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馬若涵 Ma, Ruo- Han |
---|---|
Thesis Title: |
集集地震序列之P波震源時間函數探討 Study of P-wave Source Time Function from Chi-Chi earthquake sequence |
Advisor: |
陳光榮
Chen, Kuang-Jung |
Degree: |
碩士 Master |
Department: |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 2018 |
Academic Year: | 106 |
Language: | 中文 |
Number of pages: | 87 |
Keywords (in Chinese): | 複數解載 、衰減構造 、震源P波加速度時間函數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ES.010.2018.B07 |
Thesis Type: |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
Reference times: | Clicks: 154 Downloads: 10 |
Share: |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研究藉由花蓮地區測站資料解算車籠埔斷層構造震源加速度時間函數變化,使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自由場強地動觀測計畫,運用複數解載(complex demodulation)、P波速度模型與QP三維衰減構造,將花蓮地區原始地震加速度紀錄,進行震源P波加速度時間函數的解算,從而瞭解集集地震序列之車籠埔斷層的震源特性。
震源時間函數可以看到地震事件發生當下,從震源產生地震波的加速度絕對物理量值隨著時間的變化,藉由函數解算結果得到地震事件的發震過程與地震加速度形式。本研究以解算震源P波加速度時間函數的方法,排除地動加速度的影響因子,逐一消去場址與儀器效應、路徑衰減效應等問題,而獲得集集地震序列斷層構造的震源函數特性與震源錯動模式,並挑選兩個獨立的地震事件解算震源時間函數,進行地震序列的分類。
透過解算結果推論,地震事件受到相異的應力模式,能夠解算出不同的震源函數特性。因此震源時間函數能夠清楚辨識不同地震事件的受力過程與震源特性,將來如果要判斷獨立的地震事件是否屬於地震序列,震源時間函數是一種度量與輔助判斷的標準。
Chen, K.J., Y.H. Yeh and C.T. Shyu (1996). Qp structure in the Taiwan area and its correlation to seismicity.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vol.7, no.4, p.409-429.
Huang, C.H. , C.Y. Lee , Y.C. Kao and K.J. Chen (2017). Using Complex Demodulation and Attenuation Structure to Resolve P Wave’s Acceleration Source Time Function. WESTERN PACIFIC EARTH SCIENCES, Vol.15, WPES0282, P.1-21.
Kao, H. and W.P. Chen, (2000). The Chi-Chi Earthquake Sequence: Active, Out-of-Sequence Thrust Faulting in Taiwan. Science 288 (5475), 2346-2349.
Roecker, S.W., Y.H. Yeh and Y.B. Tsai (1987).Three-dimensional P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Taiwan: deep structure beneath 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92(B10), 10547-10570.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Retrieved from https://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
江準熙(2005)。1999年集集大地震前後地震活動、震源機制及地殼應力分佈與變化之研究(博士)。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
吳相儀(2000)。台灣地區中大型地震震源參數分析(碩士)。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
高毓琦(2017)。集集地震P波震源加速度時間函數之研究(碩士)。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丞皥(2017)。臺灣地區震源P波加速度特性之研究(博士)。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貞伶(2009)。以複變解調法分析竹子湖強震站最大地動加速度的異常放大現象(碩士)。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顧宏鈞(2011)。1999年10月22日嘉義地震序列之重新定位(碩士)。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工程地震學研究室(2017)。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檢自:http://www.eq.ccu.edu.tw/lab/lab520/introduction.html
中央氣象局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2017)。自由場強地動觀測網。
檢自:http://gdms.cwb.gov.tw/gdms-freefield.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