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岱珍
Dai-Jane Shei
論文名稱: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研究
指導教授: 游進年
Yu, Chin-N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8
中文關鍵詞: 教育評鑑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特殊教育學校評鑑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實施情形、缺失改進等相關問題,內涵包括評鑑目的、評鑑內容設計、評鑑實施過程以及評鑑結果與運用等四個層面提出改進之建議與途徑,以作為未來規劃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參考。
    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進行文獻探討,其範圍包括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發展與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現況,再透過問卷調查及訪談等方法,以獲致客觀的結論。
    本研究採調查與訪談研究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工具為自編之「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正式問卷」(一)與(二)二種,主要調查對象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23所中曾接受評鑑的行政人員與教師等315人及評鑑委員31人,訪談研究所使用工具為經專家修正的訪談題綱,訪問兩位教授、三位行政人員與一位教師。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Kendall和諧係數、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受訪者認為此次評鑑尚可達成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的評鑑目的、評鑑內容設計的妥適性、評鑑實施過程的可行性以及評鑑結果的有效運用。根據論述發現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評鑑方案的建議:
    (一)規劃符合辦學績效、提升教學品質、落實協助與輔導與個別化教育計
    畫的教育評鑑。
    (二)落實以學校為中心的評鑑方式,設計合乎人性、學校個殊性及特色的
    評鑑項目。
    (三)評鑑項目的訂定應事先建立共識,共創評鑑方案與評鑑委員、受評學
    校間三贏的局面。
    二、對特殊教育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特殊教育學校的評鑑制度,以落實特殊教育學校績效責
    任制。
    (二)審慎選擇符合評鑑方案與學校類型需求的評鑑委員,並落實委員責任制。
    (三)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發揮評鑑效果。
    (四)評鑑結果的公佈應以鼓勵代替懲罰與尊重學校為前題,並強化評鑑後之
    追蹤輔導工作。
    (五)建構評鑑之後設評鑑機制,以提升評鑑之績效。
    三、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落實教學品質的提昇,建構優質的校園環境。
    (二)建立以學校為本位的評鑑機制。
    (三)加強行政支援工作,以協助班級的經營困境。
    四、對特殊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建議:
    (一)積極建立正確的評鑑觀念,以提升教學績效。
    (二)建立學生學習成果的檔案管理制度及培養知識管理的能力。
    (三)落實IEP教學,針對評鑑項目呈現書面資料。
    五、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可擴展至後設評鑑之研究。
    (二)發展特殊教育學校方案評鑑的研究,包括評鑑項目、指標與模式等研究。

    ABSTRACT
    The administered study was intended to probe into the status fault and improve-
    men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Taiwan, 2003”.The conn- otation of the study includes four aspects, i.e., the purposes of evaluation, design of evaluation contents, process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The proposals and channels so worked out are hoped to function as handy reference in future planning of evaluation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The tools administered for the study are two, i.e., “Questionnaire of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一) and (二). The samples of the survey were 315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faculty from 23 special educa-
    tion school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evaluation and 31 evaluators. The tools incl-
    ude the interview outlines updated by experts, interview with two professors, three administrators and a teacher. The raw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frequencies, percent-
    tage, mea n , Kendall'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and the like.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the study make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s:
    I.Proposals toward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 The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plans should be worked out to live up
    to school accountability, to improve the instructional quality, to assist and guide in the IEP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i) The evalu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school-base by designing
    more human-friendly, individualized and characteristic items .
    (iii) The evaluation items should be designed through consensus built
    beforehand in the happy win-win strategy for the evaluation projects, evaluated schools as well as evaluators.
    Ⅱ.Proposals authorities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 To establish a set of complet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evaluation sys-
    tems is to fulfill the school accountability.
    (ii) To fulfill the evaluator responsibility, select the evaluators who are sui-
    table for the evaluation programs designed for any type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needs.
    (iii) The sound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s should be set up to maximize
    the evaluation performance.
    (iv) In the public announcement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centives should
    be offered instead of disciplinary. and after the announcement, streng-
    then the follow-up tracing counseling.
    (v)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ccountability, establish the mecha-
    nisms of meta-evaluation.
    Ⅲ. Proposals towar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 The study on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evaluation be broadened to
    cover the Meta-Evaluation studies.
