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傅光華
論文名稱: 國軍組織公平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國防大學管理學院為例
指導教授: 洪仁進
Hung, Ren-J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組織公平知識管理知識分享意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40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組織效能與知識之結合已成為企業競爭最重要之條件。而影響組織效能及競爭優勢之因素有很多,公平認知是其中之一,根據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組織成員對於公平認知程度,將影響其對於組織努力付出之高低。另影響知識管理成敗最關鍵之因素即為知識分享,是組織知識管理議題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個。組織內的個人知識必須透過「分享」才能外化、產生綜效,此為組織知識管理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官)組織公平與知識分享意願之間的關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量測。經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等統計分析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官)組織公平知覺為中低程度,其中以「分配公平」較高;其次是「程序公平」;再其次是「制度公平」。
    二、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官)個人知識分享意願屬中高度程度,其中以「鼓勵他人學習」較高,其次是「分享個人知識」、「分享學習機會」。
    三、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官)會因其教育程度、職務及單位的不同,而對組織公平知覺程度有明顯差異。
    四、國防大學管理學院不同性別之教師(官)在知識分享意願,有明顯差異。
    五、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官)對組織公平知覺程度與個人知識分享意願的關係爲無相關。
    同時並針對實務管理作為及後續研究精進等方面提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組織公平、知識管理、知識分享意願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組織公平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探討 .................11 第二節 知識分享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探討 .........….....27 第三節 組織公平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 ... ... ... ... ... ... ... ..............63 第一節 問卷受試教師(官)基本變項統計分析 ..…..............63 第二節 研究變項信度檢測 …………………........................65 第三節 各研究變項間相關統計分析 ……….......................66 第四節 學院教師(官)組織信任整體概況統計分析 ………...71 第五節 學院教師(官)個人知識分享意願整體概況統計分析 73 第六節 不同背景教師(官)組織公平之差異統計分析 .........74 第七節 不同背景教師(官)知識分享意願之差異統計分析 ..82 第八節 學校教師(官)知識分享意願與組織信任相關分析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1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0a)。知識管理的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
    王如哲(2000b)。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45,35-56。
    王如哲、黃月純(譯)(2004,8月)。Edward Sallis & Gary Jones著。教育知識管理(Kno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台北:五南。
    王如哲(2006,8月)。知識經濟的學校經營策略。研習論壇-理論與實務,68,5-9。
    王宜敏(2001)。影響資訊人員知識分享行為之因素―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SYS5007022。
    王文彥(2002)。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成隆(2005)。組織知能分享意願與文化、信任、個人因素關係之研究-以各級教師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江滿堂(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576070。
    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楊智文化。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576070。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6月)。Aronson, Elliot. 、Wilson, T. D. & Akert, M. 著。社會心理學(第三版)(Social Psychology. 3nd ed.)。台北:弘智。
    李政達(2006,8月)。基本知識論。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吳思華(2000)。知識經濟的定義與內涵。北縣教育,37(12),86-98。
    吳政達(2000,11月)。學校知識管理之研究。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伙伴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吳怡銘(主編)(2005,11月)。知識管理。台北:能力雜誌。
    林清山(1992,3月)。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
    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鉦琴(1996)。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
    換理論之觀點。管理科學學報,13(3),391-415。
    林億明(2002)。團隊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對團隊知識分享與創新之影響-社會資本的中介效果。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SCU00121020。
    林嘉芳(2004)。企業員工知識分享行為之探討-以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鉦芩、王政智(2005)。從社會交換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分析組織內之知識分享行為。人力管理資源學報,5(2),95-119。
    林東清(2005)。知識管理,智勝:台北。
    卓正欽(2000)。組織中分配正義與程序正義對員工組織承諾,工
    作滿意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以會計師事務所為探討對象。國立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子敬(2007,3月)。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SPS。台北:全華。
    周文賢(2004)。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
    洪振順(1998)。組織公正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信任關係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炬見工作室(2005)。知識管理。台北:博碩。
    徐漢祥(1998)。分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對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
    諾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楊順(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徐碧霙(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夏侯欣鵬(2000)。信任與權力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夏道維(2006,10月)。組織及個人因素對公部門人員知識分享行為影響之實證分析。考銓季刊,48,125-147。
    許士軍(2007,7月)。「創造價值」的知識 要能掌握在手中。聯合新聞網-全球書選。2007年7月30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76183。
    陳正強(1999)。組織公正、信任對工作投入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
    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正(1996)。組織公平與組織公平行為關係----以金融業為例。
    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泰哲(1998)。領導行為、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關係之研究:
