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Search / Detailed Display

Author: 陳維君
Thesis Title: 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以育有學齡兒童父親為例
Advisor: 黃馨慧
Hwang, Shin-Huey
Degree: 碩士
Master
Department: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2007
Academic Year: 95
Language: 中文
Number of pages: 120
Keywords (in Chinese): 父職教育需求外籍配偶家庭
Thesis Type: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Reference times: Clicks: 142Downloads: 15
Share: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研究目的在於暸解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的現況,探討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內涵與實施。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中的個別深入訪談法,訪談三位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中的父親,以及使用焦點團體訪談法,研究結果發現:一、無論組成外籍配偶家庭因素為何,家庭多半經歷一段語言適應期;二、親子互動時間感到不足,平日親子互動內容多以閱讀家庭聯絡簿與督導子女課業為主;三、教導子女課業方面與親師互動方面,父親的比重較多,且教導子女課業為父親們對自己扮演父親角色所共同感到不足之處;四、管教方式某種程度上承襲於自己父親。
      
      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之內涵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增進教養子女知能方面;二、增進管教方式省思方面;三、增進教導子女課業學習方面;四、增進子女生涯規劃知能方面;五、增進了解孩子母親母國文化方面;六、增進資源與資訊取得方面。
      
      然而,育有學齡兒童階段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的實施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父職教育課程或活動的舉行時間以週日午后為最佳,而父職教育內容的形式類別方面,與個人舊有接觸經驗、生活中相關設備狀況有關,以戶外活動與電視媒介兩形式廣為被皆受。
      
