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中杰
Al Wu
論文名稱: 台灣福佬客分佈及其語言研究
指導教授: 羅肇錦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台灣福佬客分佈聲母韻母詞彙語言接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56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福佬、客家二族群在台灣業已經歷三百餘年的接觸交流。由於台灣福佬族群在各方面的強勢地位,致使二族群在互動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亦即客家人受福佬人影響,改操閩南語者眾多,反之則否。自從林衡道(1971)以來,學界漸次關注「福佬客(福佬化了的客家人)」議題。不論社會語言學上對客語流失狀況的探討,或是客語福佬化的音韻、詞彙現象之描寫,都只在個別地區有較為詳細的成果。本文期望能針對「福佬客」在台灣的整體分佈作一全面性的考查和語言現況的釐清;若發現客語殘存現象將逐一報導。吾人將透過田野調查,重新確認前人文獻的正確性,並發掘新的研究對象,以求建立台灣客屬(包含福佬客與尚在使用客語者)分佈及客語使用情形的全面性資料網。這是本文第二章所期望達成的主要目標。
    結合文獻的整理及田野的發現,我們在第二章裡驚訝的看到台灣任何一個縣市,不分清領、日據和現代,都有客家人的蹤跡,而且為數皆可觀。然而我們同時也看到,客家後裔於今已有相當人數不再說客語了。這就明白地顯現了福佬化的作用。
    「福佬客」不單是個歷史議題,客家人被福佬化的過程為一個動態的、至今仍不斷進行的作用,因此,現今的台灣客家人,並不能被靜態的分劃為「會說」和「不會說」客語的二類而已,應是依據所受閩南語影響程度,從「最輕」排到「最重」。本文接下來的第三至五章,就是要按照聲母、韻母、詞彙各方面,來探究台灣客語內部所受到的閩南語影響之程度和項目。為找出這些項目,本文運用閩客方言研究文獻和筆者的語言調查,比對兩岸(尤其閩粵台)語料,以確認客語在台灣的演變以及受影響的項目、地點、和客家次方言的種類。從而看出次方言間以及區域間所受閩南語影響程度的差異。當我們瞭解到台灣各地客語習染閩南語之深、之廣後,便不會再訝異於客家人口數和實際使用客語人數相差的懸殊;因為台灣根本找不到完全未受閩南語詞習染的客方言點,只是被影響程度深淺之別罷了。於是,對那些受影響程度十分嚴重的次方言或區域,只殘餘少數詞彙(通常為地名、親屬稱謂等),甚且完全不會說的情況也就可以清楚理解。習染閩語的極致便是客語徹底流失,終至也改變了族群認同,自認為是福佬人;遂造成了台灣「客家後裔數量」和「還會說客語的人數」之間顯著的差距。
    此外,我們在比對過程中發現,各地客語有一些自行發展的異變,特有的音韻或用詞未必都跟語言接觸有關。另有部份特點來自閩西、江西客語或贛語,而非閩南語和嘉應州徵性,亦很可注意。
    本文呈現了全台福佬客乃至客語使用者的整體分佈狀況,打破過去福佬客研究陷於局部地區的局面;並且經由受閩南語影響程度的輕重,展現台灣客家語言的實況,回答了現今還會說客語的人數為何遠少於客家後裔數量的問題。同時,也顯示了受閩南語影響的音韻和詞彙內容。
    想要掌握客方言不光是得瀏覽客語本身的材料;正如同人之照鏡,從對於他種方言(尤其閩南語)或語言的瞭解上,投射到對客方言的回顧,方可使這一切的努力,終究能一步步廓清客家語言的真貌。本文探討台灣閩客族群互動和語言接觸的實然,容或能為客語乃至台灣語言社會的研究,留下一個富於啟發性的見證。

    目錄 一 緒論 1 二 台灣福佬客與客家人之分佈研究 10 1.北部地區 (1) 台北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10 (2) 台北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14 (3) 基隆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17 (4) 桃園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19 (5) 新竹縣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21 (6) 苗栗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23 2.中部地區 (1) 台中縣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24 (2) 彰化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30 (3) 南投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36 (4) 雲林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38 3.南部地區 (1) 嘉義縣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41 (2) 台南縣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45 (3) 高雄縣市客家居民和語言 46 (4) 屏東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48 4.東部地區 (1) 宜蘭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51 (2) 花蓮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54 (3) 台東縣客家居民和語言 55 三 台灣客語聲母的演變 57 1. 前言 57 2. 閩客方言聲母的特徵比較 57 3. 邊陲和飛地的閩客語聲母系統 59 4. 閩客語聲母系統在台灣的演變 60 5. 結論 64 四 台灣客語韻母的演變 67 1.前言 67 2.各攝的演變 67 一、果攝和假攝 67 二、遇攝 69 三、蟹攝 70 四、止攝 72 五、效攝 72 六、流攝 73 七、咸攝和山攝 74 八、宕攝和江攝通攝 75 九、曾攝和梗攝 76 十、深攝和臻攝 77 3.結論 79 五 台灣客語詞彙的演變 81 1.客語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 82 2.閩客合璧詞 96 3.閩客接觸地帶內之客方言特有的詞彙 99 4.結語 110 六 結論 112 參考書目 119 附錄

    參考書目
    書籍、論文
    丁邦新。1980. <台灣語言源流>。台北:學生。
