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劉瑞圓 Liu, Jui-yuan |
---|---|
Thesis Title: |
我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Construct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ology Teachers in Taiwan |
Advisor: |
黃能堂
Huang, Neng-Tang |
Degree: |
博士 Doctor |
Department: |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 2007 |
Academic Year: | 96 |
Language: | 中文 |
Number of pages: | 271 |
Keywords (in Chinese): | 生活科技 、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 、階層分析法 、德懷術 、評鑑指標 、高中生活科技教師 |
Keywords (in English): | Living Technology,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ology teachers, Technology teacher’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lphi Method, evaluation indicator |
Thesis Type: |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
Reference times: | Clicks: 196 Downloads: 0 |
Share: |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建構,主要目的有四:(一)探討高中生活科技教師之專業能力。(二)建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三)分析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相對權重。(四)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相關單位作為評鑑高中生活科技教師之參考。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德懷術(Delphi Method)與階層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為主要之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發現,我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包括「科技教學規劃與實施」、「科技教室規劃與經營」、「科技人才培育與輔導」、「科技專業發展與態度」等四大層面,以及科技教學規劃、科技教學策略、科技教學評量、科技教室規劃與佈置、科技教室經營與管理、科技人才培育、科技人才輔導、科技專業發展、科技專業態度等九個向度,九個向度底下共包括38項評鑑指標。在相對權重部份,四大層面依比重高低排序為「科技教學規劃與實施」、「科技教室規劃與經營」、「科技專業發展與態度」、「科技人才培育與輔導」層面。由整體向度之重要性排序,「科技教學實施」向度之重要性居於九個向度之冠,其次是「科技教學規劃」向度,第三為「科技專業態度」向度。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對未來指標應用、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以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construct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ology teachers in Taiwan.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shown as follows:
Firstly, to review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heory, inside and/or outside Taiwan, about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econdly, to review the curr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inside and/or outside Taiwan,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ology teachers in Taiwan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rdly,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ology teachers in Taiwan. Fourthly, to present th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main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main domains:Technology i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e and guida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ttitude. Under these four domains, there are nine dimensions: Technology instruction planning, Technology instruction implementing, Technology instruction evaluation, Technology laboratory plann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management,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e, Technology talent guidanc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ttitude. Under these nine dimensions, there includes 38 indicator items.
Based on the study’s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presents th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and further studi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4)。360度回饋在中小學教師評鑑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18,1-24。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多智(1992)。國小美勞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芳鈞(2003)。國民小學教師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建正(2002)。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效率評鑑指標之研究-DEA評鑑模式。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家通、吳裕益(1986)。國中優良教師之特質及其背景研究。教育資料文摘,98,83-130。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雅姿(2003)。檔案評量在國小教師分級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輝榮(2001)。英語教科書評量與選用規準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例。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76)。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定武(1979)進行台北市國民中學工藝教師能力本位在職教育需要鑑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振鷟編(1993)。教育評鑑。台北:南宏。
伍淑鶯(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朱家勳(2004)。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台經營績效之研究-綜合運用DEA與AHP模式。私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校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編者。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頁)。台北:師大書苑。
余鑑(1993)。國民小學美勞科教師教育專業與學科專門基本能力之研究。台北:教育部中教司。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子宏(2001)。國小教師教授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專業能力內涵之探討。國際高等教育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吳宇正(2002)。大學教師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應用DHP 法。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和堂(2002)。論析美國加州San Bernardino學區教師評鑑的特色。教育學刊,18,113-134 。
吳彥輝(2000)。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政原(2004)。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花蓮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e 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政達(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政策實施之可行性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0-2413-H-032-006),未出版。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2。
吳清山、林天祐、黃三吉、蔡佳霖、陳瑩如、葉芷嫻、羅銀慧(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能力之評鑑與教師遴選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8-2418-H-133-001-F19),未出版。
吳莉欽(2002)。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探討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雅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之初探。教育資料文摘,258,84-96。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297-306。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呂木琳、張德銳譯(1992)。教師發展評鑑系統。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呂永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巫曙穎(2002)。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國中音樂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田英、李春生、黃芳裕、陳義勳(1999)。數理師資之實習與教學能力檢定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數學與科學教師資培育、檢定與遠距輔導研討會」,台北。
