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Search / Detailed Display

Author: 謝佩珊
Thesis Title: 近代上海租界的公園(1868 - 1940)
Advisor: 劉石吉
Liu, Shih-Chi
林麗月
Lin, Li-Yueh
Degree: 碩士
Master
Department: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2014
Academic Year: 102
Language: 中文
Number of pages: 180
Keywords (in Chinese): 上海租界公園公共娛樂城市空間
Thesis Type: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Reference times: Clicks: 239Downloads: 72
Share: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文試圖從城市公共空間角度,探討租界七座公園於城市空間中發揮何等功能。公園和上海市民的生活產生深刻且微妙的關係,對推動城市現代化,扮演重要角色。筆者經由解讀官方市政記錄,彌補前人研究之不足,並透過歷史發展脈絡,重新觀察華洋關係的一個側面。
    「公園」一詞始見於《魏書》,但意涵非指近代城市公園所表示的提供大眾休閒遊憩或運動健身的公共園林。1868年上海英租界外灘建置中國首座公園,英文為public garden;晚清時人常稱「公家花園」、「外國花園」或「西人花園」等。中國自古有皇家或私人園囿,傳教士、外交人員或遊泰西之士將park或garden意譯為涵義相近的「園」或「囿」,或兩者並稱。亦有音譯為「巴爾克」、「帕格」、「派克」。晚清文獻以「公園」稱呼都市園囿則出現於旅日記遊,甲午戰爭後,日源漢字新名詞大量輸入中國,報刊普遍使用公園代替公家花園則等到二十世紀初。
    近代上海租界分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分別由工部局、公董局管理市政,西人仿歐洲城市規劃建設租界。公園在近代西方城市被視為市民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間之一,故公共租界四區建置6座公園;法租界有1座大型公園,其中3座是官有地改建;4座是滿足居民需求。每座公園各有特色:公花園與華人公園倚傍河岸,崑山公園為兒童專屬遊戲場,匯山公園與虹口公園兼備運動場地,極司菲爾公園是自然風景式園地,顧家宅公園展現法蘭西花園風格。運動場地依時間開放市民申請使用球場、游泳池,並酌收場地使用費,西式體育活動起初為外僑的閒暇娛樂,後來上層華人階級、青年學子接納、推廣,逐漸普及於華人娛樂生活。
    西人認為公園不僅是大眾遊憩空間,更是培養市民公共意識,落實文明化素養的地方,對入園遊客的行徑訂立公園章程規範,保障大眾權益。1928年前,租界的公園基本上限制一般華人進出。十九世紀中葉後,上層華人基於納稅人平等原則投書給工部局,要求開放部分華人及外地遊客入園,董事會決定試辦申請公園券入園,符合官方標準才獲准,第一波有限開放算是滿足上層華人的訴求。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人受到民族主義思潮激發,產生反西方帝國霸權呼聲,這股旋風在上海發揮極大影響力,此時上海租界華人意識到與外僑同為租界納稅人,卻無法享有納稅人應有的市政權。五卅事件引發中外關係緊張,撼動洋人統治權,促使工部局董事們同意加入華籍董事,也正視華人的市政權利,而公園禁弛爭論在這波外交談判中獲得解套。 1928年6月開放公園後,改採售票制篩選遊客。付費入園變相將公園空間商品化,能不能入園關係到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根據官方年度遊客統計量,三0年代上海興起遊園熱,遊覽公園列入老上海人的時髦休閒娛樂名單。
    滬西商業性花園(所謂「海派園林」)進一步將私家園林空間開放化,參雜中西式娛樂活動,以滿足老上海人消費娛樂需求。這類花園性質接近遊藝場所,對入園者無嚴格篩選,遊客類型遍及上下各階級,唯進入1920年代後,逐漸被新型遊戲場所取代。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說明..............................12 第二章 公園開闢.......................................15 第一節 「公園」概念傳入中國...............................16 第二節 公園的建置.......................................20 第三節 公園的管理與營運.................................36 第三章 時代變遷下的公園空間..............................60 第一節 公園周邊空間的發展............................63 第二節 慶典、活動與公園.................................75 第三節 租界公園的開放...................................94 第四章 漫遊公園......................................108 第一節 遊園風氣的盛行.............................108 第二節 消閒娛樂生活................................123 第三節 海派園林的轉型與沒落...........................138 第五章 結論........................................152 徵引書目..............................................158 附錄一 租界公園章程.................................167 附錄二 外灘、虹口、極司菲爾、顧家宅公園之遊客量...............180

