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新來 |
---|---|
論文名稱: |
老年人參與球類運動對其休閒動機、休閒滿意度之影響研究—以木球運動為例 |
指導教授: | 陳政友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7 |
中文關鍵詞: | 老人 、休閒動機 、休閒滿意 、木球運動 |
英文關鍵詞: | Elder,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Woodbal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4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老年人口結構的變化引起的社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趨勢,高齡銀髮族將成為社會舉足輕重的族群,若不未雨綢繆,儘早規劃因應,勢將衝擊我國經濟發展及政府財政。因此,有關老人休閒動機、休閒滿意與理想健康功能指標應是一值得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以量化評量方式進行,依據中華民國木球協會提供全國各有組織的木球運動之資料,以65歲以上之會員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在瞭解木球運動對老人的休閒動機與休閒滿意是否有影響,並進一步瞭解老人在木球運動過程中的困難或限制之原因,並分析木球運動對提昇老人休閒運動的有效性作探討。最後,希望藉由老人休閒動機、休閒滿意的探討,提出建議,供給未來老人在健康功能的參考。本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木球運動的老人在運動前後對休閒滿意有顯著差異。影響受試者休閒動機的前三項因素依次為,「放鬆心情調節身心」,「鍛鍊身體健康,維持生理功能」,「保持體力維持精氣神」。年齡愈高「75-79 歲」的老人在休閒滿意總分上愈高,並且在「教育」、「社會」等份量上有較高的滿意度。自評健康的好壞原本在休閒滿意總分上沒有差異,經過三個月的木球運動訓練後,原來健康較不理想的老人「還好」、「不好」,休閒滿意度急增。在現今國內運用休閒理論與休閒策略於老人健康的文獻仍然相當缺乏的時候,本研究希望為未來老人在休閒運動上,建構一套值得參考的模式。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lderly's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woodball game. The study took Chinese old person association and age of over 65 years old as an empirical case, 16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old person association is age above 65, living with their spouse or children, career of government worker, with usable monthly expense below NT$30,000. In the leisure motivation aspect,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found, which were "relaxing mental factors", "exercise and the health suitably physiologically function", "keep fitness and spirit", with the first thre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Beside that, the oldest people have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elements. Furthermore, the elders』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ld affect their opinion on leisure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martial status could also affect their opinion on leisure motivation.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he old person association should take place those to ordinary leisure activity, which could achieve the mood adjustment of body and mind, and obtain the feeling of the social activity primarily, with a outdoor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willing of particip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教育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嘉琪(1999)。多走路就可以降低心臟病罹患率。健康世界,165,
14-15。
王玠譯(1996)。老人福利服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木下信一郎著,程俊傑審稿(1999)。動脈硬化預防與治療。臺北:輕
舟出版社。
朱坤連(1995)。退休人員生活需求及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
公教退休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主計處(2007)。全國人口統計資料。康健雜誌,23,17-2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8)。國民體能系列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國立體育學院編製。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之研究。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Vol.16)。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沈易利(1995)。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臺中:霧峰出
版社。
李宇宙(2000)。何時可以不靠藥物入睡?失眠終生自療要訣。健康世
界, 173,45-49。
李寧遠(1984)。中老年人的保健。臺北:健康世界叢書編輯部。
李新華(1999)。試論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科學健身。體育學刊,1,
21-23。
尚憶薇(1999)。推廣臺灣老年休閒活動-以YMCA 的老年人休閒活動
設計為借鏡。中華體育,14(1),77-84。
余 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吳家恆(1999)。跨越2000 年20 世紀醫學大突破。康健雜誌,15,77-88。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憐利譯(2000)。Erikson 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Erikson,
E. H.,、Erikson, J. M., & Kivnick, H. Q.原著,2000 年出版)。
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宗毅(1993)。臺中市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建德、姬梁文、邱翼松(1998)。灰色關聯分析在體育運動訓練之應用。1998年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Vol.2,pp. 333-340)。高雄:高苑工商自動化程系。
林慧珍(2000)。運動DIY 輕鬆走路做運動。健康世界,167,73-79。林瑞興(2000)。運動訓練對高血壓患者的效果探討。中華體育,13(3),
111-118。
洪欽銘、林聖峰(1998)。灰關聯在教育研究統計上的應用-以「高職校長行政能力甄試之研究」為例。1998年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Vol.2,pp. 125-134)。高雄:高苑工商自動化程系。
胡月娟(2000)。走路讓慢性病患者更健康。健康世界,164,115-117。姜慧嵐、卓俊辰編(1994)。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中華民國有氧體
能運動協會。
相建華、田振華(1999)。老人健身鍛煉法。北京:金盾出版社。
袁緝輝、張鍾汝(1994)。社會老年學教程。臺北:水牛。
塗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桂冠。
徐立忠(1983)。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黃永任(1998)。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國民體育季刊,27(2),
5-13。
郭 晶(1998)。淺談休閒健身運動。學術園地,3,45-46。
郭國良(1996)。婦女休閒活動參與、人口變項及自我概念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靜如(1996)。太極拳運動對改善老年人運動功能作用初探。天津體院學報,11(4),14。
陳世煌(1997)。不同乾燥溫度對洛神葵揮發性成份之影響。國立屏東技術學院食品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 7-22。
陳俊忠(1999)。身體活動量與老化的關係。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畹蘭(1992)。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則端、宋允清(1996)。木球運動的健康功能探析。河南大學體育部出版。
陳肇文(1997)。「隱形殺手」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
http://www.vghtpe.gov.tw.
