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詠麟
CHUANG YUNG LIN
論文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學生公民參與意向及其相關因素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Expected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Findings fro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ivision of Preparatory Programs
指導教授: 劉秀嫚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僑生公民參與公民參與意向前因變項歷程變項
英文關鍵詞: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civic participation, expected civic participation, antecedent variable, process variabl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1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學生(以下簡稱僑先部學生)之公民參與意向及其相關因素。為達上述目的,研究者參考ICCS 2009的研究架構與工具進行研究設計與問卷編製,以探討前因變項(antecedents)及歷程變項(process)與僑先部學生公民參與意向之關係。採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茲摘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多數的僑先部學生在參與選舉投票活動意向上的意願較高,但對於參與非法抗議活動、其他政治參與活動及非正式政治參與的意向則偏低。
    二、20歲以上的僑先部學生在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意向上顯著高於18歲以下之學生;男生在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意向及參與其他政治活動意向上顯著高於女生;僑先部秋季班的學生在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意向顯著高於春季班的學生,春季班的學生在參與選舉投票活動意向上顯著高於秋季班及特輔班的學生;僑先部不分組及第一類組的學生在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意向上顯著高於第二類組的學生,第三類組的學生在參與選舉投票意向上顯著高於其他類組。僑居地為香港、澳門及印尼的學生在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意向上顯著高於馬來西亞的學生,馬來西亞的學生在參與選舉投票意向上顯著高於其他國家的學生;預期受教育程度愈高的僑先部學生與部分公民參與意向有顯著差異;僑先部學生是否加入政黨與各類公民參與意向有顯著差異;父母對政治議題感興趣程度愈高的僑先部學生與部分公民參與意向有顯著差異。
    三、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學生的公民參與意向(參與合法抗議活動、參與非法抗議活動、參與選舉投票活動、參與其他政治活動、非正式政治參與)與「家庭環境」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學校教學與管理」、「學生社會化和學習」部分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學生社會化和學習之「透過媒體進行娛樂情形」與公民參與意向之「參與選舉投票活動」呈現顯著負相關。
    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及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輔導僑生各項公民參與活動之參考。

    This study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expected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ivision of Preparatory Programs (DPPOCS). The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framework and instrument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ntecedent variables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backgrounds), the process variables (students’ socialization and learning, family environments, schoo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articipants’ civic participations were examine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ive-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major findings are listed as followings:
    (1)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DPPOCS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electoral activities. However, only few of them were willing to engage in illegal protests,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inform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2)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DPPOCS at the age more than 20 have a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students at the age under 18 in illegal protests. Male students have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illegal protests and other political activities. Students of fall-term class have a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students of spring-term class in illegal protests. About participation of electoral activities, students of spring-term class have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students of fall-term class and special guidance class. Students of special guidance class and of division I have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students of division II, while students of division III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students of any other division in illegal protest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Macau and Indonesi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students of Malaysia while Malaysian students show hig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omparison with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lectoral activities. Students who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e part of civic participation. Join or no join the political party reveals all kinds of civic participation. Students' parents who have higher interests in political issu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e part of civic participation.
    (3) Students of DPPOCS' civic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like joining legal and illegal protests, electoral activities, other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non-official political activities, are highly related with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rt of them are related with school management and students' civiliz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category of students' civilization and learning, the entertainment by mass media have negative relation with joining electoral activities in civic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ovides conclusion and concret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orientat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civic participation for future reference.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僑生教育的歷史發展與使命 11 第二節 公民參與的意涵及其影響因素 21 第三節 公民參與的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3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研究步驟 51 第六節 資料分析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學生公民參與意向現況分析 57 第二節 各前因變項在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學生公民參與意向之差異比較 65 第三節 各歷程變項與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學生公民參與意向之相關分析 101 第四節 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學生的公共事務參與與建議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僑生公民參與調查問卷 135