    一、史料
    (一)英文
    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1863-1930. (微縮資料)
    The Municipal Gazette,1908-1929.(微縮資料)
    The North-China Herald(1881、1909、1926、1928、1934、1936、1940)

    (二)中文
    丁韙良主編,《中西聞見錄選編》,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
    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上海市通志館,《上海通志館期刊》(1933-1935),香港:九龍書店,1965。
    上海市通志館年鑑委員會編,《上海市年鑑》(1935-1937),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報》(1932-1934),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1988。
    上海旅行社,《上海導遊》,上海:國光印書局,1934。
    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指南》(增訂十二版),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
    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指南》,上海:上海印書館,1930。
    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上海通志》(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正集》,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1987。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續集》,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1987。
    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報:1931-1936》,2001。
    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報:1937-1940》,2001。
    上海市檔案館,《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公報:1931-1940》(微縮資料)。
    上海市檔案館,《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上海:上海古籍,2003。
    于右任先生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于右任先生文集》,台北:國史館,1978。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勞祖德整理,《鄭孝胥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3。
    王定九,《上海顧問》,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王維江、呂澍,《晚清德語文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辭書,2009。
    王韜,《漫游隨錄》,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王韜,《瀛壖雜志》,台北:華文書局,據光緒10年刊本影印。
    毛祥麟,《墨餘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9冊,台北:新興書局,1985。
    北洋洋務局,《約章成案匯覽乙篇》,光緒31年點石齋刊本,第5冊。

    卡爾‧克勞(Carl Crow),夏伯銘譯,《洋鬼子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史梅定,《上海租界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1。
    西坡,《上海珍檔:雅俗上海的43份檔案》,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朱邦興,《上海產業與上海職工》,台北:文海,2001。
    朱敏彥,《上海名街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池志澂,《滬游夢影》,上海:上海古籍,1989。
    何如璋,《使東雜咏》,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點校本。
    余之、程新國,《舊上海風情錄》,上海:文匯出版,1998。
    佚名,《上海風土雜記》,收入《民國史料叢刊》,第826冊,鄭州:大象出版,2009。
    佚名,《清代日記匯抄》,上海:上海人民,1982。
    吳門陶鳳子,《上海快覽》,上海:世界書局,1924。
    吳馨,《上海縣續志》,台北:成文出版,1970,民國七年上海文廟南園志局刻本。
    吳馨,《民國上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1935鉛印本影印。
    李維清,《上海鄉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海口:南海出版社,2001。
