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惟之 CHENG,WEI-JR |
---|---|
論文名稱: |
現代台灣茶文化暨 新式茶具設計創作研究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Taiwan Tea Culture and A Design Research of Modern tea service |
指導教授: | 梁桂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新式茶具 、台灣茶文化 、設計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tea set design, Taiwanese tea culture, design researc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6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7年銷售台灣的茶葉達4萬多公斤、2001年台灣平均消費量約為每人1.4公斤,可見現代台灣人的生活與茶密不可分。但現代飲茶方式卻出現重大改變,據調查,大眾不喜歡傳統熱泡茶的主因為嫌麻煩和沒興趣。在這新式茶飲的時代,何謂現代茶文化?現代人飲茶方式有何改變?如何透過設計來延續?便成為發揚台灣茶文化的重要議題。本研究擬整理出台灣茶文化的內涵,並探討其現代風貌,接著透過專家訪談與使用者調查建構新的泡茶模式,期能應用於現代茶具設計,讓茶文化與生活接軌、使之成為進行式的在地文化。研究發現「現代茶文化」並沒有標準答案,台灣依舊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因此茶具設計不應一味排斥新式茶飲,而要運用設計,讓使用者願意嘗試傳統。透過設計研究,可將結果轉化為設計要素(材質-白瓷搭配自然素材;容量-200~300c.c;定價-500~1500元;色彩-溫暖、溫潤、純淨、霧面;造型-簡約、經典與現代融合、穩重、質樸;功能-保溫、易清潔、濾茶、飲用、沖泡茶包、悶茶)。設計策略則必須從外觀與材質做出差異性,並增加使用彈性,以達使用者的期望。茶具除功能性之外,心理感受也是重要因素,建議後續研究可朝茶具的五感設計發展,更深入探討茶具內省與安定等特質,以建構更完整的新式茶具設計模式。
The import of tea in Taiwan were more than 40,000 kilograms in 2001, and the average consumption per Taiwanese was about 1.4 kg. It can show that modern Taiwanese life and tea are inseparable. But the drinking way is significant changed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reason why public don’t like the traditional hot tea is trouble and uninterested. Consequently, what the modern tea culture is? how has the way of drinking tea changed ? How to extend the culture through designs? ……these have become important issues when promoting the tea culture in Taiwan. This study is going to marshal the references to find out Taiwan’s tea culture, and to explore its modern features. Then through the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the survey of user-behavior, we can construct a new tea-drinking way. Hope the investigation can be applied to design modern tea sets, and let “tea culture” become a going-local culture. The study found that "modern tea culture" doesn’t have a standard definition, Taiwan is still looking for its own orientation, so we should not blindly reject new-type of tea culture when designing a tea utensil, but to use design attracting users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Base on the design research, the results can be translated into design elements (material - white porcelain with natural materials; capacity -200 ~ 300c.c; pricing -500 ~ 1500 NT dollar; color - warm, gentle, pure, matte; style - simple, fus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stable, simple; function - insulation, easy to clean, filtering tea, drinking, brewing tea, smoldering tea).On the other hand, to achieve the user's expectations, the design strategies will be that make the product’s appearance and material distinctive, and that make it’s usage more flexible. Besides the functionality,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of user are also important for tea utensils design. Future research can proceed in users’ vibrations and study further into the tea’s characteristic- soul-searching and stability. So that we can construct a more complete mode of new-type tea set design.
