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財貴 QIU,CAI-GUI |
---|---|
論文名稱: |
王龍溪良知四無說析論 |
指導教授: |
牟宗三
Mou, Zong-S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4 |
中文關鍵詞: | 王龍溪 、王陽明 、良知 、心學 、心即理 、四無說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條理王龍溪將王陽明良知「四有」句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轉為「四無」句 (心是無善無惡之心, 意亦
是無善無惡之意, 知亦是無善無惡之知, 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之理論脈絡, 並分解
「四無」之義涵, 以確定其理趣, 冀由此了解「四無」在整個儒家實踐哲學的理論價
值。文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是在尋索陽明學的義理背景––以「心學」為主軸, 先論定「心學」之
「心即理」一義在實踐學理上的首出性, 並鋪陳先秦及宋明儒者對「心學」的開發與
把握。
第二章論述陽明良知教之特色及龍溪對良知教的體會。先從「心學」的觀點衡量良知
教, 發現所謂「良知」之教是用「心學」吸收朱子格物致知之工夫架構下所作成的實
踐理論, 其中以「良知」融攝「心學」, 更具警策性。而龍溪特從完整性與見在性兩
面了解良知教, 頗得宗要, 其「四無」之說即此兩性發揮至極所自然說出者。
第三章詳細析解「四無」之意義。從「四無」中可解析出兩個面向: 即由體上說的「
四無」與由用上說的「四無」, 而此兩面之義或在「四有」之底層以為成德所以可能
之根據, 或在四有之上層以為工夫圓熟之境界。故龍溪之四無不但並未脫離陽明之系
統, 更可說是四有之合理的發展, 是「心學」理論之成熟。
第四章專論陽明對「四有」「四無」之評判。由陽明之評判中旁窺「四無」之價值與
限制。
第五章展示「四無說」下的功夫論。從體四無一面說「悟本體的工夫」, 從用四無一
面說「合本體的工夫」, 此兩種工夫是最高、最直截的工夫, 也唯真用此兩種工夫 ,
體用才歸一, 德行才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