    金匱闕鑄,補齋輯,《皇朝新政文編》,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1987。
    侯燕軍,《上海舊影》,上海:上海人民美術,2011。
    姚公鶴,《上海閑話》,上海:上海古籍,1989。
    張允高,《寶山縣續志》,台北:成文出版,1975,據1921年鉛印本。
    張德彝,《歐美環遊記》,長沙:岳麓書社,1985。
    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胡人鳳,《法華鄉志》,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據1922年鉛印本。
    郁慕俠,《上海鱗爪》,上海:上海書店,1998。
    倪墨炎,《浪淘沙:名人筆下的老上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孫玉聲,王靈善點校,《退醒廬筆記》,收入《民國筆記小說大觀》,第1輯,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孫家振,《海上繁華夢》,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1。
    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上海:上海古籍,1983。
    海倫.福斯特 (Helen Foster Show), 劉炳章等譯,《重返中國》,北京:中國發展,1992。
    徐公肅、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91。
    屠詩聘,《上海春秋》,香港:中國圖書編譯館,1968。
    曹聚仁,《上海春秋》,北京:三聯書店,2007。
    詹念祖,《江蘇省一瞥》,收入《民國史料叢刊》第830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陳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見聞》,上海:上海書店,1997。
    陳伯熙,《老上海》,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41編,台北:新興書局,1986。
    陳伯熙,《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上海書店,2000。
    陳定山,《春申舊聞》,台北:世界文物,1978。
    陳炎林,《上海地產大全》,收入《民國叢書﹒第三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據1933年上海地產硏究所版影印,第32冊。
    陳植,《都市與公園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陸丹林,《市政全書》,收入《民國時期市政建設史料選編-第3-5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9。
    斌椿,《乘槎筆記》,長沙:岳麓書社,1985。
    評花主人,《九尾狐》,收入丁伯齡主編,《晚清小說全集》,台北:博遠出版社,1987。
    湯志鈞,《近代上海大事記》,上海:上海辭書,1989。
    程緒珂,《上海園林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0。
    黃式權,《淞南夢影錄》,收入董光和主編,《中國稀見地方史資料集成》,第1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據光緒鉛印本。
    愛狄密勒,包玉珂編譯,《上海:冒險家的樂園》,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
    葛元煦,《滬游雜記》,上海:上海書店,2009。
    楊西孟,《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個研究》,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據1930年社會硏究叢刊第9種影印。
    魯迅,《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三聯書局,2001。
    蒯世勛,《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梁啟超,《新民叢報彙編﹒續刊(一)》,台北:大通書局,1968,據光緒29年刊本。
    錢化佛口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上海:上海書店,1984。
    鮑威爾(J. B. Powell),邢建榕等譯,《我在中國二十五年》,上海:上海書店,2010。
    霍塞(Ernest O. Hauser),趙裔譯,《出賣上海灘》,上海:上海書店,2000。
    應寶時、俞樾,《上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1975,據同治10年刊本。
    羅志如,《統計表中之上海》,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集刊,第4號,1932。
    顧炳權,《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1996。
    顧柄權,《上海風俗古迹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3。
    藜床臥讀生,《繪圖上海雜記》,收入董光和主編,《中國稀見地方史資料集成》,第17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據光緒31年石印本。