中華茶文化學會(2010)。台灣的茶藝文化。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4日。網址:http://www.fans-tea.com/tportal/contentdt.aspx?t=10&cid=343
方博欽(2010)從實用陶瓷茶具檢視台灣的文化融合現象。台灣工藝,37,82-87。
王素梅 (2008)。「我國茶類飲料市場之發展」,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王淑華(譯)(2004)。茶的世界史。台北市:玉山社。
朱光裕(2005)。台灣消費者茶類消費與飲茶習慣調查。未出版碩士,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台中市
江淑玲主編(2005)。時代的茶顏-話百年台灣茶具。台北縣: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池宗憲(2003)。在地壺具 放眼全球。載於吳進風,黃芳誼主編,第一屆台灣陶瓷金質獎:生活茶具競展(頁20)。台北縣: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池宗憲(2004)。選好壺,泡好茶。台北市:宇河文化。
池宗憲(2008)。茶壺樂活知己。台北市:藝術家。
牟玉如 (2005) 。冷泡茶之物化成分與感官品質的探討。未出版碩士,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台中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Michael Quinn Patton,2002)
李洪(2007)。輕鬆認識茶和茶具。台北市:賽尚圖文。
李蕙臻;謝統勝(2008)。德意志製造。台北市:時報。
周守倉(2009)。泡茶者之泡茶動機與泡茶的正向情緒、社會互動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彰化縣
承啓坤,姚國坤,王存禮(2000)。茶文化。台北市:新視野。
林桂嵐(2006)。挑食的設計。台北市:天下遠見。
林雍晴(2007)。影響台灣傳統茶葉消費因素之研究-高雄個案分析。
林鼎盛(2006)。新式台灣茶飲的社會學分析。未出版碩士,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花蓮縣
林夢萍(2004)。跟著大師泡好茶。台北市:大雅
祁玲(2010年9月20日)。發酵、不發酵、生茶、熟茶…你會分常喝的茶嗎。聯合新聞網元氣週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2月26日。網址: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2297
范增平(2002)。茶藝學。台北:萬卷樓。
袁旃主編(1987)。三希堂茶話。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Joseph A. Maxwell,1994 )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
張富偉(2007)。台灣烏龍茶產業文化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台南市
張富偉(2007)。台灣烏龍茶產業文化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台南市
陳文懷(1997)。茶的品飲藝術。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國任(2009)。茶葉的製造方法與品質辨識。載於林木連(主編),台灣的茶葉(二版)(頁66-91)。台北縣:遠足文化。
陶作坊(2010)。老岩泥 泡老茶 喝好茶。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3月16日。網址:http://www.aurlia.com.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45&Itemid=77&lang=tw
傅勇強(譯)(2002)。茶。香港:三聯書店。(Annie Perrier-Robert, 1999)
游博文(2003)。拓展台灣壺的流行體系。載於吳進風,黃芳誼主編,第一屆台灣陶瓷金質獎:生活茶具競展(頁16)。台北縣: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楊佳正(2004)。宋代茶碗研究。未出版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承峰(2005)。境:銀製茶杯的創作。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台南縣
廖慶梁(2010)。台灣茶聖經。台北縣:楊智文化。
劉恩慧 (2006) 。綠茶冷水及熱水萃之品質評估及抗氧化性質
賴正南,陳玄(2009)。茶藝文化與行銷。載於林木連(主編),台灣的茶葉(二版)(頁134-151)。台北縣:遠足文化。
簡淑如主編(2005)。前瞻設計研究。台北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羅雅萱(譯)(2007)。設計大師談設計。台北市:原點。(Terence Conran& Max Fraser,)
coffeego(2010)。《南部の鉄器》角萬代急須壺。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3月16日。網址:http://www.coffeego.com.tw/products/products_show.php?pid=951
Colive Tea(2009)。紅茶茶葉等級。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5月20日。網址:http://www.colivetea.com/tea_info.php?ItemType=$1$wr1.3m3.$bvtkwnr6ZVSsj1ihwzvc8/&s_m=MF90&ID=8&CLICK_ONE=yes
GreeceAndrea(2004)。關於茶包。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4月12日。網址:bbs://ptt.cc
Shimbo, M., Nakamura, K., Shi, H. J., Kizuki, M., Seino, K., Inose, T., & Takano, T. (2005). Green tea consumption in everyday life and mental health.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8(8), 1300-1306.
Warburton, D. M., & Sherwood, N. (1996). Plea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