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林怡妤 Lin, Yi-Yu |
---|---|
Thesis Title: |
動物輔助活動對憂鬱傾向青少年之影響 Influence of the Animal Assisted Activity on the Young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clination |
Advisor: |
林儷蓉
Lin, Li-Jung |
Degree: |
碩士 Master |
Department: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 2017 |
Academic Year: | 105 |
Language: | 中文 |
Number of pages: | 136 |
Keywords (in Chinese): | 動物輔助活動 、憂鬱傾向青少年 |
Keywords (in English): | animal-assisted activity, young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clina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802 |
Thesis Type: |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
Reference times: | Clicks: 280 Downloads: 109 |
Share: |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研究旨在探討動物輔助活動對憂鬱傾向青少年之影響,研究目的包括主要為探討動物輔助活動團體對憂鬱傾向青少年之影響,其次是探討動物輔助活動團體之實施與應用。研究方法採用行動研究法,資料蒐集採量化與質性資料兩種方式,量化資料採用「國中小學生憂鬱篩檢量表」進行前後測,質性資料從團體紀錄表、成員回饋單、訪談紀錄及研究者日誌中取得。研究對象先經過「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進行初步篩選,篩選出參考量表結果分數高於12分以上的同學再採取立意取樣,經由導師或輔導老師篩選及推薦後招募到四位國中學生,進行共八次動物輔助治療團體,每次45分鐘。本研究結果發現在量化結果上未獲一致性結果,但質性資料中顯示成員隨著動物輔助活動團體的進行,成員增進對自我、負向情緒及紓解憂鬱的認識,學習自我照顧及檢視自我狀態的方法,學習紓壓、宣洩情緒、降低憂鬱與焦慮情緒,獲得表達情緒及人際互動的正向經驗,並透過行動研究檢討動物輔助活動團體方案的設計與進行,經過不斷的修正與調整,建立一套能應用於憂鬱傾向青少年之團體方案。因此,建議在未來輔導實務上,能將動物輔助治療納入介入處遇的項目,做為輔導工作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n animal-assisted activity program on the young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clination, and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th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A preliminarily screening test was conducted to purposively select the student who may appear some depression inclination (e.g. the score of the youth depressive emotional scale is higher than 12 points), and should be recommended by the instructor as well. Total 4 young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clination were recruited, and committed in the program for 8 weeks (once a week).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no consistent improvemen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ut the qualitative result revealed more positive outcome, such as higher level of self awareness, lower stress level as relief. Subjects also reported that they learned how to perform self-care and self-examination, how to relieve feelings, reduce depressive emotion and anxiety, and how to gain positive experience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the dog. To conduct a reassessment of the animal-assisted group counseling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this thesis provide a protocol that might be applied to the young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inclination.
一、中文部分
王美香 (2011)。青少年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與憂鬱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薇雅 (2015)。動物輔助治療團體對高關懷青少年心理適應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朱真儀 (2003)。精神科從業人員對運動介入憂鬱症治療之知覺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李仁宏 (2004)。雙親教養態度、家庭功能與青少年憂鬱傾性關係之追蹤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李幸娟 (2014)。「牠!不是玩具!」幼兒園實施寵物課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台南市。
李明濱 (2016)。遠離憂鬱,迎向陽光。引自自殺防治中心http://tspc.tw/tspc/portal/know/know_content.jsp?type=article&sno=27
李萍慈 (2005)。動物輔助暨社會互動團體方案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吳怡伶 (2006)。動物溝通:寵物作為人際互動的中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吳秋燕 (2007)。青少年憂鬱症自殺行為與家庭結構相關之研究-以三位憂鬱症青少年的敘事分析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佩娟 (2009)。青少年自我批評行性格、反芻型反應與憂鬱症狀之關聯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吳武典 (2007)。團體輔導研讀指引。空大學訊,387,34-37。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 (2010)。教師憂鬱傾向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2(2),73-97。
林芝宇 (2009)。與生命的互動,從「在乎」開始-動物輔助治療與自閉症孩子的交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宗賢 (2013)。動物輔助遊戲對於身心障礙兒童與同儕間社會互動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美芳 (2009)。臺北市高職學生完美主義、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冠儀 (2012)。憂鬱傾向兒童在藝術治療歷程中表現與轉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廖婉如 (2008)。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寵物的療癒力量。臺北市:心靈工坊。
林宥伶 (2015)。希望理論取向團體諮商對青少年憂鬱程度降低與希望趕提升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倖妃、謝明玲 (2011)。健康新殺手-心身症。天下雜誌,引自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3076
林清華 (2005)。精神醫藥學-憂鬱症、焦慮症及失眠之治療。臺北市:合記。
周桂如 (2002)。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護理雜誌,49(3),16-23。
范琬君 (2012)。內觀認知治療團體於憂鬱症緩解患者之療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2014)。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香港:合記經銷。
洪雅鳳、羅皓誠 (2007)。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上)。諮商與輔導,261,7-11。
洪雅鳳、羅皓誠 (2007)。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下)。諮商與輔導,262,33-39。
胡嘉琪 (2000)。女性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憂鬱經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施淑玲 (2014)。動物輔助治療方案影響失智老人身心健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市。
袁翠苹 (2007)。寵物似如親: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美華、簡瑞良 (2006)。認知行為策略在融合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調適的運用。特殊教育叢書,9502,67-80。
