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新媚 |
---|---|
論文名稱: |
《周易》婚姻家庭觀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周易 、婚姻 、家庭 、婦女 、人倫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1 下載:3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周易》,中國文化之源,亦為六經之首,除了實用的卜筮功能之外,其內涵更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甚深。本論文以《周易》書中與婚姻家庭相關的卦爻辭為研究範圍,並援引歷代易學研究的成果加以詮釋卦爻辭內容,對於卦爻辭中的所蘊含的婚姻家庭思想歸納出幾項特質:1.真誠對待,循序漸進。2.男尊女卑,恆久專一生活。3.一夫一妻為基礎。4.重視家庭倫理及家庭教育。5.婦女職在中饋。6.積善傳家。由此可了解中華婚姻家庭文化的延續與演進,確實深受《周易》影響。婚姻家庭為人倫之始,一脈相承而來的文化,左右了千百年來的婚姻經營及家庭管理,若能擷取經典的寶藏,蘊化為適合新時代的智慧,在離婚率居高不下,家庭功能不彰的現代能有所反思,這是《周易》歷久而彌新,更見真醇的呈現。
一、古籍(依作者年代先後排序)
1、西漢‧司馬遷:《史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東漢‧班固:《前漢書》,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武英殿本校刊。
3、東漢‧班固:《白虎通》,《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1月。
4、魏‧王弼 、晉‧韓康伯:《周易二種‧周易王韓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5、唐‧李鼎祚輯:《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6、宋‧胡瑗:《周易口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7、宋‧吳澄:《易纂言》,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
8、宋‧項安世:《周易玩辭》,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
9、明‧何楷:《古周易訂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0、明.姚舜牧:《姚氏藥言》,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11、明‧來知德:《周易來注》,臺北:成文書局,1976年。
12、清‧王夫之:《周易內傳》,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13、清‧黃宗羲、全祖望補:《宋元學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14、清‧連斗山:《周易辨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第四集。
15、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臺中:瑞成書局,2001年。
16、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影印清嘉慶南昌學府重刊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二、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瓊珊:《易學通論》,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5月。
2、王潔卿:《中國婚姻:婚俗、婚禮與婚律》,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3、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4、皮錫瑞:《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0月。
5、清 朱用純撰‧戴翊清釋義:《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釋義》,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12月。
6、朱伯崑:《易學基礎教程》,臺北:志遠書局,2004年3月。
7、朱伯崑:《易學漫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11月。
8、朱高正:《周易六十四卦通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6月。
9、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10、汪玢玲:《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11、吳自甦:《文化與家庭》,臺北:大林出版社。1974年4月。
12、呂紹綱:《周易闡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13、李鏡池:《周易通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
14、李漢三:《周易卦爻辭釋義》,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年6月。
15、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婦女生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3年1 月。
16、林素英:《甜蜜的包袱:禮記》,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
17、林素英:《陌生的好友:禮記》,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
18、孟昭華、王明寰、吳建英:《中國婚姻與婚姻管理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10月。
19、胡自逢:《五經治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4月。
20、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10月。
21、高明:《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3月。
22、高 兵:《周代婚姻形態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6月。
23、徐志銳:《周易陰陽八卦說解》,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5月。
24、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10月。
25、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26、孫映達、楊亦鳴:《六十四卦中的哲學與謀略》,臺北:笙易出版社,2002年2月。
27、晁福林:《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28、馬之驌:《我國婚俗研究》,臺北:經世出版社,1981年。
29、張善文:《潔淨精微之玄思:周易學說啟示錄》,2006年6月。
30、張國剛主編:《中國家庭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31、張樹棟、李秀錦:《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臺北:南天出版,1996年8月。
32、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2月。
33、畢 誠:《中國古代家庭教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5月。