李健浩(1995)。我國啓智教育高職階段職業類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培濟(2003)。國中教師對學校本位形成性教師評鑑看法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惠淑(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隆旼(2001)。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咏吟(1993)。國中教師教學品質之研究:城鄉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國科會專案研究計劃。
李坤崇(2001)。世界主要國家高級中學課程發展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沈志強(2004)。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文生(1999)。校長評鑑制度的問題、省思與前瞻。國民教育,39(6),107-112。
林生傳(1990)。國中教師專業行為之主要參照團體研究。教育學刊,9,263-292。
林江河(2003)。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秀玉(2001)。職業學校學校本位教學視導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幸璇(2004)。社區大學教師成人教學評鑑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明佳(2004)。彰化縣公私立公中、職學生評鑑體育教師教學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松柏(2005)。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金蘭(2001)。國中英語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原宏(1996)。層級分析法:理論與應用之探討(二)。測驗統計簡訊,1,23-26。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國瑞(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健康與體育教學評鑑及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嘉君(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邱瓊葉(2005)。國小補校教師教學專業素養評鑑指標之建構及應用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施樹宏(2004)。國小教師評鑑規準及實施程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鴻銓(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幸如(2001)。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與屏東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彩雲(2002)。高雄市實施教師專業評鑑之探討—以樹德家商實施自我評鑑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榮昭(1995)。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門科目教師師資檢定之內涵架構及模式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
柳賢(2002)。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師認證制度實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果報告(NSC89- 2511-S-017-053-X3),未出版。
胡英楗(2002)。基礎市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秀春(2004)。高職學生旅遊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孫志麟(1992)。生手如何才能成為專家呢:教師專業表現之探討。師友,297,21-25。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美惠(1996)。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正宇(2000)。AHP模式應用於招生策略與學生特質分析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翁銘宏(2005)。以平衡計分卡建構高職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4。
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47-272頁)。台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主編(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高惠敏(2005)。國小教師與家長對於教師評鑑認知比較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高雄教育簡訊,21,8。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高曉婷(2004)。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效能感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涂巧玲(2002)。以專家判斷法決定國民小學教育經費充足—一個方法的試探。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涂惠玉(2004)。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之建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教育部(1996)。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台北:教育部。
梁一成(2003)。教師評鑑之研究—以快樂國小教師教學檔案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盛宜俊(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允明(2000)。訂定「高雄市各級學校教師教學評鑑實施要點」說明。港都文教簡訊,38,11-14。
張文嘉(2002)。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知能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民曉(2005)。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永達、蔡采靜、賴奕佐、黃璧祈(2003)。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之角色與定位。科學教育月刊,258,51-60。
張定貴(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新仁(1994)。不同學校效能的國小教師教學行為之觀察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3-0111-S-017-013),未出版。
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載於潘慧玲主編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91-130。台北:心理。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247-270。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鈿富(1996)。教育政策與行政─ 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鈿富(1999)。台灣地區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3),18-40。
張德銳(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未出版。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2)。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台北:五南。
張德銳、吳武雄、許籐繼、李俊達、洪寶蓮、王美霞、陳偉泓、曾美惠、常月如、曾政清、黃春木、白師舜、曾燦金(2002)。中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系統。台北:五南。
張德銳、張芬芬、邱錦昌、張明輝、熊曣、萬家春、鄭玉卿、葉興華、張嘉育、高紅瑛、李俊達(2002)。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
張德銳、張芬芬、鄭玉卿、萬家春、賴佳敏、楊益風、張清楚、高永遠、彭天健 (2001)。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規劃研究。初等教育學刊,9,23-54。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芬、張美玉、成虹飛(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五南。
張麗麗(2000)。教師教學評鑑─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不尊重教師專業。港都文教簡訊,38,5-7。
張麗麗、蔡清華(1996)。教學檔案及其在國小教師實習制度上的應用。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彙編之八十五學年度師院教育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84-201。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明峰(2006)。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許芳梅(2005)。建構臺北市公立高中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美美(1986)。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峰維(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專業評鑑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許德便(2004)。南部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韡穎(2002)。特殊教育後設評鑑指標之建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工賓、郭昭佑(2002)。校長辦學績效評鑑之意涵探究。地方教育行政論壇研討會論文集,4,1-23。
郭玉霞(1994)。美國近年來教師評量的發展與革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239-254頁)。台北:師大書苑。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
陳文哲(2002)。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化工科教師專門學科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台北:藝術學院學報,61,221-251。
