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 6results Search Strategy: "可預報度".ckeyword (Phrase)
Individualized services:
Sort:
Results per page:
Selected0results
1
研究模式在月或季節尺度的大氣可預報度時,大氣平均狀態可分為自然變化分量和邊界力分量,自然變化分量是因為大氣內部動力過程所產生,為內部的變化;邊界力分量是外部對大氣所作用,視為外部給予大氣的訊號,...
2
摘要 ECHAM4大氣環流模式使用AMIP2實驗的實際海表面溫度及海冰資料(EAR-40重分析資料)作為邊界條件;初始條件為ECMWF資料在11月26-30日間,每日00Z及12Z的大氣及地表...
3
摘要 運用1979-1993年歐洲中長期預報中心的季節系集模擬結果,本研究嘗試探討季節氣候的潛在可預報度,同時評估目前模式的預報技術。季節時間尺度氣候年際變化的潛在可預報度主要是比較邊界驅力與內...
4
傳統潛在可預報度之分析主要以大氣環流模式(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簡稱AGCM)資料作為評估的依據。然而,AGCM往往因為海洋與大氣之間並無能...
5
莫拉克颱風(2009)僅為一中度轉輕度颱風,卻於2009年8月7日至9日帶來遠超過許多強烈颱風之雨量,在台灣造成過去50年來最嚴重的氣象災害,其累積雨量(2855mm)甚至與世界紀錄相去...
6
本研究針對2017年6月初的梅雨個案,並著重於6月2日當日北部地區的極端降雨事件,進行系集敏感度分析(ensemble sensitivity analysis, ESA)與可預報度的探討。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