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玉如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嘉義縣某國中為例 |
指導教授: | 葉國樑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0 |
中文關鍵詞: | 資源回收 、行為意圖 、理性行動理論 、自我效能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1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各變項之相關,運用Ajzen 和 Fishbein(1980)的理性行動理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及Bandura (1982) 的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來驗證國中學生從事資源回收的行為意圖與相關變項之關係。
本研究以嘉義縣某國中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學的全體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集束抽樣,得有效樣本320人。研究工具為研究者依開放式引導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顯著信念,再自編而成的結構式問卷。
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嘉義縣國中學生對從事資源回收的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能顯著地
預測其從事資源回收的意圖,且對資源回收行為意圖之解釋量為49.1%。
二、外在變項中,目前回收情形及資源回收認知與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均有顯著
相關。
三、大多數的受試者對於資源回收行為持正向的態度。
四、態度與行為信念和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為顯著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
信念和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為顯著正相關。
五、本研究結果支持理性行動理論中,外在變項是透過態度以及主觀規範來間
接影響行為意圖的論點。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recycling inten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of Ajzen and Fishbein (1980) and the Self-efficacy of Bandura (1982).
The sample was selec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ia-yi county in Taiwan in 2007. The total number of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as 320.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the questionnaire.
The importa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student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and the self-efficacy remarkably predicted the intention of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the explanation power was 49.1% toward the intention.
2.Among the external variables, both the situation of the recycling and the cognition of resources recycling had remarkabl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sources recycling.
3.Most of the students held th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resource recycling.
4.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attitude and the product of beliefs of outcomes weighted evaluations of outcomes, between subjective norms and the product of normative beliefs weighted motivation.
5.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a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influenced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nly through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五南出版社。
王順美、梁明煌(2000)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絡及輔導計畫。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王懋雯(1991) 師範學院學生對環境教育之知識、態度及需求之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懋雯(1997) 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行政院環保署(1999)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0)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1)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2a)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3)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4)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5) 環境白皮書。
行政院環保署(2002b) 辦公室做環保實戰手冊 。
行政院環保署(2002c) 辦公室做環保DIY。
行政院環保署(2002d) 公務統計報表。
江啟昱(1993)CIPP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吳南明、張志誠、薛宏欣(2000),我國資源回收法制之演進與
評估。環境工程會刊,第11 卷 第4 期,頁29-37。
杜雅鈴(2000) 從拾荒到環保資源回收體系的空間結構.以台南
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車參賢(1995) 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
關研究。學校衛生,29期,頁62-73。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
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國柱(1998) 學校資源回收工作經驗。環境教育季刊,第36
期,頁50-52。
林俊義(1989) 台灣公害何時了。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林美卉(2000)臺北縣市愛水教育種子教師參與中等學校環境教
育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柯惠珍(1998) 台北市國中學生家中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
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淑華﹙2000﹚ 國民中學教師環境倫理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
胡悅倫(1995) 方案評鑑及其研究方法之運用與省思。臺北市 師
大書苑。
馬信行(1997) 大學評鑑指標適切性之評析。臺北市 五南,頁
101-102。
唐孝蘭 (2001) 。資源回收價值澄清教學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
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晏涵文(1991)。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現況調查研究--學
生之環境知識、態度、行為意向及需求調查。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施正鋒(主編)(2004)迎戰全球化、台灣向前走—生態環保。財
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
張雅慧(2001) 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
陳永仁(1996) 談我國資源回收近況。能源報導,頁3~6。
陳瑞榮(1995) 工業職業學校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錦慧(2001) 環境價值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國中學生資源回
收行為意圖教學效果之比較.以桃園縣國中一年級學生為
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博超(1994) 博物館觀眾研究的評鑑類型與原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16。
黃炳煌(1997) 大學自主與大學評鑑。臺北市 五南,頁51-58。
黃文煜(1996) 國民中學校園環境教育之研究以台北縣六國中
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惠芬(1998) 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國立台灣
師院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家政(1994) 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33-238。
楊佑群(1996) 環境保護課題五-廢棄物污染。環耕出版社,頁
41~45。
楊冠政(1997)學生環境知識概念結構發展的研究。師大學報:
科學教育類,42期(革新版),頁31-48。
楊美華(1999)由多元入學方案談圖書館資訊之運用。八十七年
度全國高中圖書館主任業務研討會,頁45-51。
新竹縣環保局(2002) 資源回收項目與垃圾分類處理方式。
葉國樑(1996a)台北市國中生垃圾分類行為意圖研究,衛生教育
雜誌16 期,頁1-19。
葉國樑(1996b) 鹿谷地區國中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之研究。衛
生教育論文集刊第九期,頁81~94。
葉國樑、楊冠政、汪靜明(1998) 輔導國民中小學配合資源回
收四合一計劃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第36期,頁63-73。
葉國樑(2000) 國民中學校園資源回收。北縣教育,第32 期,
頁71-75。
趙宏邦(1999) 台北市地區居民資源回收信念與行為意圖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蔣立中(2001) 台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制度與成效之探討。環
境與管理研究,.. 第二卷,第一期,頁1-14。
劉志成(1993) 國民環保手冊。台北市月旦出版有限公司。
劉家鈞(1991) 垃圾減量、分類與資源回收。國教月刊,37.. 卷,
11.12期-,頁6-13。
熊毅(1999)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隆地區推展資源回收
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伶(1994) 師範學院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蔡孟宜(2000) 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
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美賢(1997) 管制性政策執行之研究--中韓兩國一般廢棄物回
收政策比較。
二、 英文部分
Ajzen , I.& Fishbein , M.(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Hall,Inc
Arbuthnot,J.(1977) The roles of attitudinal and personality varia-
bles in the predic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know-
ledg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9(2),217-232.
Bandura ,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 37,122~147。
Bandura(1986)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 NT:Prentice-Hall,Inc.
Berger , I.E.(1997) The Demographics of recycle and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29(4)
,515-531。
Derksen,L.,&Gartrell,J(1993) The social context of recycl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8,434-442.
Flora et al(1989)The role of mass media across four levels of ht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Palo Alto , CA : Annual Reviews.
Houshold,Waste.,(1989) Threatening Environment;Recycling Helps
Ease Disposal Problem.Gallup Report,290,30-36.
Humphrey,C.,Harris,G.R., & Mann,S.H.(1978-79)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waste paper recovery.Journal of Environment Systems,8(2),111-126.
Jones, R. E. (1990). Understanding paper recycl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Kinsey, T. G., & Wheatley, J. H. (1979). An instrument to inventory
the defe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11, 29-35.
Ladd,A.E.(1990) The solid waste crisis and support for recying:
A research note.Sociological Spectrum,10,469-484.
Oskamp,S.,Harrington,M.J.,Edward,T.C.,Sherwood,D.L.,Okuda,S.M.,&
Swanson,D.C.(1991) 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Recycling behavior.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3(4),494-519.
Seldon, and E. Elliott (1990) , “Modeling Compliance to Environm-
ental Regulation : 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19, No.6, pp.683-696.
Simmons, D. A. (1991). Are we meeting the goal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examination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goal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3(2), 24-33.
Strecher et al.(1986)The role of self – efficacy in achiev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 13(1),73-79.UMI
Vinging,J.,&Ebreo,A.(1990) What makes a recycler? A Comparison of recyclers and nonrecyclers.Environmenr and Behavior,22(1),
55-73.
Vries et al(1988)Self – efficacy : the third factor besides a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as a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 3 , 27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