陳永發(2005)。國民小學教師同儕教學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坤德(1999)。高職商業實習教師的評鑑規準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坤德、鍾娟兒(1999)。我國高職商業實習教師評鑑規準與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243-326頁)。台北:台灣書店。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明印(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評鑑規準及權重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金柳(2005)。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中縣立高級中學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亮妘(2003)。國民中小學體育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春華(2002)。台灣東部地區高工專業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娟(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美博(2000)。國民小學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教天地,138,40-44。
陳軍讓(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陳振明(1997)。情境式國中理化教學專業知能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偉泓(2004)。臺北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評鑑準則發展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啟榮(2003)。以全面品質管理建構教育行政機關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淑珍(2004)。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於發展網路教師評鑑系統之研究。私立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盛賢(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性別平等教育評鑑指標之建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陳榮山(2003)。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學生評鑑體育教師教學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裕(2004)。國小實施教學評鑑的可行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麗珠(1999)。以德懷術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高師大教育學刊,15,35-64。
陳陹堃(1996)。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專門能力及其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教育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木龍(1998)。教育評鑑-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1)。教學引論。台北:學富文化。
喬慧廉(1993)。高級中等學校服裝科教師專業能力培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春蘭(2003)。新竹縣市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森明(1994)。淺論師資評鑑制度。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7,1-5。
彭森明(1999)。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規範與師資培育。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文教新潮,6(3),1-5。
游家政(1996)。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湯堯(1999)。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技職教育指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NSC 87-2413-H-006-005-F16),未出版。
湯誌龍(2001)。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可行性之研究-澳洲維多利亞省實施經驗。比較教育,51,105-127。
湯誌龍、劉寶貴(2001)。高職教師評鑑可行方案之探討。技職教育新意涵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程瑞福(2000)。台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體育學報,28,123- 132。
程瑞福(2002)。國民中學體育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莉雅、張新仁、吳益裕(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工具分析之研究。測驗年刊,48(2),17-31。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正傑、李隆盛(1996)。中小學基本學歷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台北:教育部。
黃秀霜、張玉成、李宗薇、林新發、徐超聖(1997)。國民小學教師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及素養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91-117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0)。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政傑、黃光雄、李隆盛、林新發、潘慧玲、張芬芬(1995)。高級中學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三)。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恒欽(1999)。國中理化科教師教學知能評鑑工具之發展研究—半結構性晤談評量工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萬居、熊瑞棻(2004)。新世紀國小科學教師專業素養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201-230。
黃暐睿(2006)。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耀輝(2006)。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規劃與實施。學校行政雙月刊 ,43,212-241。
楊文雄(1980)。教育評鑑之理論與實際。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楊怡姿(2006)。臺灣與美國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評鑑機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楊美真(1998)。國中生參與評鑑數學教師教學知能之可行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雅淑(1998)。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聘任指標之研究-階層分析程序法之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筱慈(1999)。國中物理教師教室觀察評鑑工效化暨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可行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麗珠(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評鑑意見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溫少逸(2005)。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私立高職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又慈(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連祺(1999)。美國全國教學專業標準檢覈之評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5,271-299。
葉連祺(2001)。析論美國全國教學專業標準檢覈之評量。教育政策論壇,4(2),125-158。
葉興華(2001)。歐盟統暨中心之教育指標系統。載於簡茂發和李琪明主編,當代教育指標(304-369頁)。台北:師大書苑。
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詹益成(2002)。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詹勳林(2005)。台灣省高職專業類科教師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玉珠(2005)。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芷妤(2003)。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之建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臺北縣政府(2003)。臺北縣教育發展中程計畫。未出版,台北縣。
臺北縣政府(2004)。臺北縣試辦教學精進、專業昇華--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評鑑實施計畫。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fmjh.tpc.edu.tw/94cc/。
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兆達(2001)。高中校長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之評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松英(2005)。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芳伶(2001)。國小英語教師教育專業能力與專門學科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信宏(2000)。以AHP模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項目之評估-以筆記型電腦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劉俊廷(2006)。數位教學卷宗在教師專業評鑑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秋香(2003)。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瑞圓(2005)。生活科技教師眼中之九五暫綱-一個充滿變數的未來。藝能新天地,11,6-7。
劉寶貴(2002)。我國高職教師評鑑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
