對社區總體營造的認知與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台中市。
孫本文(1964)。社會學原理。台北市:商務印書局。
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台北市:漢光文化。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秦裕傑(1998)。博物館人語。台北市:漢光文化。
徐 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期刊,90,4-12。
徐 純(2000)。博物館的成形:博物館規劃指南。南投縣:台灣省文化基金
會。
浦青青(2000)。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
物,4(3),46-57。
張譽騰 (1993)。科學博物館在社區的教育角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7
(2),25-29。
張譽騰(1994)。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張譽騰(1999)。社區博物館的精神。文化視窗,10,12-19。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市:南天書局。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趨勢觀察。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張譽騰(2003)。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台北市:五觀藝術管
理。
張貴閔(2000)。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安全知覺、對社區巡守對滿意度之關係
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仁德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
義縣。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張莉慧(2007)。拋開傳統包袱-讓社區民眾回到博物館來。博物館學季刊,
7(2),45-47。
許功明(1996)。原住民的文化產業與社區發展-從博物館功能談起。博物館
學季刊,10(1),49-53。
許功明(2002)。「近廟忌神」-社區居民參與科博館之研究。博物館學季
刊,16(1),91-103。
許忠文(2003)。學校、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以台東市豐里國小學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許功明(2004)。博物館與原住民。台北市:南天書局。
陳明竺(1992)。都市設計。台北市:創興出版社。
陳國寧(1992)。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縣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工作參考手
冊。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國寧(1999)。社區博物館的營運管理。文化視窗,10,20-24。
陳國寧(2000)。如何經營小型博物館。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2001)。社區博物館的經營與社區資源互動。台北市:文建會。
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台北市:空中大學。
陳 媛(1995)。博物館三論。台北市:寰宇。
陳其南(1995)。經營大台灣從小社區做起。2月19日中國時報,第11版。
陳其南(1996)。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終身學習與社區總體營造。未出版士
碩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其南(1996)。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與使命。建築與環境,42。
陳麗華(1997)。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和實施。國教月刊,43(7),44-
53。
陳怡如(2000)。社區成人教育活動參與及其社區意識之關係研究。未出版士
碩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 媛(2002)。博物館四論。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陳佳利(2004)。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
18(4),43-59。
陳彥君(2007)。厄瓜多爾的博物館向都市及鄉村社區推廣。博物館學季刊,
6(1),63-67。
陶蕃瀛(1993)。博物館與社區的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9-10。
郭禎祥(1996)。社區博物館。現代美術,67,64-69。
莊立民、王鼎銘(譯)(2004)。企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
台北市:雙葉書廊。(Robert Y. Cavana, Brian L. Delahaye,
Uma Sekaran原著)
梁筱梅(2007)。博物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淑芬(1993)。博物館與社區的互動關係--以蛻變中的省博為例。博物館
學季刊,7(2),17-23。
黃光男(1997)。博物館與社區文化。社教雙月刊,80,40-42。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市:正中。
黃光男等(2000)。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台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世輝(1999)。社區博物館的展示與經營方式之研究-台灣與日本之比較。
南投縣: 台灣省文化處。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台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淑瑩(2000)。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如何經營你的社區。宜蘭縣:宜
蘭縣文化局。
黃煌雄(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市:遠流。
黃茂容(2001)。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公共建設與管理。宜蘭縣:執行宜蘭縣無
尾港水鳥保護區生態研討會論文集。
曾于珍、林資傑、吳介祥、林潔盈、桂雅文(2005)。博物館學–德語系世界
觀點。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Waidacher, F.原著)
彭連換(2005)。社區民眾參與社區成人教育活動及社區意識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葉金鉦(2004)。公立博物館業務委託經營管理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港邊社區發展協會(2008)。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介紹。2009年10月22日取自
http://www.wwg.org.tw/index.php。
楊增泉(2005)。啟動共生:無尾港生態社區的地方記憶與想像。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市。
楊油然(2005)。無尾港過去、現在與未來。螺訊,19,15-21。
熊瑞梅、吳文楦(1997)。都會化與居民地方連繫-台中地區為例。台北:巨
流。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台北市:田園城市。
廖于瑋(2002)。分權管理制度在保護區經營管理上之應用-以宜蘭縣無尾港
水鳥保護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歐聖榮、李美芬、邱雅詩(2004)。農村居民對計畫之開發影響認知與參與意
願之研究。水土保持創新研發成果研討會,141-154。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
蔡宏進(1999)。社區永續發展觀念之探討。農訓,2,46-50。
蔡漢賢(1980)。社區中心與文化中心。社區發展季刊,11,8-14。
蔡祈賢(1996)。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124,21-26。
鄭郁馨(2004)。社區博物館之初探。市師環教,57(58),39-65。
劉惠媛(2008)。博物館-新興的文化與觀光座標。2009年10月22日取自博
物館簡訊http://www.cam.org.tw/5-newsletter/19.htm#ch1。
劉襄儀(2008)。社群時代的博物館教育展望。博物館學季刊,22(2),
97-123。
龍冠海(1996)。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盧禹聰(1999)。一個模範都市社區之社區意識形成過程研究-以台南市金華
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盧道杰、王牧寧(2006)。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初探—以宜蘭縣無尾
港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國家公園學報。
謝文和(2000)。博物館的社區參與學習模式-以地震博物館籌建之社區參與
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6(1),5-13。
謝文和(2007)。博物館與低收入社區之發展。博物館學季,7(2),57-
60。
鍾國南(2002)。公辦民營模式下博物館的社區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6
(1),53-61。
鐘美儀(2008)。博物館成人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蕭 飛(1992)。博物館之功能。雄獅美術,251,246-248。
羅欣怡(1998)。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兼論美國二座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學
季刊,12(4),89-103。
羅仕昂(2002)。社區博物館活動特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
大學,台北市。
蘇葵玲(1998)。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Abbott, J. (1995).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2(30), 158-168.
Alexander, E. P. (1979). Museum in motion. Nashvill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State and Local History.
Ambrose, T., & Paine, C. (1993). Museum basics. London ,
NY: ICOM in conjunction with Routledge.
Arnstein, S.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e of Planners, 35(2), 16-
44.
Cochrun, S. (1994). Defining,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sense of community in A neighborhoods.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9(1), 92-99.
Georjeanna Wilson-Doenges. (2000). An exploration of sense
of community and fear of crime in gated communiti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2(5), 597-611.
Harrison, J. D. (1993). Ideas of museums in the 1990’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3(2), 160-176.
Heller, K. (1989). The return to community. American 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7(1), 1-15.
Hillery, G. A. (1955).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 20, 111-123.
Hubert, F. (1985). Ideas of museum in the 1990’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3(2), 160-176.
Hunter, M. (1975). The loss of Community:An empirical test
through repli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0,
537-552.
McMillan, D. W., & Chavis, D. M. (1986). A definition and
theor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4), 6-23.
Nasar, J. L., & Julian, D. A. (1995).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neighborhood. APA Journal, 61
(2), 178-184.
Poplin, D. E. (1977). Communities: A survey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Murray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heng, Y. K. (1989).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low-income
housing projects:Problems and prospec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25(1), 56-65.
Tse, W. L. (1995). Resistance to community-based learning
disability facilities: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30(1), 83-91.
UNCHS. (1983).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execution of
low-income housing projects. Nairobi: United Nation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
Wilcox, D. (1994). The guide to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Brighton: Partnership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