    (ii) Research on program evalu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clu-
    ding evaluation models, evaluation items, evaluation indicator , ie. ,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11 第二節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發展……………………………………….24 第三節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現況……………………………………….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4 第四節 研究實施……………………………………………………..............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實施情形…………………………………..71 第二節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缺失情形…………………………………113 第三節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改進策略…………………………………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158 二、英文部分…………………………………………………………………….161 表 次 表2-1 後設評鑑相關研究一覽表………………………………………………21 表2-2 後設評鑑指標建構之相關研究比較……………………………………23 表2-3 差異評鑑模式(DEM)的五個步驟……………………………………25 表2-4 教育部辦理特殊教育評鑑(訪視)目的………………………………27 表2-5 美國加州教育廳特殊教育指標系統…………………………...……….30 表2-6 美國區域資源中心特殊教育指標系統…………………………………31 表2-7 美國各州評鑑學校特殊教育成果之指標項目…………………………31 表2-8 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32 表2-9 特殊教育評鑑(訪視)辦理概況……………………………..…………35 表2-10 特殊教育評鑑的主要項目………………………………………………38 表2-11 九十二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評鑑小組委員名單………………………50 表2-12 9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各範疇評分統計表………………………….51 表2-13 92年特殊教育學校整體評鑑結果分析……………………………….52 表3-1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問卷樣本人數分配表…………………………54 表3-2 評鑑目的之現況與成效量表分析摘要表………………………………57 表3-3 評鑑內容設計之現況與成效量表分析摘要表…………………………58 表3-4 評鑑實施過程之現況與成效量表分析摘要表…………………………58 表3-5 評鑑結果與運用之現況與成效量表分析摘要表………………………58 表3-6 預試問卷建議整合表……………………………………………………59 表3-7 9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60 表3-8 預試問卷回收率…………………………………………………………63 表3-9 受評學校問卷調查取樣分配及回收率統計表…………………………64 表3-10 評鑑委員問卷調查取樣分配及回收率統計表…………………………65 表3-11 評鑑委員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66 表3-12 受評學校有效樣本之資料分析表………………………………………67 表3-13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接受訪談人員樣本分配表……………………68 表4-1 不同背景成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2 表4-2 不同專業的評鑑委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3 表4-3 不同服務單位的評鑑委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3 表4-4 不同經歷的評鑑委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4 表4-5 不同服務階段的學校成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5 表4-6 不同地區之學校成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5 表4-7 不同規模之學校成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6 表4-8 不同類型學校成員對評鑑目的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6 表4-9 不同背景成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7 表4-10 不同專業的委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8 表4-11 不同單位的評鑑委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79 表4-12 不同經歷的評鑑委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80 表4-13 不同階段學校成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 …………………………………………………………………………..82 表4-14 不同地區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83 表4-15 不同規模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83 表4-16 不同類型學校成員對評鑑內容設計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84 表4-17 不同背景成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86 表4-18 不同專業的委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87表4-19 不同單位的評鑑委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88 表4-20 不同經歷的評鑑委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89 表4-21 不同階段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91 表4-22 不同地區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92 表4-23 不同規模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93 表4-24 不同類型的學校成員對評鑑實施過程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94 表4-25 不同背景成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96 表4-26 不同專業的委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 …………………………………………………………………………..97 表4-27 不同服務單位委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表…………………………………………………………………………98 表4-28 不同經歷評鑑委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99 表4-29 不同階段學校成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101 表4-30 不同地區學校成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102 表4-31 不同規模學校成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103 表4-32 不同類型學校成員對評鑑結果與運用達成情形看法差異性之分析摘要 表…………………..…………..……………..…………....……………103 表4-33 受評學校成員對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評鑑目的重要性排序之分析摘 要表…………………..…………..……………..…………....………....130 表4-34 評鑑委員對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評鑑目的重要性排序之分析摘要表 …………………………………………………………………………130 表4-35 受評學校成員對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評鑑意義重要性排序之分析摘 要表……………………………………………………………………..131 表4-36 評鑑委員對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評鑑意義重要性排序之分析摘要表 …………………………………………………………………………132 表4-37 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內容設計改進意見一覽表…………………..134 表4-38 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實施過程改進意見一覽表…………………..136 表4-39 未來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結果與運用改進意見一覽表………………..138 .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8 圖2-1 9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範疇與項目…………………………..............42 圖2-2 特殊教育學校六大範疇標準與權重……………………………...........43 圖2-3 範疇壹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4 圖2-4 範疇貳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5 圖2-5 範疇參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6 圖2-6 範疇肆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7 圖2-7 範疇伍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8 圖2-8 範疇陸所含各項標準權重與分項……………………………………...49 圖3-1 九十二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之研究架構圖…………...........................53 附錄 附錄一 Joint Committee之方案評鑑標準…………………………………164附錄二 AEA之評鑑人員的指引原則……………………………………...168 附錄三 九十二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實施計畫……………………………171 附錄四 九十二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時程表………………………………174 附錄五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預試問卷(一)……………….175 附錄六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預試問卷(二)……………….182 附錄七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正式問卷(一)……………….189 附錄八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評鑑意見調查正式問卷(二)……………….198 附錄九 開放性問題與其他意見彙整一覽表………………………………207 附錄十 訪談記錄逐字稿……………………………………………………21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蕭金土、張昇鵬、蔡美華、李乙明(1999)。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子計劃七—特殊教育指標之研究﹝Ⅱ﹞。NSC88-2418-H-018-002-F16。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91,52–62。