    王瑛曾。1764.<重修鳳山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尹章義。1989.<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6.<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台北: 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處。1935.<昭和10年國勢調查結果表>。台北:台灣總督府。
    古秀如等。1998.<台北客家街路史:通化篇>。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1989.<漢語方音字匯>。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北埔鄉公所。1994.<北埔鄉行政區域圖>。新竹:北埔鄉公所。
    平和縣誌編委會。1993.<平和縣誌方言志>。福建:平和縣人民政府。
    江俊龍。1996.<台中東勢客家方言詞彙研究>。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
    江敏華。1998.<台中縣東勢客語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
    池永歆。1997.<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的構成與內涵:以嘉義沿山聚落「內埔仔十三庄頭」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
    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台北:南天重印。
    伊能嘉矩。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第三:台灣>。東京:富山房。台北:南天重印。
    呂嵩雁。1993.<台灣饒平方言>。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
    呂嵩雁。1997.<石門鄉志語言志>。台北:石門鄉公所。
    汪明輝。1990. <阿里山鄒族傳統社會的空間組織>。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
    吳新榮。1980.<震瀛採訪錄>。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林連通。1993.<泉州市方言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倫倫等。1996. <廣東閩方言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林衡道。1985.<鯤島探源>。台北:青年戰士報。
    周長楫、林寶卿。1992.<永安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周學普。1956.(中譯本)<台灣島史>。Riess , Luolwig . 1897 . (原著)。於<台灣研究叢刊第34種,台灣經濟史三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振鶴、游汝杰。1986.<方言與中國文化>。台北:南天。
    周鍾瑄。1716:1968.<諸羅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璽。1821:1969.<彰化縣誌>。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胡傳。1894.<台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倪贊元。1894.<雲林縣採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惟仁。1992.<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
    洪惟仁。1996.<高雄縣閩南語方言>。鳳山: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洪敏麟。1984.<台灣舊地名之沿革(一)、(二)>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南靖縣志編委會。1998.<南靖縣志方言志>。福建:南靖縣人民政府。
    涂春景。1996.<苗栗卓蘭客家方言詞彙對照>。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台北:作者自印。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順興。1990.<走不完的路>。台北:自立。
    黃雪貞。1995.<梅縣方言詞典>。江蘇: 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
    張振興。1992.<漳平方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振岳。1994.<台灣後山風土誌>。台北:台原。
    淡新檔案。1875.<同治十三年分淡屬各庄人丁戶口清冊稿>。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微卷。
    莊萬壽。1996.<台灣論>。台北:前衛。
    陳文達。1720:1968.<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淑均。1852:1963.<噶瑪蘭廳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6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紹馨、傅瑞德。1956.<台灣人口之姓氏分佈:社會變遷的基本指標>。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
    屠繼善。1894.<恆春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許雪姬等。1992.<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彭秋武(口述者)。1994.<台中縣口述歷史第(三)輯>。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