    以半導體封裝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志昌(1998)。創新知識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進江(2004)。組織正義、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研發部門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志強、廖述賢及費吳琛(2006)知識分享、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關聯性研究—以台灣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2),01-21。
    莊文隆、郭美資、邱雅萍(2006)。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中職導師為例。企業管理學報,69,97-134。
    黃銘廷(2002)。公務人員知識分享意願、組織信任與組織文化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銘廷(2004)。公務人員知識分享意願、組織信任與組織文化之關係研究。產業論壇,6(4),145-176。
    黃廷合、吳思達(2004)。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
    湯令儀(2003)。知識分享網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倩亨(2004)。國民中學教師人情特質、人際情感、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玉娟(2004)。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前因之研究:威脅之情境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3),117-137。
    楊棍智(2002)。知識分享之研究-以社會交換之觀點。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ISU00457009。
    楊昀學(2006)。技專校院資訊管理系教師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南部七縣市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淑萍(2000)。知識管理與資訊科技應用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紹勳(2002,11月)。知識管理。台中:滄海。
    鄔昆如(2004,1月)。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
    劉常勇(2000)。知識的定義。2007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cme.org.tw/know/
    劉至剛(2004)。組織公平、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外派人員為例。大葉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
    以Unix系統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榮泰生(2006,3月)。SSPS與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蔡雅真(2003)。探討影響校園內部知識分享的相關因素及成效----以台南縣市中小學知識管理實務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儀華、陳家聲及方文昌(2005)企業員工知識分享效能之質性研究─以知識接收者的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29-51。
    維基百科(2007)。知識。2007年8月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w/index.php?title=%E7%9F%A5%E8%AD%98&variant=zh-tw
    劉京偉(譯)(2000)。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
    劉哲良(2005)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知識分享、組織學習對組織學習績效影響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常勇(2007)。知識管理的策略。2007年4月1日,取自
    http:// www.cme.org.tw/know/paper/paper11.doc
    劉權瑩(1999)。資訊服務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台灣HP與台灣IBM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仁偉、林秀霞、郭智輝、古佩玲(2006)。組織信任、合作與機會主義對組織知識分享之影響研究。商管科技季刊,7(2),335-388。
    盧亭均(2005)。回任人員知識分享機制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哲豪(2006)。組織政治知覺、信任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逸民(編校)(2005,12月)。知識管理。台北:普林斯頓。
    蕭淑月(2003)。關係型態與影響知識分享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S., & Ruderman, M. (1987). The role of procedural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1, 177-198.
    Alavi, M.,Leidner & Dorothy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Bies,R.J.,&Moag,J.S. (1986).“Interactional justice:communication criteria offairness,”Researchon Negotiationin Organization, Vol.1,pp.43-55
    Cropanzano, R., & Greenberg, J. (1997). Progress i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unneling
    through the maze. In C. L. Cooper & I. T. Robertson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12, pp. 317-372). New
    York: Wiley.
    Colquitt, J. A., Conlon, D. E., Wesson, M. J., Porter, C. O. L. H., & Ng, K. Y. (2001). Justice at the millennium: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25 year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3), 425-455.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Folger,Robert&Greenberg,J.(1985).“Procedural justice:an. interpretive analysis of personnel systems,”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3, 141-183
    Folger, R., & Cropanzano, R. (1998).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ousand Oaks, CA: Sage.
    Greenberg, J. (1990a). Employee theft as a reaction to underpayment inequity: The hidden cost of pay cu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5, 561-568.
    Hendri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91-100.
    Lind, E.A., & Tyler, T. R. (198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 New
    York: Plemum Press.
    Leonard-Barton, D.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degities:A paradox in managem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3, 111-125.
    Moorman, R. H. (1991).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Do fair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employee citize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6), 845-855.
    Niehoff, B. P. &Moorman, R. H. (1993). Justic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 527-556.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uinn,J. B., Anderson, P., &Finkelstein, S.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4(2),71-80.
    Sheppard, B. H. ,Lewicki, R. J., & Minton, J. W. (1992).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 search for fairness in the workplace, NY: Lexington Books.
    Senge, P. (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14(11), 17-18.
    Tampoe, M. (1993). Motivating knowledge workers—the challenge for the 990s.Long
    Range Planning, 26(3) , 49-55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