張高賓 (2009)。國中小學憂鬱篩檢量表編制之研究。測驗學刊,56(2),269-294。
許瀞月 (2012)。動物輔助諮商應用於人際困擾青少年之歷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家銘 (2009)。EQ殺手-認識憂鬱。取自網址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know_info_part.asp?paper_id=64
陳玫利 (2014)。國小低年級動物輔助課程發展及其對學童生活能力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陳杏琳 (2011)。認知行為取向團體對憂鬱青少年之輔導效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金定 (2007)。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怡如、陳志道、林育如 (2016)。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之診斷與治療。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1(10),329-334。
陳貞蓉 (2013)。護生憂鬱情緒與中國五行音樂治療的成效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陳思帆、張高賓 (2013)。國中生知覺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4,83-110。
陳姿蘋 (2015)。動物輔助治療方案運用於學齡前多重障礙兒童服務之探討-以愛智發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毓文 (2004)。少年憂鬱情緒的危險與保護因子之相關性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4),67-95。
陳慧真、侯禎塘 (2006)。兒童憂鬱症的預防、輔導及治療。特殊教育叢書,81-90。
梅約醫學中心 (2006)。梅約診療室--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康健雜誌,90,12,14。
曾華源、白倩如 (2012)。團體動力、體驗學習與社會團體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40,1-18。
葉明理、廖華芳、陳秀宣 (2002)。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臺灣醫學,6(1),102-106。
葉明理 (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2005,23-30。
葉明理 (2009)。動物輔助治療。全人照顧理論與輔助療法之應用,臺北市:匯華,338-366。
葉明理、陳美麗 (2012)。淺談輔助療法的專業化進程~以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發展為例。護理導航,13(3),11-23。
葉敏芳 (2011)。音樂治療團體對憂鬱傾向青少年之諮商效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鈺婷 (2007)。復原力的力量:個人與來自家庭、學校脈絡中的保護機制對青少年憂鬱症狀改變之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毓涵 (2012)。動物輔助治療在自閉症兒童療育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1-8。
黃惠貞 (2002)。某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漢華 (2015)。台灣人你的壓力破表了嗎。遠見雜誌,249,引自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6842/1059871
楊浩然 (2002)。青少年憂鬱疾患及憂鬱症狀之追蹤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楊瑞蘭 (2014)。探索教育團體對憂鬱傾向高中生之自我效能影響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劉欣蕙 (2013)。憂鬱傾向青少年詩歌治療團體之成員改變歷程與實施效益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秋碧 (2012)。社區老人憂鬱症狀介入措施成效之探討:體適能運動與認知行為治療 (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市。
劉婉如 (2011)。藝術治療團體諮商方案對大學生憂鬱傾向之成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珊珊 (2010)。學校社會心理環境與金門地區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關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清田 (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18,1-20。
蔡譚雅 (2014)。青少年心理福祉之影響因素-家庭支持與同儕支持之比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淑貞 (2010)。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運用於家庭醫學科青少年憂鬱症狀之工作流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鄭蕙琴 (2011)。生理回饋治療對改善憂鬱患者憂鬱及焦慮之成效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潘嘉和、李雅玲、周碧瑟、璩大成 (2016)。國中生網路過度使用與憂鬱症之關連性。北醫雜誌,13(3),310-311。
盧孟良、車先蕙、張尚文、沈武典 (2002)。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之信度和效度。台灣精神醫學,16(4),301-310。
鍾明勳 (2014)。青少年憂鬱症篩檢及相關生活事件的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羅詩婷 (2015)。家庭結構、同儕支持、家庭關係對青少年憂鬱情緒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2015)。矮牆內的冷色調~淺談校園青少年憂鬱症。取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址http://mental.health.gov.tw/WebForm/External/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89&Type=09
世界衛生組織 (2016)。Depression。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9/zh/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2016)。2009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http://www.brainlohas.org/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2004)。青少年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引自網址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5&Page=2
探索頻道雜誌國際中文版 (2014)。心靈殺手-憂鬱症。探索頻道雜誌,19,引自網址http://www.pubu.com.tw/magazine/%E6%8E%A2%E7%B4%A2%E9%A0%BB%E9%81%93%E9%9B%9C%E8%AA%8C%E5%9C%8B%E9%9A%9B%E4%B8%AD%E6%96%87%E7%89%882014%E5%B9%B48%E6%9C%88%E8%99%9FNO-19-34463?isNews=true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2016)。http://mental.health.gov.tw/
臺灣狗醫生 (2016)。狗醫生服務介紹。http://www.doctordog.org.tw/main3/main.asp
二、英文部分
Animal Assisted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2016). Animal Assisted Intervention. Retrieved January, 10, 2017, from http://www.aai-int.org/aai/animal-assisted-intervention/
Beth, P. V. & Cipriani, J., & Fisher, G. (2005). Resident and therapist views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mpl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52, 43-50。
Kruger, K. A., & Serpil, J. A. (2006).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in Mental Health: Definition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In Fine, A. H. Deutchman (Eds.), Handbook on Animal-Assisted Therapy (pp.21-38).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Inc,
Fu, S. T., & Lee, C. S., & Gunnell, D., & Lee, W. C., & Cheng, T. A. (2012). Changing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Taiwan: a 20-year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The Lancet, 381(9862), 2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