潘財俤(2004)。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公立高職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潘慧玲(2002)。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修訂問卷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蔡佳燁(2004)。美國肯塔基州中小學教師績效獎金制度對台灣的啟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蔡孟峰(2003)。模糊語意教師評鑑輔助系統--以高中教師評鑑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蔡欣穎(200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經濟概念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美儀(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教師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一龍(2002)。新竹地區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三權(2003)。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淑文(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門知能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湧涇、楊榮祥、林金盾、童麗珠、林陳涌(1999)。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基本教學能力評鑑及檢定工具。數學與科學教師資培育、檢定與遠距輔導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鄭進斛(2005)。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蕙如(2001)。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振源、曾國雄(1989),分析層級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7。
賴見先(1997)。高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教學表現評鑑工具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駱奕穎(2004)。國民小學教師績效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佑全(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1978)。得懷術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今日教育,34,35-38。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 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3)。教職員考績制度之探討。教師天地,64,32-36。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3(5),14-28。
鍾娟兒(1996)。商業教育師資應具備的素養。商業教育系刊,20,35-42。
鍾榮進(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鍾禮章(2003)。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成熙(1999)。國民中學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可行性之研究-學生評鑑教師之影響因素暨教師與行政主管態度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8-22。
簡茂發、李琪明(2001)。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三年總報告。國科會專案成果報告(NSC89-2418-H-003-001F16),未出版。
簡茂發、彭森明、李虎雄、毛連塭、吳清山、吳明清、林來發、黃長司(199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孫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和張敏雪(1997)。中小學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簡茂發、劉湘川(1993)。電腦式會議式大會調查法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35,6-11。
羅云志(2002)。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成為合格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文基、鄭彩鳳(2001)。國民教育發展指標之訂定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羅英豪(2000)。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16),1-10。
羅嘉珍(1994)。英國教師考評制度的內涵與實施。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30,3-6。
蘇再添(2006)。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進棻(1998)。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秋永(1996)。高中教師評鑑之研究─高中教師自我評鑑量表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 英文部分
Alkin, M. C. & Daillak, R. H. (1969). Study of evaluation utilization. Evaluation Comment, 2, 2-7.
Beerens, D., R. (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
Bridges, E. (1986). Managing the incompetent teacher. Eugene, Oreg: ERIC learn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Calvery, R., Bell, D., & Sheets, G. (1996). A study of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valued . Little Rock, AR: Arkansas public school.
Charles, C. M. & Mertler, C. A. (2002).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rth Edi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Cuttance, P. (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education.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33575)
Cyril, H. & Poster, D. (1991). Teacher appraisal: A guide to training. New York: Routledge.
Dalkey, N.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Santa Monica, CA: Rand.
Darling-Hammond, L. (1996). What matters most: A competent teacher for every child? Phi Delta Kappan, 78(3), 193-200.
Delbacq, A. L.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ew Brunswick,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wyer, C. A., & Stufflebaem, D. (1996). Teacher evaluation. In D. C. Berliner, & R. C.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Dwyer, C. A. (1994).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based teacher assessments: validity, standards, and issue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8(2), 151-184.
Ebel, R. L. (1965). 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93858)
Field, A., & Hole, G. (2003). How to design and report experiment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Harris, B. (1986). Development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arris, B. M., & Hill, J. (1982). The DeTEK handbook. Boston: Nat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rs.
Holdzkom, D., & Brandt, R. M. (1995). From accountability to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in North Carolina. In L. D. Daniel(Ed.),: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y-from accountability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46-57.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llander, M. and Wolfe, D. (1999).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s.( 2nd ed.).
New York: Wiley.
Holmes, T. (1992). Teacher appraisal: Guidelines for appraisers and appraisees. London: Borough of Hillingdon.
House, E. R. (1993).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158-174). California: Sage.
Jones, J. (1993). Appraisl and staff development in school. London: David Fulton.
Linstone, H. A. (1978). The Delphi technique. In J. Fowless(Ed.). Handbook of futures research. London:Greenwood.
Linstone, W. H. & Turoff, M. (1975). Introduction. In Linstone, H. A. & Turoff, M. (Eds.),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Loup, K. S., Garland, J. S., Ellett, C. D., & Rugutt, J. K. (1996). Ten years later: Findings from a replication of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practices in our 100 largest school district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0(3), 203-226.
