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吉成 CHENG,CHI-CHEN |
---|---|
論文名稱: |
台中市百貨公司時空發展歷程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Time and Spac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
指導教授: | 周學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1 |
中文關鍵詞: | 區位 、商圈 、百貨公司 、台中市 |
英文關鍵詞: | retail location, department stores, trading area, Taichu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1 下載:10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中市是台灣中部的區域中心,台灣第三大都市,但其百貨公司發展的盛況卻遠超過第二大的高雄市,直追台北市,因此本研究以台中市百貨公司為研究主題,企圖透過分析台中市百貨公司的發展與所在區位環境的關聯性,以建構出在各項區位要素轉變下,百貨公司經營型態與商圈範圍的改變。其重要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一、百貨公司區位特性轉變之地理意義:
以都市地理學的觀點來看,台中市市中心區在鐵路與公共汽車盛行時代,因兼具轉運站的功能與商業集中的特色,自然形成最繁忙的商業區。而台中市百貨公司在市中心發展階段設立的區位是依附著人潮所在,與市中心既有的商業區相結合。在民國70年代末期以後,百貨公司為因應個人運具汽、機車盛行之下都市空間往邊區擴張的趨勢,選擇設在交通便利的主要幹道或攔截環上攔截了郊區的消費者,消費者不再進城消費,阻擋了市中心百貨的商機。最後,百貨公司發展至多核心發展階段,百貨公司消費人潮有隨著超大型百貨公司而移動的趨勢,未來只有位置適當的超大型百貨才有生存空間。
台中市市中心地位由原本的市中心優勢期轉變為衰退期,此時邊區百貨公司相繼設立在主要幹道與外環道附近,形成市中心百貨商機的攔阻者使其盛極而衰。總之,台中市百貨公司發展模式具有下列特色:(1)規模夠大,攔截效應才會產生;(2)攔截環與幹道交會處附近是最佳區位,但非所有攔截環與幹道交會處附近皆會有百貨公司出現;(3)相較底特律的發展多為連鎖店,台中市新成立百貨公司背景與建設公司有密切關連性;(4)台中市百貨公司東、南方向的發展明顯受鐵路阻隔,區位較為不利。台中市是台灣地區都市當中舊市中心最明顯呈現高度衰退的都市,市中心百貨業的興衰更是區位轉移後整體趨勢所造成,藉由台中市百貨公司的時空發展歷程,應該可以作為私有交通工具漸趨發達、都市向邊區擴展的台灣地區其他都市借鏡。
二、傳統百貨及超大型百貨公司對周遭商業區經濟活動的影響:
市中心發展階段,傳統百貨公司相聚一起具有乘數效應。相對而言,多核心發展階段之後,超大型百貨公司在消費者一次購足的習性下,相聚一起會產生聚集不經濟的情形,因此大型百貨公司對周遭商業區的經濟活動影響甚少。
三、消費者購物習性的轉變導致大型百貨已朝向購物中心化的發展,娛樂及休閒設施比重大為增加。
四、台中市百貨公司發展方向主要受到經濟發展與都市計畫影響,由市中心商業區逐漸向西北方擴展。
五、台中市百貨商圈假日商圈主要包括台中縣市及彰化的彰化市、和美鎮、員林鎮、南投的南投市、草屯鎮等區。
Taichung, the third largest city, is the center of middle Taiwan. Regarded as the third largest city, Taichung has been renowned for its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has far surpassed that of Kaohsiung’s department stores, thus ranking second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upon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attempting to analy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and their location. I would like to construct the picture of the change of the business types and the trading areas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The following is the abstract of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tion Change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In terms of the urban geography, old downtown used to be the most bustling area in Taichung because it was the beginning as well as the terminal of the railroad and the highway. Old downtown used to be the hub of the traffic and the commerce.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old downtown,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have much to do with the flowing of the crowd. When the crowd was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commercial areas,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phase was then influenced by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were moving out of downtown to the suburban district. For this reason, department store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traffic-convenient spots. Since the late 1980s, as more and more citizens are capable of purchasing private cars and motorcycles in Taichung, many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have been set up at the major arterial routes or interceptor rings, where numerous suburban inhabitants dwell. The suburban inhabitants (consumers) have stopped going downtown for shopping; thus the downtown business has been severely influenced. Ultimately, In the stage of muti-ncleus start to be built in the suburban areas because the department stores simply can not survive in old downtown. Owing to the set-up of the numerous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warming into these areas. We can predict that in the future only in the appropriate location can the department stores survive.
The position of old downtown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prosperous era to the declining time, during which several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are set up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important boulevards. These new department stores have gradually choked the pulse of the downtown department stores. The long and short of it is that Taichung department store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1. They are large enough to intercept the business of the downtown counterpart.
2. The intercepting rings and the interception of the boulevards are the most suitable location for the set-up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However, the department stores do not show up in each intercepting ring or the interception of the boulevards.
3.In contrast with Detroit’s chained department stores, the newly founded department stores in Taichung have much to with the real estates.