    中文部分
    成秋華(2001)。從僑教的歷史發展看「僑生大學先修班」當前處境與發展之道。臺北市:蘭臺出版社。
    成秋華(2008)。東南亞在臺僑生的政治文化現象-以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僑生為例。臺北市:蘭臺出版社。
    朱敬先(1973)。華僑教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行政院(2009)。行政院施政方針。臺北市:行政院。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英明(2005)。民主DNA筆記書:攜手打造一流公民社會。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宋秉仁(2009)。近年僑生先修部招生策略與困境(2006.3-2009.3)。僑苑,50,1-23。
    李盈慧(1997)。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的華僑教育政策。暨大學報1(1)。165-194。
    李盈慧(1998)。「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的創辦與發展」。華僑教育學術研討論文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美玲(2010)。大學住宿生之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參與行為研究—以北部一所公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周以昌(1963)。僑教領域的新里程碑-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第一期開辦。僑務月報,134,34-36。
    林水波、王崇斌(1999)。公民參與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公共行政學報,3,177-178。
    林瓊珠(2005)。臺灣民眾的政治知識:1992∼2000年的變動。選舉研究,12(1),147-171。
    邱炫煜(2011)。近五十年來僑民教育的成效與發展-以僑生大學先修班的設立與變革為例。海外華人研究,4,1-25。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郁漢良(2001a)。華僑教育發展史(上)。臺北:國立編譯館。
    郁漢良(2001b)。華僑教育發展史(下)。臺北:國立編譯館。
    夏誠華(1999)。我國僑民教育政策未來走向。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編印。
    夏誠華(2005)。民國以來的僑務與僑教研究。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
    高信(1989)。中華民國之華僑與僑務。臺北:正中書局。
    高崇雲(1999)。我國僑民教育現況與展望,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編印。
    高崇雲(2003)。我國推動僑民教育績效與其問題及對策,第五屆僑民教育研討會論文輯,臺北世界華語文學會。
    高慶賢(2003)。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高鵬翔、高崇雲(2011)。僑民教育的新思維與新策略。海外華人研究,4,165-180。
    張希哲(1991)。中華民國的僑生教育。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0),僑生教育。臺北市,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教育部(2000)。我國僑教政策。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屆第3會期第2次會議報告,未出版。
    教育部(2012)。教育部施政理念與業務報告。臺北市:行政院。
    教育部(2012)。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五冊。臺北市:教育部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編纂會。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臺北市。
    許國興(2008)。臺灣中部三縣市高中職進修學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陳怡伶(2002)。臺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人事月刊,16,11-25。
    陳金雄、陳伯駒(2001)。僑生大學先修班在僑生教育上所扮演之角色及其績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226-001),未出版。
    陳南州(2006)。臺中市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公民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華僑志編撰委員會(1978)。華僑志總志。臺北市:華僑志總志編纂委員會。
    楊晶雲(2012)。臺灣八年級學生的公民參與意向及其相關因素:ICCS 2009資料庫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楊錦雀(2002)。公民參與我國節約能源政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05)。張委員長僑務工作報告。94僑務委員會議實錄,未出版。
    僑務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95年僑務統計年報。臺北: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2010)。當前僑務施政報告。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未出版。
    僑務委員會(2012)。101僑務委員會議實錄吳委員長僑務工作報告。臺北市:僑務委員會。
    趙榮耀、葛永光(2001)。「我國海外僑教工作之研究與檢討」乙案之調查研究報告。監察院99年度專案調查研究報告(案號:099外調0006),未出版。
    劉美慧、陳亮君、薛人華(2011,11月)。臺灣國中生在ICCS 2009公民素養表現之國際評比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之「ICCS 2009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市。
    劉美慧、董秀蘭(2009)。我國公民教育革新之反思─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之研究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145-162。
    劉美慧、劉欣宜(2009)。ICCS2009公民教育與素養評量架構對我國公民教育之啟示。研習資訊,26(6),89-95。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蕭揚基(2000),臺灣中部地區高中學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212-003-S),未出版。
    羅瑩珊(2009)。北臺灣大學生新聞素養和公民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蘇玉龍、林志忠、李信(2007)。主要國家僑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西文部分
    Adler, R. P., &; Goggin, J. (2005 ). What do we mean by civic engagement? Journal of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 3(3), 236-253.
    Checkoway, B. (2010). What is youth participatio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340-345
    Goldfinger, J. (2009). Democracy plaza: A campus space for civic engagement. Innovative High Education, 34(2), 69-77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2010). ICCS 2009 International Report :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engagement among lower-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38 countries(p.28). Amsterdam: IEA.
    Marion Ménard(2010). Youth Civic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2.parl.gc.ca/Content/LOP/ResearchPublications/2010-23-e.htm
    Oldfield, A. (1990).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 Civic Republic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UK: Routledge.
    Reuben, W. (2004). Civic engagement, soci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governance crisis. In Max Spoor (Ed.), Globalisation, Poverty and Conflict (pp. 199-216). Dordrech, Netherlands: Kluwer And Publishers.
    Schulz, W., Fraillon, J., Ainley, J., Losito, B., &; Kerr, D. (2008).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assessment framework. Amsterdam,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
    Torney, J. V., Oppenheim, A. N., & Farnen, R. F. (1975). Civic education in ten countries: an empirical study.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Torney-Purta, J. (2002). The school's role in developing civic engagement: A study of adolescents in twenty-eight countries.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6(4), 203-2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