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祺人
Shen, Qi-Ren
論文名稱: 鄭思肖詩歌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Pan, Li-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鄭思肖遺民南宋詩忠君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6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對象為南宋遺民詩人鄭思肖詩歌。本文首先以時間為線索,考據文獻,對史料中鄭思肖叩閽上書時間記載不詳之處做出考證;將鄭思肖生平以亡宋為劃分,討論其前期與後期詩歌之風貌,研究鄭思肖的思想情志。同時兼顧其父鄭菊山之詩風,比較父子詩風之差異,以此概括鄭思肖早期詩作有別于南宋晚期主流之獨特風貌。對於鄭思肖後期詩歌主要以文本分析之手法,概括其詩歌主題,探討亡宋對詩人精神與詩風之影響。

    本文之成果,一是考據出鄭思肖叩閽上書的確切時間,二是指出鄭思肖前期作品受太學生身份影響,呈現濃烈的憂國意識,并在其詩法盛唐的思想下,呈現了詩境的層次感與詩意的多意性。鄭思肖與鄭菊山父子雖詩風不同,但是對於「文以載道」的創作觀卻有著共識。三是點明鄭思肖後期詩歌主題是期待中興、歌頌忠良與鞭撻貳臣。晚年因中興越不可及,而越加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遨遊,其詩歌也充滿了自嘲與厭離,形成了詩人晚年的獨特風格。鄭思肖後期詩歌摒棄前期寫作手法,轉而直白之風格,是為讓後世讀者清晰明確了解詩人之心志。四是對於鄭思肖思想的研究,認為其思想主軸是忠君,其忠君思想經後世不斷解讀,提升至愛國層面,使之在當下亦有積極意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價值 16 第二章 鄭思肖生平考據 18 第一節 鄭思肖叩閽上書事跡考辨 18 第二節 鄭思肖的太學生涯 24 第三節 鄭思肖的作品、名號與經濟狀況 29 小結 35 第三章 「試望斜陽外,誰寬西顧憂」——鄭思肖前期詩歌的主題與詩法 36 第一節 前期詩歌的憂國主題 36 第二節 前期詩歌的藝術風格 39 第三節 師法其父精神標格 43 小結 50 第四章 「矢口吐憤氣,焉知詩非詩」——鄭思肖後期詩歌的主題與詩法 51 第一節 陷虜後的生死抉擇 51 第二節 亡宋之憤與忠臣之贊 60 第三節 晚年的精神療愈 65 第四節 後期詩歌藝術性的轉折 68 小結 74 第五章 具眼識心史——鄭思肖的思想與影響 75 第一節 鄭思肖的政治關懷 76 第二節 鄭思肖的道德情志 80 第三節 《心史》對後世的影響 83 小結 88 第六章 結論 89 (一)鄭思肖的人格評價 89 (二)鄭思肖的詩學評價 91 (三)反思與展望 92 引用文獻 93 參考文獻 95 附錄:鄭思肖年表 96

    引用文獻
    古籍
    (先秦)左丘明著、楊伯峻譯註,《春秋左傳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先秦)孟軻著,(清)焦循正義,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先秦)屈原,宋玉等著、黃壽祺,梅桐生譯註,《楚辭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漢)司馬遷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唐)李白著,《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註:《資治通鑒》,台北:宏業書局,1974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宋)石茂良著,《避戎夜話》,臺北:神舟國光社,1947年
    (宋)鄭起著,《清雋集》,上海,上海古書流通處,2017年
    (宋)鄭思肖著、陳福康點校,《鄭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朱熹著、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陈彭年著、丘雍編、余廼永校注,《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宋)文天祥著,《文山先生全集》,上海:上海古書流通處,2015年
    (元)脫脫等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一》,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元)詳不人著,《宋季三朝政要》,收于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明)宋濂等編,《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83年
    (明)程敏政著,《宋遺民錄》,上海:上海古書流通處,2017年
    (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嶽麓書社,2008年
    (明)顧炎武著、陳垣校注:《日知錄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萬斯同著,《宋季忠義錄》,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清)葉燮著、蔣寅箋注,《原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清)聖祖御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清)沈德潛著,《說詩晬語》,清乾隆十二年刻本影印
    (清)徐松輯、苗叔梅等點校,《宋會要輯稿》,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
    (清)趙翼著、曹光甫點校:《趙翼全集》,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9年

    專書
    陳福康,《井中奇書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陳福康,《井中奇書新考》,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社,2015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2011年
    梁昆,《宋詩派別論》,台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李洪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次澄,《宋遺民詩與詩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劉婷婷,《宋季士風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趙敏俐、吳思敬編:《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日)內藤湖南著、黃約瑟譯,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
    楊麗圭,《鄭思肖研究及其詩箋注》,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78年
    姚從吾,〈鄭思肖生平與行事雜考〉,《食貨月刊》第4卷1&2期,1974年
    方玲,《南宋遺民山水詞研究》,西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3年
    李雲,《南宋遺民詩人夢詩研究》,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7年
    朱明玥,《南宋遺民詩人詩作研究》,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鐘永興,《論宋季士儒困頓與抉擇》,天主教輔仁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卓紅豔,《鄭思肖心史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
    蒋逸雪,〈心史辨伪〉,《东方杂志》,笫23期,1994年
    黃寬重,〈宋元襄樊之戰〉,《大陸雜誌》,第43卷第4期
    (美)田浩(Hoyt C. Tillman):〈因「亂」而致的心裡創傷:漢族士人對蒙古入侵回應研究〉,台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八期,2003年
    陳家寧,〈古文獻中以某補某醫療理念源流小考〉《全國第十八次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 年
    劉歡,〈鄭思肖詩歌中的儒釋道思想探析〉,《文化與傳播》,2015年第2期
    詹石窗、釋道林,〈所南礪志寄醉鄉——論鄭思肖詩歌的道教意蘊與藝術境界〉,《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李海林,〈相與為一——宋末道士鄭思肖地理思想〉,《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吳洋洋,〈花馔与宋代文人的尚「清」趣味〉,《學術交流》,2018年第7期
    吳德崗:《詠史詩與文藝世俗化的潮流--從另一個角度看鄭思肖的〈一百二十圖詩集〉》,《閱江學刊》,2015年6月第3期

    參考文獻
    專書
    錢鐘书,《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錢穆,《國史新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
    莫礪鋒,《江西詩派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英)培利(Perry, Bliss)著,穆女譯:《抒情詩之研究》(A study of poetry),北京:北平文化學社印行,1932年
    (美)愛德華·薩依德(Said, Edward W.)著,彭淮棟譯:《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On late style :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台北: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期刊論文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增订稿)》,《哲学评论》第8卷第5期,1944年
    潘知常,《从意境到趣味》,《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沈心芜,《文以载道辨》,《文学年报》,1936年第2期
    韩经太,《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胡晓明,《中国诗学的清莹境界》,《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3期
    张瑞德,《诗与非诗: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诗的独立性与依存性关系初探》,《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蒋寅,《古代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王达津,《古代诗论中有关诗的形象思维表现的一些概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辑,1979年
    张毅,《比兴、神思、妙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对艺术思维的认识》《南开学报》,1984年第2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