4. The east and south of Taichung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running through of the railway.
Taichung is the most typical example whose old downtown has seriously declined as a result of the shifting of the business areas to the suburban boulevards. Given the space and tim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we should be able to learn a lesson: in a city/town whose denizens can afford to purchase the sedans and tend to live in the suburban areas,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roblem of Taichung: marginalization of old downtown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new settlements.
II. The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upon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immediate commercial areas:
During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old downtown, the clustering of the department stores has the multiplying effects. On the contrary, after the stage of muti-ncleus, the clustering of the super-large department stores have negative effects because the consumers tend to buy what they need in the same shopping mall. Therefore,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do not influence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immediate commercial areas greatly.
III. The changing of the consumer’s purchasing habits has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into the shopping mall, where the amusement facil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V.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is chiefly influenced by economic progress and urban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has been spreading from the middle downtown to the northwestern settlements.
V. During the holiday, Taichung’s department store’s trading areas mainly include Taichung City and Taichung County, Chung-hua City, Ho-mei Township, Yun-lin Township, Nan-tou City, and Tsou-tuan Township.
上河文化(2001):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上河文化。
王大立、賴小玲、邱信智(2000):以人口分布探討都市空間結構演變過程-以台中市為例,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八十九年度年會會刊。
王美瑜(2001):美國零售業連鎖店現況與我商拓銷策略,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內政部(1982):台中市地圖,幼獅文化。
中華徵信所(1993):流通革命—購物中心,台北市,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3-92。
台中市政府(1986):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說明書。
台中市政府(1995):台中市地圖,金典文化。
台中市政府(1997):台中市都市計畫參考圖。
台中市政府(1997):台中市施政統計摘要,12-13。
台中市政府(1999):台中市統計要覽。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1983~1989):台灣省交通統計年報。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1996):台灣省公路統計年報,80.81。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5):台中市公車整體規劃既改善經營環境之研究,2-49.50
林正修(2001):百貨公司贏的經營策略(上),流通快訊雜誌,317:18.19
林正修(2001):百貨公司贏的經營策略(下),流通快訊雜誌,318:26-30
林文立(1996):日本行銷經驗在台灣,台中市,達美文化事業。
林伯年(1996):台中中友百貨的開發與經營,空間,89:49-56。
林裕彬、吳振發(1998):區域化變數理論探討台中市人口空間與時間變化之研究,跨世紀台灣的人口與相關現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3-135。
林麗珠(1994):台灣區百貨公司產業報告續篇(一),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麗珠(1994):台灣區百貨公司產業報告續篇(二),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猷穆(1972):台中市志,台中市政府。
江美葉(2000):零售業新世紀的挑戰-台灣購物中心發展問題面面觀,流通快訊雜誌,309:8-11。
江美葉(2001):台灣百貨業十年營業額回顧,流通快訊雜誌,316:8-35。
江美葉(2001):德安購物中心9.27開幕:「購物中心百貨化」差異經營,流通快訊,346:10-17。
成大都市計劃系(1989):台中市綜合發展計畫、部門發展計畫。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發展處(1971):台中市綱要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0):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84-97。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8-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2):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8-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3):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8-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4):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8-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5):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8-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6):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100-10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7):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100-10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8):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100-101。
余育芬(1996):消費者對百貨公司之市場區隔及形象定位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珍(1995):發現新商機,金錢文化出版。
李彥珍(1997):百貨公司毗鄰地區停車狀況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季森(2000):台中縣市合併為院轄市之交通整體規劃構想,現代交通,私立逢甲大學交管系學報,34-51。