    王保進(2002)。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現代教育論壇–校務評鑑,頁4–27。
    台北市政府(1982)。台北市七十一學年度中學階段設特殊教育班學校評鑑報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李翠玲(2000)。特教訪視評鑑是在擾民還是提昇特教品質?載於國立新竹師院特教中心發行「竹師特教簡訊」,30。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林三木(1993)。特殊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光文(1999)。教育評價。河北:教育。
    胡斯淳(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評鑑:後設評鑑知覺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洪照榮(1999)。特殊教育的成效評鑑。載於特殊教育論文集。國立台中師院特
    殊教育中心編印。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
    孫淑柔(1998)。從教育指標的觀點談特殊教育成效評鑑。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
    育學會三十週年紀念專刊,65-98。台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孫淑柔、王天苗(2000)。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成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215-234。
    教育部(1983)。7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88)。台灣地區特殊學校辦理績效評鑑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0)。國民小學評鑑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 。9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報告。台北:教育部。
    黃光雄編譯(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3)。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李隆盛、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
    陳漢強(1997)。美國大專院校評鑑之研究。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
    許韡穎(2002)。特殊教育後設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阪,高雄市。
    彭利源(2002) 。高級職業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以台灣省高職學校為例。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淑惠(1996) 。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知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2,頁57。
    鄭友泰(2001.06)。桃園縣身心障礙班特殊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2003)。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2,頁22-30。
    賴志峰(1997)。台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1NTPTC576062。
    蘇慧雯(2003)。台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蘇錦麗(1995)。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英文部分
    Alkin,M. C.(1969).Evalu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omment,2:2-7.
    Anderson,V.(1991).Alternative economic indicators. London :Routledge.
    Chelimsky, E.(1997).The coming transformation in evaluation .In E. Chelimsky&
    W. R. Shadish(Eds.),Evaluation for the 21"century(1-26).CA:SAGE.
    Gube,E.G., & Lincoln, Y. S. (1989).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Hopkins,D.(1989).Evaluation for school development.Philadelphia. PA:Open Univer-
    sity Press.
    House,E.R.(1991).Evaluation and social justice:Where are we﹖In M.W. McLaugh-
    lin&D.C.Phillips(Eds.),valuation and education:At quarter century,90th yearbook of the NSS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1).Standards forEva-
    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project,and materials. New York:McGraw-Hill.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8).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New bury Park,CA:S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2nd ed.). New bury Park,CA:SAGE.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Inc.
    Nevo, D.(Ed.).(2002).School-based evaluat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Inc.
    Owen,J.M.,&Rogers,P.J.(1999).Program evaluation forms and approaches. Thous-
    and Oaks,CA:Sage.
    Popham, W. J.(1993).Educational evaluation(3rd ed.).London: Allyn and Bacon.
    Scriven,M.(1967).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E.Stake(Ed.),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No.1).Chicago:Rand McNally.
    Scriven,M.(1972).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C.H.Weiss(Eds.),Evaluating
    action programs﹕Readings in social action and education(123–136).Boston
    :Alley&Bacon.
    Scriven.,M.(1980).The logic of evaluation. Inverness.CA:Edgepress.
    Shadish,W.R.,Newmann,D.L.,Scheirer,M.A.&Wey,C.(1995).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New directions forprogram evaluation,,66,19–26.
    Shanders,J.R.(1995).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New directions for program evalua-
    tion,66,47–52.
    Stufflebeam,D.L.(1972).The relevance of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for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SRIS Quarterly,5,3–6.
    Stufflebeam,D. L.&Shinkfield,A. J.(1985).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
    Academic.
    Stufflebeam, D.L.(1994).Introduction: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evaluation
    in U.S. public schools. Studies in Education,20,3–21.
    Stufflebeam, D.L.(2000).Foundational model for 21st century program evaluation. In D.L.Stufflebeam,G.F.Madaus,&T.Kellaghan(Eds.),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2nd ed.)(pp.33-8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Western Regional Resource Center(1997).Profiles of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service. Wasgington,DC:Western Regional Resource Center(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23643).
    Wolf,K.(1973).Teaching profolios. In L.Ingvarson&Chadborne(Eds.),Valuing
    teachers work﹕New directions in teacher appraisal(112-136). Victoria,
    Australia: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Worthen,B.R.,Sanders,J.R.& Fitzpatrick,J.L.(1997).Program evalu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Y:Longm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