葉清華、薛淑琳(1998)。運動與老化。大專體育,36,73-77。
張志祥(1997)。中國元極功法,卷一。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志祥(1994)。中國元極功法,卷二。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美江(2000)。體育鍛煉與常見病防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嘉倩譯(1999)。活力久久Successful Aging(John, W., & Robert, L.原著,1998 出版)。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秀珍(1998)。健美操鍛煉對中年女性血液及體重的影響。中國運動醫學雜誌,17(1),94。
劉俊榮(1997)。老年期聽覺老化、溝通策略與生活氏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詹棟樑(1991)。社會教育與休閒教育。臺灣教育月刊,482,7-9。
藍 青(2000)。養生防老談老年人的運動。健康世界,169,111-117。
傅振宗(1999)。運動與健康。健康世界,158,34-41。
鄭石巖(1999)。在運動中養身養心。學生輔導,63,112-119。
鄭明德譯,(1999)。活動養生青春不老。(三宅邦夫、中神勝作原著, 1998出版)。臺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文輝(1979)。社會學理論。臺北:三民書局。
蔡文輝(1982)。社會變遷。臺北:三民書局。
蔡櫻蘭(1995)。高血壓的運動療法。國民體育季刊,24(4),87-90。
盧_ 梅(1999)。老年人健身運動的研究進展。體育與科學,20(120), 9-15。
蘇忠信(1997)。高齡者身體活動狀況與身體體能的相關研究。國立體
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文璽、許釗涓、蔡昭民、劉玲珍、李明玲、陳怡君編(民81)。高雄市退休老人老年生涯規劃調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81 年度研究報告。
蘇育民(1999)。灰關聯分析在食品科技上之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蘇振鑫(1999)。運動健康信念與運動行為之關係研究-以運動健康信念模式探討中老年人的運動行為。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顧榮瑞、郭林、顧民傑與田宜章(1993)。運動強度對中老年人血管壁上皮組織通透性影響的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7(9),1-4。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活內涵。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二、日文部分
永田晟(1995)。高齡者健康、體力科學。東京:不昧堂出版。
柴田博(1992)。老人保健活動展開。東京:株式會社,醫學書院。
宮下充正、武籐芳照(1986)。高齡者- 。大日本法令印刷株式會社。長田畏玖郎(1975)。高齡者。東京:日本- 協會。
三、英文部分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23.
Dattilo, J., & Murphy, W. D. (1991).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Hagberg, J. M., Graves, J. E., & Limacher, M. (1989). Cardiovascular of 70-79 years older men and women to exercise training. Journal ofApplied Physiology, 66, 2589-2594.
Hart, B. (1981). The effect of age and habitual activity on the fractionated components of resisted and unresisted response tim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13, 78.
Ragheb, M. G., & Griffith, C. 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295-306.
Riddick, C. C., & Stewart, D. G. (1994).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mportance of leisure in the lives of older female retirees: A comparison of blacks to whit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26(1), 75-87.
Ruuskanen, J. M., & Ruoppila, I. (1995).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 Age and Ageing, 24, 292-296.
Russell, R. V. (1987). The importance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n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o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age-segregated retire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4), 273-283.
Tipton, C. M. (1991). Exercise, training and hypertension: An update. Exercise and Science Reviews, 19, 447-506.
Urata, H., Tanabe, Y., Kiyonaga, A., Ikeda, M., Tanaka, H., Shindo, M., & Arakawa, K. (1987). Antihypertensive and volume-depleting effects of mild exercise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9, 245-252。
Zimmer, Z., Hickey, T., & Searle, M. S. (1995).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well-being among older people with arthritis. The Gerontologist, 35(4), 46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