李常生(1997):台中都會區商圈結構分析與預測,房地產市場與行情月刊,42-53。
李常生(1999):台灣地區商圈總覽,台北,中華徵信所,123-142。
李梅澤(1999):經濟地理,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200.201。
吳燕玲(1990):太平洋SOGO與新光三越--西進與強本的對決,新新聞,712:104-115。
周文賢、李宏達(1992):市場行銷與行銷策略研擬,台北市,華泰書局,60-64。
周冠印(2000):中小型百貨業的悲歌,今週刊,52.53。
周俊良(1996):台中市五個商業區空間結構階層特徵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初貴民(2001):台灣零售業分布調查與統計,流通快訊,331:10-13。
卓明偉(1998):外資與本土百貨公司業者經營策略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卓育芬(1993):台中何時出頭天?先天優良後天失調的城市,卓越雜誌,11:152-155。
金錢文化公司出版部(1995):發現新商機:台北市商圈商業發展趨勢,台北市,金錢文化。
金典文化事業出版社(1995):台中市觀光名勝指南圖,金典文化。
洪麗完(1989):台中都會發展期-光復以來的工商實業,台中市發展史,355~374。
洪美娟(1997):遠百、新光、太平洋崇光三大百貨大對決,天下雜誌,6:312-315。
胡家濠(1991):商業立地條件,台北市,商周文化。
翁玉倩(1996):高雄市百貨公司與大型量販店顧客消費行為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炳琨(1999):台中市商業空間之都市地理研究,弘祥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灣區域發展研究院(1995):台中市都會區發展策略研究,台中市政府,1-103。
流通快訊產業研究組(2001):2001年1-4月百貨公司營業額分析,流通快訊,331:57-59。
流通快訊產業研究組(2002):2002年1.2月百貨公司營業額分析,流通快訊,362:30.31。
流通快訊產業研究組(2002):2002年第一季(1-3月)百貨公司營業額分析,流通快訊,366:29-31。
流通快訊產業研究組(2002):2001年1-4月百貨公司營業額分析,流通快訊,368:34.35。
流通快訊產業研究組(2002):台灣主要百貨公司2001年1-12月百貨公司營業額分析,流通快訊,355:26-28。
張玉文(2000):零售商,你提供顧客的服務夠便利嗎,天下雜誌,7:196-201。
張勝彥(1999):台中市史,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張嘉惠(1999):台中市量販店、超級市場、便利商店空間分佈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峰(1997):台中市街行業調查報告,台灣人文生態研究,1(1):115-147。
陳卓君(2000):專業量販店大行其道,天下雜誌,7:170-183。
陳貞樺(1999):台北市百貨公司經營型態與空間區位之研究,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棟(1997):由購物導向研究商圈之利益因素-以台中地區為實證,私立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坤宏(1991):都市地理學空間結構理論--以都市商業空間為例,空間結構,127 ~172。
陳坤宏、王鴻楷(1996):都市消費空間結構之形成與意義,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報,8:1-34
陳景堂(1996):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台北市,儒林圖書。
陳碧貞(1993):流通架構淺解,高雄市,百麗文化事業。
陳覺惠(1994):台中地區都市環境與建築風格,空間第53期,60-73。
黃昭勇(1997):台中市自由商圈—中部五縣市的消費大本營,錢雜誌,6:205-210。
黃淑娥(1998):台中市中心區保留與復甦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憲彥(1997):商圈的意義及擴大,流通世界,8-11。
許英傑(1995):跨世紀大流通,台北市,書華出版,103-160。
許英傑(1997):流通經營未來,台北市,書華出版。
許英傑(1999):流通經營管理,台北市,新陸書局,21-290。
許長田(1999):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Marketing:competition.strategy.case study,台北市,揚智文化,410-419。
郭為勇等(2001):台中市百貨公司空間規劃與消費者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學士論文。
湯國榮(1996):台中市空間發展政治經濟史考察(1945-1995),私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杏珠(1996):台中市百貨公司齊奏鄉親的歌,商業週刊,64~68
彭蓮琦(1995):中友百貨創造全生活服務,天下雜誌,6:191-193。
朝陽堂編輯小組(1998):1998就業現場,台北市,朝陽堂出版。
曾國仁(1998):亞洲最大的百貨公司動土開工,今週刊,852:78-83。
曾國仁(1998):舊愛新歡今何在?台中市老舊商圈期待全面更新,今週刊,852:86-89。
曾國仁(1999):中友引爆跨世紀百貨大戰,今週刊,12:98.99。
詹志宏(1996):城市人,麥田出版社。
詹志宏(1989):消費者主權時代,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會田玲二(1996):瞄準商圈:開店調查實務大公開,台北市,金錢文化出版。
楊慶堂(1993):台中火車站附近地區整體再發展都市設計研討會,空間,53:45-55。
劉秀錦(1992):百貨公司市場區隔及形象定位之研究-以台中市百貨公司為例,私立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曜華、陳國誠(1998):台灣地區市中心區在發展之研究-以台中市中區在發展經驗為例,「兩岸城市發展變遷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9-1~9-18。
樊志育(1981):市場調查,三民書局。
蔡淑君(1997):三大商圈大車拼,府會新聞雜誌,1:10-49。
蔡靜宜(1994):台中市中心商業區活動特性探討,台灣地政,100:40-45。
蔡清順(1999):看台中市零售業大店發展,中小型零售店聚集因應,卓越雜誌,5:50-53。
賴順勝(1989):台中市發展史,台中市政府
賴志彰(1997):投機城市的興起--戰後台中市都市空間轉化之研究,台大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益忠譯,Richard L. Morrill著(1990):社會的空間組織,幼獅出版社
蕭正宗(2001):日本量販通路現況分析,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環球經濟社(1992):台灣地區流通市場年報,台北市,商略印書館,1-47。
顏雅雯(2001):連鎖書店商圈經營與競爭態勢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經濟日報社(1989至2000):中華民國經濟年鑑。
Hartshorn,Truman A.(1982) : Interpreting The City An Urban Geography(2nd e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
Hartshorn,Truman A., Alexander, Jonh W.(1988):Economic Geography(3rd ed),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
James,Don L,Walker,Bruce J.,Etzel, Michael J.(1981) : Retailing Today(2nd ed.),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Johnston, R.J. (2000) :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4th ed.)Oxford,UK Cambridge:Mass Blackwell.
Macpherson,Kerrie L. (1998) : Asian Department Stores,Honolulu,H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ortham,Ray M.(1979): Urban Geography(2nd ed.)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Obrien,Larry, Harris,Frank(1991): Retailing Shopping,Society,Space,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
Stern,Louis W, El-Ansary,Adel I.(1992): Marketing channels(3rd ed.),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