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柏蓁
Po-Chen,Chen
論文名稱: 我在社會工作教育裡擺盪、現身與尋根
A Narrative Story on M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指導教授: 羅秀華
Luo, Shiow-Hw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社會工作教育敘事研究
英文關鍵詞: Social work education, Narrative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擠壓」、「擺渡」是我進入研究所這幾年所辨識出的生存姿態,在意識啟蒙之初所感受到排山倒海而來地壓抑,使我發現在社會工作教育的場域內要說出自己的話、對社會工作助人的理念,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
    我鬼鬼祟祟地在腦海裡進行一場戰鬥,為的是要抵抗社會工作教育所建立在我身上的建構,我曾所相信助人是好的、證照是優越的、以及專家姿態伴隨權力運作帶來社工的優秀,在研究所期間進行一場自己對付自己的行辯之旅。然而面對自我之社會工作教育解構又重新建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歷「切割」、「洗」,至嚮往 「重生」,原以為答案在遠方,卻在進入生命經驗皺褶敘說時,才瞥見原來生命自己會說話,面對強烈的專業建制破壞人性關懷與互助之本然存在,更看見了社會工作教育是一場暴力與泡毒,使我失去語言與我全人之存在。
    在失語許久後,重新練習發聲,散亂地書寫是對於專業格式規訓的抵抗。故事約以三個主軸鋪陳:我的成長故事、助人教育養成的故事,以及真心的我穿梭於狹縫之間,藉心之眼看見助人訓練之脅迫,同時也望見內在慾望的深淵,吞吐出一個多元軸線交雜的我。
    面對專業建制的同時,是凝望自己心裡的幽靈,不求超脫、只求每一次看懂一些,從困惑中重新找尋力量。也在飄蕩之時,遇見尋路友伴,重返助人之心是立於個人,發生於人我之間,試圖不再制度裡找答案,而在我和我們的世界裡重新形塑著世界,從制度裡從新解放自己。

    Topic of Thesis: A Narrative Story on M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of. There was 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o common experiences with few people who also have been through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feel that social work educa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quality of the origin values of social work. Only few people does focus on this changing tendency and hope that we who learn social work or are social workers can bring the power back to the students/social workers/communit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 but not b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nymore.
    I, as a researcher and a story teller, observe that the social work in Taiwan has institutionized badly that oppresses social workers and students to be a working tool but treated as a human . Therefore, I desire to encounter more conversation with the written piece and appeal to more diversity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in Taiwan.
    To co-narrate the social work in Taiwan is important. More radical pieces and divers voices is spoken in recent years so that social work since it began is having increasing reflection upon itself now.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開場白 ……………………………………………………………………1 第一節 我為什麼用說故事作為一種行動 …………………………………3 第二節 說故事的處理方法 …………………………………………………5 第三節 說故事的方向 ………………………………………………………8 第二章 家的漂流記 ………………………………………………………………9 第一節 德豐街:童年基地 …………………………………………………10 第二節 興豐路:暫時過渡居所 ……………………………………………16 第三節 興豐路公寓:在一起分開來生活 …………………………………20 第四節 道明高中宿舍:成功與名流的慾望上載 …………………………29 第五節 建國一路小雅房:最後的避難 ……………………………………38 第三章 一個急於成為助人的身體 ………………………………………………45 第一節 進入大學社工系 ……………………………………………………45 第二節 回憶探索課程 ………………………………………………………56 第三節 啟蒙之初:三把鑰匙 ………………………………………………68 第四節 大學實習-針對一個個案的反省 …………………………………79 第四章 助人鬼魅現形記 ………………………………………………………98 第一節 用「真誠」敲問社會工作教育之磚牆 ……………………………99 第二節 助人專業外衣是鬼 ………………………………………………102 第三節 助人美好圖像之幻滅 ……………………………………………109 第四節 洗去遺毒,可能嗎? ………………………………………………115 第五章 尋回「我」? ……………………………………………………………121 第一節 北區社會工作實習生論壇 …………………………………………121 第二節 新安里社區期中實習 ……………………………………………133 第三節 沙龍對話-迷路的社會工作學生 ………………………………149 第六章 回觀 ……………………………………………………………………157 第一節 典範轉移 …………………………………………………………158 第二節 書寫認同 …………………………………………………………161 第三節 關於社會工作的新想像 …………………………………………174 後記 …………………………………………………………………………178 參考文獻 ………………………………………………………………………209

    方昱(2010)。齊美爾的玫瑰:貨幣、貧窮與社會工作。取自:延伸閱讀清水溝 http://www.lukutea.com.tw/luku2/reading/read27.htm

    王行(2013)。〈走調的音符:台灣少數基層社會工作者的發聲、行動與期盼〉,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九十一期,頁93-123。

    王增勇(2012)。〈從台灣社工基進化談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第八十七期,頁317-334。

    張英陣、鄭怡世(2012)。〈再探Jame Addams 的社區工作理念〉,《社會政策
    與社會工作學刊》,第十六卷第一期,頁87-132。

    莊凱翔(2009)。研究生之死-社會工作教育中的師生關係。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
    作學系碩士論文。

    莊勝堯(2013)。潛水鐘與蝴蝶:尋找遺失的社會工作拼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
    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志南(2013)。從一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說起:逆寫社會工作專業帝國。國立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楚怡均(2009)。我說、我是、我感、我在-一位社工員自我的生命冒險與轉化。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羅曉瑩(2005)。研究者社工認同的形塑、探索與掙扎-一種過程取向的差異對話
    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陶蕃瀛(2012)。〈社會工作、證照與專精反思〉。《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
    刊》,第二卷第一期,頁65-78。

    夏林清(2008)。〈卡榫-拮抗同行的社會學習〉。《哲學與文化》,35(1),頁
    123-152。

    夏林清(2007)。〈卡榫-行動研究者的勞動田野與手工知識〉。輔大心理系與台灣
    行 動研究學會合辦「行動研究在台灣-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研討會」之發表
    文章。(轉引自夏林清,2008)

    Freire, P.著、方永泉譯,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Freire,
    P.,1970,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Continuum.)

    Giddens, A.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趙旭東、方文(譯)。(2002)。《現代性與自我認
    同》。台北:左岸。(轉引自羅曉瑩,2005)

    Rogers, C.著、宋文里譯,1990,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台北:九大、桂冠聯合出版。(Rogers, C., 1961, 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 View of Psycholog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