Management Charter Initiative (1995). Senior management standard. Sheffield: MCI.
Reynolds, M. (1989). Knowledge Bas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Oxford: Pergam on Pres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 America's Future (1996). What matters most: 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 New York: Autho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5931)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1999). Toward high and rigorous standards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Detroit, MI: Author.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2000). Summaries of the
standards [On line] . Available:http://www.nbpts.org/nbpts/standards/ summaries.html.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2002).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The five core propositions of the National Board. Retrieved October 30, 2005, from http://www.nbpts.org/pdf/coreprops.pdf
Natriello, G. (1990).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Purposes and effect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35-45). Newbury Park, CA: Sage.
Oakes, 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of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 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OECD (1992). Education at a glance: OECD indicators. Paris: Author.
Robelen, E. W. (1999). Riley outlines licensure plan for teachers: Secretary envisions three-tiered process. Education Week, 18(24), 24.
Rosenshine, B. V. (1986). Synt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60-66.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9 216)
Rosenshine, B. V. (1983). Teaching functions in instructural program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335-351.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Saaty, T. L. (1990a).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Pittsburgh, PA: RWS.
Saaty, T. L. (1990b).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ittsburgh, PA: RWS.
Saaty, T. L. (1991). The logic of priorities. Pittsburgh, PA: RWS.
Schram, T. (1995). Using portfolios to mediate learning and inquiry among intern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ducation, 7(2), 71-80.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W. Tyler, R. M. Gagn's, & M. Scriven (Eds.),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pp. 39-83). Chicago: Rand McNally.
Scriven, M. (197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lmont, CA: Wadsworth.
Scriven, M. (1994). The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8(2).
Scriven, M. (1995). A unified theory approach to teacher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1, 111-129.
Seyfarth, J. T. (1991). 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Shannon, D. M. (l994). An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Institute. Tennessee: Gatlinburg.
Shinkfield, A. J., & Stuffebeam,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hulman, L. S. (1987). Kon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3.
Simons, H. (1992).Towards professional school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 In A. M. Indrebo, L. Monsen, & T. Alvik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research perspective (publication no.77), 46-58. Lillehammer, DH: Oppland College.
Soar, R.S., and others. (1983). Teacher evaluation: A critique of currently used methods. Phi Delta Kappan, 64(4), 239-246.
Spee, A., & Bormans, R.(199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lations :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4(2), 139-155.
Stake, R. E. (1975). Evaluating the arts in education: A responsive approach. Columbus, OH: Merrill.
Stake, R. E. (1989).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 Simons & J. Elliott (Eds.), 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 pp.13-19).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Stufflebeam, D.L., et a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 Peacock.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Tamir, P. (1990). Teachers knowledge. In Husen, Torsten &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Vol. 2). Oxford: Pergamon Press.
Tenbrink, T, D. (1974). 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ewYork: Mc Graw- Hill.
Texas Education Agency (1986-1987). Teacher appraisal system : Teacher orientation manual. Austin, Texas: Texas Education Agency.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2nd ed). London: Sage.
Thorndike, R. L. & Hagen, E. P. (1969) .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iller, T. (1993).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In A. M. Indrebo, L. Monsen, & T. Alvik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research perspective (publication no.77), 13-28. Lillehammer, DH: Oppland College.
Tyler, R. W. (1950).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ictor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6).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Program for Teacher. Applying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annual review and probation- level I. Australia Melbourne: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eiss, E. M., & Weiss, S. G.(1998). New Direction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9052)
Wheeler, P. H., & Scriven, M. (1997).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Teache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J. H. Stronge (Ed.), Evaluating teaching (pp. 27-58).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Winter, R. (1989). Problems in teacher appraisal: An action-research solution? In H. Simons & J. Elliott (Eds.), 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pp.44-54).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Wolf, K. (1991). The school teacher’s portfolio: Issues in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hi Delta Kappan, 73, 129-136.
Wolf, K., & Dietz, M. (1998). Teaching portfolios: Purposes and possibilities,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5(1), 9-23.
Woolever, R. (1985). State manda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beginning teacher educa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2), 22-25.
Worthen, B, R., & Sanders, J. R. (197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lmont, CA: Wadsworth.
Wragg, E. C. (1988). Teacher appraisal: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