    (三)日文
    山崎九市,《上海一覽》,東京 : ゆまに書房,據1928年刊本,2011。
    島津長次郎,《上海案內》,東京:ゆまに書房,據1917年,2011。

    二、報紙雜誌
    (一)報紙
    《上海新報》(日刊,上海,1869)
    《萬國公報》(月刊,上海,1878)
    《中央日報》(日報,上海,1928-1935)
    《申報》(日報,上海,1872-1940)
    《游戲報》(日刊,上海,1897-1908)

    (二)畫報
    吳友如,《點石齋畫報》,上海:上海畫報,2001。
    《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良友畫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三)雜誌
    《上海生活》(1930世界書局影本)
    《旅行雜誌》﹙季刊、月刊,1930、1932﹚
    《東方雜誌》(半月刊,上海,1921)
    《教育雜誌》,第13卷第5號(1921)

    三、今人論著
    (一)專書
    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1895-19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王敏等著,《近代上海城市公共空間(1843-1949)》,上海:上海辭書,2011。
    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生產》,上海:上海教育,2003。
    史有為,《外來詞:異文化的使者》,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築與社會變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吳圳義,《上海租界問題》,台北:正中書局,1980。
    忻平,《從上海發現歷史:現代化進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1927-1937)》,
    上海:上海:上海大學,2009。
    李天綱,《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李長莉,《晚清上海:風尚與觀念的變遷》,天津:天津人民,2010。
    李楠,《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北京:人民文學,2006。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1999。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2004。
    沈寂、史齊,《花園裡的上海世界》,上海:上海辭書,2010。
    巫仁恕,《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閒消費與空間生產》,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
    周向頻,《上海公園設計史略》,上海:同濟大學,2009。
    周武、吳桂龍,《上海通史-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洪煜,《近代上海與市民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世紀,2007。
    胡惠林主編,《中國都市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9。
    茅盾,《速寫與隨筆》,北京:開明出版社,1992。
    郎凈,《近代體育在上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
    唐明生,《海派園林》,上海:文匯,2010。
    徐雪筠,《上海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概況:《海關十年報告》譯編(1882-1931)》,上海:上海社科院,1985。
    袁燮銘,《上海:中西交匯裡的歷史變遷》,上海:上海辭書,2007。
    高福進,《洋娛樂的流入:近代上海文化娛樂業》,上海:上海人民,2003。
    張仲禮,《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
    梁元生,《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9。
    梅朋、傅立德,倪靜蘭譯,《上海法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
    章開沅、嚴昌洪,《西俗東漸:中國近代社會風俗的演變》,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許洪新,《從霞飛路到淮海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許紀霖、羅崗,《城市的記憶:上海文化的多元歷史傳統》,上海:上海書店2011。
    許敏,《上海通史-民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陳文彬,《近代化進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上海:學林,2008。
    陳伯海,《上海文化通史(上)》,上海:上海文藝,2001。
    陳祖恩,《上海日僑社會生活史1868-1945》,上海:上海辭書,2009。
    陳祖恩,《尋訪東洋人 : 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
    陳從周、章明,《上海近代建築史稿》,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88
    陸其國,《老上海迷人風情》,上海:中國福利會,2004。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游鑑明,《運動場內外: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馮天瑜,《新語探緣: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漢字術語生成》,北京:中華書局,2004。
    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楊浩、葉覽主編,《舊上海風雲人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費成康,《中國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1。
    葉中強《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上海:上海辭書,2010。
    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熊月之,《上海的外國人(1842-1949)》,上海:上海古籍,2003。
    熊月之,《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熊月之、袁燮銘,《上海通史-晚清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熊月之、張敏,《上海通史-晚清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熊月之主編,《都市空間、社群與市民生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
    劉志琴、李長莉,《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1998。
    樓嘉軍,《上海城市娛樂業研究(1930-1939)》,上海:文匯出版,2008。
    蔣為民,《時髦外婆︰追尋老上海的時尚生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鄭澤青、石磊,《老上海僑民生活》,上海:中國福利會,2004。
    盧漢超,段煉等譯,《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薛理勇,《上海洋場》,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
    羅蘇文、宋鉆友,《上海通史-民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羅志儒、王際昌,《上海社會研究的背景》,出版地不詳,1929。
    蘇智良主編,《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態》,上海:上海辭書,2004。
    蘇智良主編,《上海城區史》,上海:學林出版, 2011。
    (日)榎本泰子著,趙怡譯,《西方音樂家的上海夢:工部局樂隊傳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2009。
    (意)馬西尼(Masini, Federico),黃河清譯,《現代漢語詞匯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7。
    (英)湯姆・斯丹迪奇(Standage ,Tom),吳平、葛文聰等譯,《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台北:聯經,2006。
    ﹙法﹚白吉爾(Bergere, Marie-Claire),王菊譯,《上海史:走向現代化之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5。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Halbwachs M.),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美)何偉亞,劉天路、鄧紅風譯,《英國課業:十九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美)羅茲‧墨菲(Murphey,Rhoads),《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楊可譯,《上海‧愛:名妓、知識份子與娛樂文化(1850-1910)》,北京:三聯書店,2012。