34、閔建蜀:《易經解析:方法與哲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35、閔建蜀:《易經的領導智慧》,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36、崔明德:《先秦政治婚姻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37、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3月。
38、黃沛榮:《易學乾坤》,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8月。
39、黃沛榮編:《易學論著選集:附朱熹周易本義》,臺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10月。
40、黃慶萱:《周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8月。
41、黃慶萱:《周易縱橫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1月。
42、黃慶萱:《新譯乾坤經傳通釋》,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43、曾春海:《易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
44、曾春海:《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4 月。
45、孫映達、楊亦鳴:《六十四卦中的哲學與謀略》,臺北:笙易出版社,2002年2月。
46、游 喚:《縱情運命的智慧:我讀易經》,臺北:漢藝色硏文化,1993年。
47、楊懋春:《中國家庭與倫理》,臺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1年5月。
48、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7 月。
49、熊十力:《乾坤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3月。
50、臧守虎:《易經讀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
51、劉瀚平:《話解易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
52、劉百閔:《周易事理通義》,臺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5月。
53、劉達臨:《社會學家的觀點:中國婚姻家庭變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9月。
54、郭興文:《中國傳統婚姻風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55、潘雨廷:《讀易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56、陳顧遠:《中國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6月。
57、陳瑞龍:《周易與適應原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10月。
58、陳鼓應、趙建偉:《周易注釋與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
59、陶希聖:《婚姻與家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
60、陶毅、明欣:《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年7月。
61、羅時進:《中國婦女生活風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62、羅熾、蕭漢民:《易學與人文》,北京:中國書店,2004年3月。
63、戴 偉:《中國婚姻性愛史稿》,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年11月。
64、譚德貴:《多維文化視野下的周易──中國易文化傳統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
65、蘇俊源編著:《白話易程傳(上)(中)(下)》,臺北:多識界圖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66、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67、蘇俊源:《易域》,臺北:多識界圖書文化,2006年5月。
68、顧鑒塘、顧鳴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5月。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年月先後排序)
1、黃成權:《易經倫理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
2、鄭愛蘭:《周代婦女的婚姻與生活》,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3、顏婉玲:《周易心理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王智榮:《周易軍事思想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王淑麗:《《詩經》中倫理關係與詩教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四、期刊論文(依出刊年月先後排序)
甲、臺灣期刊
1.倪淑娟:〈從易經來探討現代婚姻之關係〉,《第十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1993年7月,頁385-389。
2.尹旦萍:〈周易的生存智慧與中國家訓文化〉,《世界中國哲學學報》,2001年第2期,214-225。
3.曾春海:〈《易》哲學的感應與亨通〉,《哲學與文化》,2002年4月,頁297-305。
4.楊琇惠:〈從《易經》看中國早期之婚姻觀〉,《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大會論文集》,2003年,頁144-152。
5.沈信甫:〈《周易》〈咸〉卦感應思維探析〉,《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大會論文集》,2003年,頁43-60。
6.林虹吟:〈試論易經諸卦所建構的家庭組織〉,《輔仁大學中研所集刊》,第十三期2003年9月,頁1-20。
7.郭千華:〈試析《周易》之婚姻觀〉,《樹人學報》,2004年7月,頁1-20。
8.王汝華:〈論易經中的婚配及持家守則〉,《中國文化月刊》,2006年1月,頁1-22。
9.孫瑋騂:〈易經的婚戀密語〉,《國文天地》,2007年5月,頁36-42。
10.鄭吉雄:〈論《易經》中的飲食與婚配之道〉,《周易研究》,2008年第四期,頁71-78。
乙、大陸期刊
1.王明:〈《周易‧咸卦》新解〉,《中國哲學》,1982年3月,頁251-257。
2.李銘遠:〈周易的性倫理道德思想初探〉,《綿陽師專學報》,1995年3月第14卷第1期,頁39-41。
3.李子廣:〈《周易》原始婚戀詩歌初探〉,《語文學刊》,1998年第三期,頁4-7。
4.巫穗云:〈試析周易之婚姻觀〉,《江漢論壇》,2001年4月,頁45-50。
5.侯 敏:〈濃重的倫理色彩:《周易》中的男女觀念〉,《北方論叢》,2002年第3期總第173期,頁16-20。
6.楊鴻台:〈《周易》婚戀道德思想蕪菁辨析〉,《中國性科學》2004年1月第13卷第1期,頁33-35。
7.姜國柱:〈儒學婚姻家庭觀的歷史演變與現代價值〉,《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2月第19卷第1期,頁39-45。
8.王啟才、章原:〈論周易夫婦和諧相處之道〉,《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四期,頁25-27。
9.臧守虎:〈飲食‧男女‧鼎新──《易經‧鼎卦》及「鼎新」之義的發生新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 11月第六期,頁29-34。
10.譚德貴:〈《周易》的婦女觀及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學研究》,第七輯,2005年,頁353-361。
11.戴永新:〈論周易的家庭和諧觀〉,《齊魯學刊》,2008年第5期,總第206期,頁21-24。
五、網路資料
1、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2、故宮博物院: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