      本研究依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提供外籍配偶家庭父親、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以及未來研究等作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4 第三節 名詞釋義…………………………………………………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育有學齡兒童的外籍配偶家庭…………………………06 第二節 父職教育…………………………...…………………….14 第三節 外籍配偶家庭的父職教育需求…………………………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43 第四節 研究流程…………………………………………………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研究者角色…………………………………5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第一節 家庭故事組曲……………………………………………55 第二節 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的內涵方面………………67 第三節 外籍配偶家庭父職教育需求的實施方面………………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0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10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06 英文部分……………………………………………………………113      附 錄 附錄一 第一次焦點團體座談會大綱……………………………114 附錄二 第二次焦點團體座談會大綱……………………………115 附錄三 訪談日誌………………………………..………………..116 附錄四 參與研究邀請函…………………………………………117 附錄五 參與研究同意書…………………………………………118 附錄六 參與研究者之基本資料表………………..……………..119      表 目 錄 表2-2-1 國外父職內涵之相關研究…………………………………18 表2-2-2 國內父職內涵相關研究……………………………………19 表3-2-1 個別訪談參與者基本資料表………………………………41 表3-2-2 第一次焦點團體座談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41 表3-2-3 第二次焦點團體座談參與者基本資料表…………………42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流程架構圖……………………………………………39 圖3-4-1 研究實施流程圖……………………………………………5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3)。內政統計通報。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w3/stat/news。
    內政部(2006)。94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九月一日。網址:http://www.gov.tw/stat/index.asp
    王文科、王智弘譯 (1999)。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Vaughn,Sharon; Shumm,Jeanne Shay; Singub,Jane M.)臺北市 :五南。
    王以仁(2000)。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79-94)。臺北:師大書苑。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宏仁(1999)。階層化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臺北:台大社會學系。
    王佩玲(1993)。父親角色與兒童發展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23期,52-57。
    王秋絨(1990)。成人教育需要的意義及其評量。社教雙月刊,35,頁46-49。
    王舒芸(1996)。現在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王曉萍(2004)。己婚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及父職參與之研究-以國中學生父親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叢桂(1997)。父職與母職認知基模及其生涯承諾關係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6-2413-H031-001),未出版。
    王叢桂(1998)。父職的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7-2413-H031-001),未出版。
    王叢桂(2000)。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6期,131-171。
    王麗玲(1996)。南區大專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白怡娟(2004)。雙生涯家庭中的父親對父職角色認知與實踐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危芷芬、陳瑞雲譯(1996)/Lott,B.原著。女性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蘭慧(2002)。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宜倩(民90)。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青蓉(1995)。需求評估概念的澄清與分析。成人教育,23,頁41-46。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研究與評鑑。臺北:桂冠。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研究與評鑑。臺北:桂冠圖書公司。Michael Quinn Patton 著。
    吳黛宜(2003)。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奉儒等譯 (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嘉義市 :濤石文化。
    李政傑(2000)。已婚男性的父職經驗與父職教育方案需求:以三代同堂的雙薪家庭為例。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暨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展望未來-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233)。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暨中華民國教育學會。
    李培安(2006)。台南縣市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致遠管理學院,台南縣。
    李慧美(2003)。已婚男性對其父親形象知覺、背景變項與實際父職角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杜宜展(2004)。父職參與意願、參與行為、參與感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周逸芬譯(1997)。發展與輔導(Brooks, J.B.)。臺北:五南。
    林如萍(2001)。女性代間交換—婆婆?媽媽?。生活科學學報,7,181-208。
    林淑玲(2000)。台灣地區家庭教育研究之回顧與前瞻。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287-320)。臺北:師大書苑。
    林莉菁(2000)。單親父親的男性角色和親職角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維言(2005)。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林震雯(1993)。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邱方晞(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176-181。
    紀麗君(2002)。今年有3787位外籍配偶子女讀小一、教育部明年正式補助。上網檢索日期:2003年1月19日。網址:http://www.hlhot.com.tw/school/new-html/%E6%95%99%E8%82%B2%E6%96%B0%E8%81%9E0905.htm。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徐麗賢(2004)。大陸台商父職實踐程度與實踐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秦富珍(2003)。外籍配偶子女近4成適應差。線上檢索日期:2003年10月14日。網址: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606872.shtml。
    馬惠芬(2003)。男性眼光中父職參與、父職自我效能與親子關係滿意度之自我評估研究─新竹科學園區周邊幼兒園所調查資料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市。
    張佳琪(1998)。國小低年級教科書中「父母角色」之分析-以國語、社會、道德與健康三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張佩韻(1999)。離婚單親父親父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灣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梁志彬(2003)。男受刑人父職角色認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郭佳華(2000)。有效父職教育方案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暨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界展望未來-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163-200。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暨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
    郭佳華(2001)。父親參與父職教育方案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秀如(2001)。國小學生父親參與子女生活及學習相關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北市。
    陳庭芸(2001)。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貞(1993)。父親涉入子女生活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嘉誠(2001)。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陳慧娟(1994)。需求評估在我國成人教育活動設計之應用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曉慧(1999)。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龍安(1993)。家有學齡兒。臺北:漢禾文化。
    黃坤英(1989)。影響父職角色扮演因素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慧森(2001)。高職男生親職角色知覺與認同之研究-以屏東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馨慧(1996)。家庭生命週期,載於黃迺毓、黃馨慧、蘇雪玉、唐先梅和李淑娟編著家庭概論。臺北:空大。
    楊希珮(2001)。已婚男性家庭生活教育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歐素汝譯(2000)。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Focus Groups:Theory and Practice(David W.Stewart& Prem N.Shamdasani)臺北市:弘智。
    蔡佳宜(2000)。兒童知覺父親角色涉入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春美、翁麗芳和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臺北:心理。
    蔡淑美(2003)。國小新生父母生活變化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屏東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鄭予靜(2004)。台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台越跨文化家庭之親職互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鄭麗娟(2004)。長子女入小學之親職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蕭春媚(2001)。當爸爸是怎麼一回事?-大學教育程度之幼兒父親對父職角色及教養的看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延仁(2004)。兒童保護案件中施虐父親其父職角色之研究-以身體虐待或疏忽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魏惠娟(1997)。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系統分析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蘇秀玉(1988)。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Atwood, H. M. & Ellis J. (1971). The concept of need: an analysis for adult education. Adult Leadership,19(7), 211-212.
    Crase, S. J., Carlson, C., & Kontos, S.(1981). Parent education need and source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9(3), 221-231.
    Duvall,E. M., & Hill, R.RL.(1948).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dynamics of family interac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mily Life.
    English, F. W. & Kaufman, R. A. (1979). Needs assess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Gotts, E. E.(1980).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parenting needs and for evaluating parenting programs effect.(ERIC No.ED184234).
    Monette, M. L. (1977).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need: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literature. Adult Education, 27(2), 116-127.
    Pennington, F. C. (1980). Assessing educational needs of adul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toop,RD.(1995)/寇里斯、林為正譯。父愛不缺席:心理醫生剖析父親的十二種模式。臺北:智庫。
    Wright, E. M.(1988). Improving involvem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rough increased parental awar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parenting skil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7819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