    (二)期刊論文
    王敏,〈近代上海公園開放〉,《史林》,(2011.01),頁1-13。
    石川禎浩,〈”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告示牌問題考〉,黃克武主編,《思想、政治與社會力量》(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頁127-156。
    史明正,〈從御花園到公園:20世紀初北京城市空間的變遷〉,《城市史研究》,23,(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5),頁159-188。
    劉石吉,〈傳統城市與通商口岸:特徵、轉型與比較〉,收入上海檔案館,《近代城市發展與社會轉型》(上海:三聯書店,2008),頁18-31。
    劉豐祥,〈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休閒生活:以1927-1937年《申報》廣告為中心的考察〉,《齊魯學刊》,第3期(2007)。
    陳蘊茜,〈論清末民國旅遊娛樂空間的變化:以公園為中心的考察〉,《史林》,第5期(2004),頁93-100。
    陳蘊茜,〈空間重組與孫中山崇拜:以民國時期中山公園為中心的考察〉,《史林》第,第1期(2006),頁1-19。
    陳蘊茜,〈空間維度下的中國城市史研究〉,《學術月刊》(2009.10),頁142-145。
    陳蘊茜,〈日常生活中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衝突:以中國近代公園為中心的的考察〉,《南京大學學報》,第5期(2005),頁86-89。
    陳祖恩,〈明治時代上海居留民的文明覺醒運動〉,《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第十輯)》(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11),頁35-51。
    陳晶晶,〈近代廣州城市活動的公共場所〉,《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3(2000),頁116-126。
    陳丹燕,〈公園之爭(三)〉,《上海文學》,第5期(2006)。
    夏鑄九,〈(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6期﹙1994.3﹚,頁36-37。
    馬樹華,〈民國時期青島的文化空間與日常生活〉,《東方論壇》,第4期(2009),頁121-126。
    葉曉青,〈民族主義興起前後的上海〉,收入汪暉、余國良主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頁31-40。
    趙可,〈少城公園的闢設與近代成都〉,《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1999),頁37-40。
    戴海斌,〈中央公園與民初北京社會〉,《北京社會科學》,第2期(2005),頁45-53。
    施禮康,〈遠東運動會在上海〉,《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庫》,第8冊,頁311-315。
    張世瑛,〈晚清上海西式公園出現後的社會反應〉,《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4期(2007.12),頁39-96。
    張志恩,〈虹口公園百年歷程〉,《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庫》,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頁383-393。
    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園開放與公共空間的拓展〉,《學術月刊》,第8期(1998),頁73-81。
    熊月之,〈歷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論〉,《史林》,第3期(1996),頁139-153。
    蘇智良,〈法國文化空間與上海現代性:以法國公園為例〉,《史林》,(2010.04),頁32-43。
    楊樂等,〈淺析中國近代租界花園:以津、滬兩地為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2003),頁17-21。
    吳人偉,〈國外城市綠地的發展歷程〉,《城市規劃》,6:22(1998),頁39-43。
    李德英,〈城市公共空間與社會生活:以近代城市公園為例〉,《城市史研究》,19,(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0),頁129-131。
    俞孔堅,〈國際城市美化運動之於中國的教訓〉,《中國園林》,第1期(2000)。
    鍾瑞秋,〈舊上海的外僑體育活動〉,《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8),上海書店,1999,頁197-208。
    郝延平、王爾敏,〈中國人對西方關係看法的變化,1840-1895〉,收入費正清、劉廣京主編,《劍橋晚清史》,下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141-197。
    馬里烏斯‧詹森(Marius Jansen),〈日本與辛亥革命〉,收入費正清、劉廣京主編,《劍橋晚清史》,下冊,頁333-368。
    馬軍,〈幾點打烊?論舊上海兩界三方圍繞公共娛樂場所關門時間的交涉〉,張利民主編,《城市史研究》,第24輯(天津:天津社科院,2006),頁222-234。

    (三)學位論文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1998。
    馬樹華,《”中心”與”邊緣”:青島的文化空間與城市生活(1898-1937)》,上海: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論文,2011。
    馬萍萍,《晚清海派園林剖析》,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尹菲,《休閒視野下的成都城市公園》,成都:四川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7。
    林秀美,《英國駐上海領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4。
    李麗雪,《由都市公園發展的觀點探討台北都市公園之演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1989。
    李在輝,《天津租界園林與保護》,天津:天津大學建築學院,2006。
    廖淑婷,《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地政所碩士論文,2002。
    蔡厚男,《台灣都市公園的建置歷程:1895-1987》,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土木
    工程學所博士論文,1991。

    (四)英文專著
    F. L . Hawks Pott , A Short History of Shanghai.Shanghai:Kelly&Walsh Limited,1923.
    Betty Peh-Ti Wei , Shanghai:Crucible of Modern Chin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五)英文論文
    Bickers , Robert & Jeffery Wasserstrom.“Shanghai`s Dogs and Chinese Not AdmittedSign:Legend,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Symbol”,The China Qurterly, 142(1995),pp.444-466。

    四、工具書
    馬禮遜(Robert Morrism),《華英字典》,鄭州:大象,2008年影印本。
    周振鶴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五、網路資料庫
    全國報刊索引 http://www.cnbksy.cn/shlib_tsdc/product/detail.do?productCatId=6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
    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