    詹伯慧。199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曾慶國。1993.<埔心鄉志>。彰化:埔心鄉公所。
    曾慶國。1997.<彰化縣三山國王廟>。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廖丑。1994.<張廖元子公族訊>。雲林:張廖宗親會。
    劉還月。1998. <處處為客處處家:花東縱谷中的客家文化與歷史>。花蓮:鳳林鎮公所。
    盛清沂。1960.<台灣省通志開闢志>。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英。1996.<台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書局。
    蕉嶺縣人民政府。1997.<蕉嶺交通旅遊圖>。廣東:蕉嶺縣人民政府。
    賴和。1979.<賴和先生全集>。台北:明潭。
    賴志彰。1997.<彰化民居>。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藍鼎元。1723:1958a.<東征集>。台灣文獻叢刊第12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藍鼎元。1724:1958b.<平台記略>。台灣文獻叢刊第1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溫瑞政。1991.<蒼南方言志>。語文出版社。
    鄭良偉。1997.<台語、華語之比較研究:語言接觸、同義語>。台北:遠流。
    鄭旭宏。1994.<屏東縣佳冬鄉閩客文化的互動>。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
    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台北都會圈客家族群史>。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
    謝英從。1991.<永靖:一個彰化平原的鄉鎮社區發展史>。碩士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
    羅肇錦。1989.<瑞金方言>。台北:學生。
    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台原。
    單篇文章
    丁邦新。1981.<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於<慶祝李方桂先生八十歲論文集>。台北。
    石萬壽。1985.<乾隆以前台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於<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7期>。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系。
    吉川雅之。1996.<大埔縣客家話語音特點簡介>。於<第二屆客家方言研討會>。廣東增城。
    呂嵩雁。1994. <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探究>。於<客家文化研討會>。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呂嵩雁。1995.<台灣永定客家方言>。<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呂嵩雁。1996.<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系統大綱>。於<「台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台灣語文學會。
    余伯禧。1994.<梅縣方言的文白異讀>。於<韶關大學學報,1994,1> 21-26.
    吳中杰。1993.<宵裡:一個孤立的客家聚落>。於<台灣立報,1993.11.6. 第九版>。台北:台灣立報。
    吳中杰。1995.<客語次方言與客語教學>。於<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吳中杰。1996.<紙寮窩裡話饒平>。於<竹塹風,客家情>。台北:文化大學客家社。
    吳中杰。1997a.<客語詔安話的歸屬及閩客語劃分標準的修訂>。(待刊)
    吳中杰。1997b.<東勢客話與豐順客話>。於<大甲河風情—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年刊>。台中: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吳中杰。1998a.<從歷史和比較的觀點來看客語韻母的動向>。於<第十六屆全國聲韻學會議>。彰化:彰化師大。
    吳中杰。1998b.<從比較觀點看台灣閩客語的互動:以聲母層次為例>。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李壬癸。1995. <從李氏族譜看宜蘭縣民的遷移史和血統>。於<台灣史研究,第二卷第一期>。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李玉。1990.<平南閩南話的音韻特徵及聲母的古音痕跡>。於<語言研究>,25-36 。
    李如龍。1991.<尤溪縣內的方言>。於<閩語研究>,304-340。
    李存智。1994.<四縣客家話通宵方言的濁聲母「g」>。於<中國文學研究第8期>。23-38.
    李坤錦。1998.<詔安客家人在台灣的開墾與分佈>。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李豐楙。1993.<台灣中部「客仔師」與當地社會>。於<客家文化研討會>。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邱彥貴。1996.<宜蘭溪北地區的三山國王信仰>。於<「宜蘭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
    邱彥貴。1998.<試掘舊嘉義縣下客蹤>。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林衡道。1971.<員林附近的福佬客村落>。於<台灣文獻22.1>。153-58.
    周日健。1987.<廣東省惠陽客家話音系>。於<方言>,232-237。
    周長楫。1986.<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於<語言研究2.>69-84.
    洪惟仁。1997.<1997台灣公共場所使用語言調查>。於<台灣語言發展會議論文集>。新竹:新竹師範學院。
    洪麗完。1988.<清代台灣中部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於<台灣史研究論文集>。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施添福。1998.<從台灣歷史地理的研究經驗看客家研究>。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徐登志。1998.<東勢地區大埔話與台中地區的開發>。於<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
    黃叔璥。1722:1957.<番俗六考>。於<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雪貞。1983.<永定(下洋)方言詞彙>。於<方言>。148-160,220-240,297-304。
    黃雪貞。1987.<客家話的分佈與內部異同>。於<方言,1987.第二期>。
    黃家教、李新魁。1963.<潮安畬話概述>。於<中山大學學報,1.>。14-23.
    孫楚華等。1998.<四畝田工作室通訊1-4>。高雄:四畝田工作室。
    莊初升、嚴修鴻。1994.<漳屬四縣閩南話與客家話的雙方言區>。於<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4.3>。81-87,94.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莊華堂。1997.<白河地區的福佬客及客家人>。於<客家雜誌90期>。台北:客家雜誌社。
    莊華堂。1998.<嘉義縣福佬客田調:後大埔的客家人>。於<客家雜誌100期>。台北:客家雜誌社。
    張光宇。1985.<切韻純四等韻之主要元音及相關問題>。於<語言研究,9. >26-37.
    張光宇。1994.<吳語在歷史上的擴散運動>。於<中國語文>。
    張琨。1985.<論比較閩方言>。於<語言研究>,1985,第一期。
    張盛裕。1981.<潮陽方言的語音系統>。於<方言>,27-39。
    張屏生。1998.<東勢客家話的語音與詞彙>。於<第十六屆全國聲韻學會議>。彰化:彰化師大。
    張振岳。1997.<東部的客家人>。於<客家雜誌90期>。台北:客家雜誌社。
    陳章太。1991.<邵武市內的方言>。於<閩語研究>,341-391。
    陳章太、李如龍。1982.<論閩方言的一致性>。於<中國語言學報,1.>。 25-81。
    許嘉明。1975.<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於<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曾少聰。1994.<客家話與閩南話的接觸:以平和縣九峰客話為例>。於<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一)>。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楊時逢。1971.<台灣美濃客家話>。於<史語所集刊,第四十二本三分>。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楊鏡汀。1995.<從母語教學的回顧談解嚴後的海陸客語教學>。於<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於<語言研究1988.第1期>。
    鄧曉華。1996.<論客方音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於<語言研究,1996.增刊>。
    鄧曉華。1998.<論閩客族群的方言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於<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35-66.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鄭光策。1786.<上福節相論台事書>。於<台灣文獻叢刊第229種,清經世文編選錄>,頁17。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詹伯慧。1993.<廣東省饒平方言記略>。於<方言>,129-141.
    董同龢。1948.<華陽涼水井客家話記音>。於<中研院史語所集刊,19>。81-201。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董同龢。1960.<四個閩南方言>。於<中研院史語所集刊,30>。729-1042. 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董忠司。1991.<台灣地區的閩南方言概述>。於<現代漢語方言(附錄)>。台北:新學識。
    董忠司。1995.<東勢客家語音系統略述及其音標方案>。於<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鍾榮富。1995.<美濃地區各客家次方言的音韻現象>。於<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簡炯仁。1998.<屏東平原客家「六堆」聚落的形成及其社會變遷>。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羅美珍。1980.<畬族所說的客家話>。於<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76-88。
    羅肇錦。1998.<台灣漳州客家話的失落與四海話的重構>。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Carr , Philip. 1993. Phonology. Saint Martin’s Press.
    Norman, Jerry. 198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haowu Dialect. Taipei: Monumenta Serica, 53.543-583.
    Norman , Jerry. 1988.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P.
    Wu , Al. 1996. Retroflexives in Chinese Dialects. (Unpublished term paper.)
    Yang, Paul Fu-mien. 1967. Elements of Hakka Dialectology. Taipei: Monumenta Serica, 26.305-351.
    Yang , Ming-nuan. 1995.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Hakka in Janghua and Yuenlin. 於<台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