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李倫景 LEE YUN KYUNG |
---|---|
Thesis Title: |
人物畫創作表現研究[都市心像系列] |
Advisor: | 袁金塔 |
Degree: |
碩士 Master |
Department: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 2001 |
Academic Year: | 89 |
Language: | 中文 |
Number of pages: | 51頁 |
Keywords (in Chinese): | 人物畫 、意境 、創作表現 、都市 、象徵性 、時間 、人 、心像 |
Thesis Type: |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
Reference times: | Clicks: 143 Downloads: 66 |
Share: |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論文載要
二十世紀繪畫與以往相比,在人物畫方面的發展、變化特別大,成就也很突出。古代統治者出於「成教化、助人倫」的需要,特別重視人物畫,將其置於各科之首。元代以後,文人畫興起,人物畫日趨衰落,山水、花鳥畫代興。
本研究主體「人物畫創作表現研究─都市心像」,旨在探討現代社會轉變過程中社會與人還有時間所帶來的價值問題及情感的思考。筆者並根據自己的創作理念,實際從事創作,以作品呈現來表達個人的思維。而在這次展覽的作品中,筆者以都市、時間、人物為題材,以「都市心像」為軸,表達個人對這社會的感情與關懷。
以下就針對本論文架構,做簡單的說明:
第一章 緒論 ─ 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研究與創作的關係的論述與說明。
繪畫創作動機來源頗多,畫家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流露出畫家的個性與情思,作者缺乏內在強烈的表現意念,作品難免受到影響。繪畫既然被視為語言的視覺形式,以繪畫記錄,呈現人的生活、行為及情感思考是在簡單不過的動機。尤其在都市裡成長的我,人物是從小最關心的對象。我根據自己的創作理念與經驗以及從老師們身上學到的東西,實際把它表現在畢業創作裡面,以作品呈現來表達個人的思維及學習心得。
因此筆者創作理念便在於如何以傳統具象寫實的人物畫與現代生活,表達個人對事件及周遭生活的感受,一方面以傳統技法與現代技法進行畫面基本問題的探索,一方面則具象寫實此一傳統而基本的視覺語言形式,做心靈寫實的情感抒發,傳達出筆者對生活周遭所愛所悲的感受與情緒。
第二章 人物畫表現研究 ─ 針對人物畫的特質與技法類型的探討與理解。
人物畫特質
人物畫成為人類繪畫中最重要也最典型的一部分,在於它的複雜性,提供了畫面各式各樣的變化及需求,也是畫家鑽研繪畫問題的最直接及有利的工具;由於它的共同性,它提供了最切近人類自身問題的外現形式;在視覺意義上,古代某些大師的宗教故事性題材,固然對不同文化的人造成閱讀隔閡,然而卻不減許多作品對不同文化的人,產生超時空感動。
人物畫技法類型
中國的繪畫有悠久的歷史與傳統,在形式和技法上,出現「工筆重彩」和「寫意水墨」兩大主流體系。中國畫以意趣為宗,追求氣韻生動為最高境界,因此工筆重彩和寫意水墨,雖有用筆和用色的差異,但其精神實質卻是一致的,最後目標都在寫意造境,二著殊途同歸。就用筆來說工筆的工是細膩靈活,而不是生硬呆板,寫意在用筆上也要求筆寫意工,意存恭僅,筆不妄下。就用色來講重彩則要求鮮活巧妙,多樣而統一,華麗且雅緻,水墨則要使墨如彩,絕非狂塗亂抹,一片混沌。因此這兩大主流體系雖有形式上的區別,但實質上是一致的,實可互相交融發展出更精緻的繪畫風貌出來。
第三章 創作表現 ─ 針對探討繪畫創作上意境表現的重要性與象徵性以及藝術作品之社會性的問題。
關於意境
在李可染先生的《李可染畫論》一書中多處提到李先生對意境表現的重視,李可染先生說;
「意境是什麼?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即借景抒情,經過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詩的境界。這就叫做意境。」
「沒有意境,或者意境不鮮明,絕對畫不出好的畫,他們畫畫沒有充分的思想感情,缺乏意境。」
「繪畫要有意境,首先作者要有充沛的感情。」
「意境的創造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重要的是表現人、表現人的思想感情,景與情要結合。」
「怎麼才能獲得意境呢?身臨其景,方得其情。隻身臨其景,才能深刻的認識對象,才能產生強烈的真摯的思想感情。意境的產生賴於思想情感。」
為作品自然流露出藝術家的感受與情思,意境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意境是藝術的靈魂,如果沒有意境或意境不明顯,絕不可能畫出引人入勝的好畫象徵性
象徵是藝術表現的方法之一,象徵做為一種藝術符號,其形象代表的意義與被代表物之間的關係,不完全是任意約定的結果,而是以某種形象、功能或含意的相似性作為基礎。在藝術中的象徵,不只是意義的連結,而是在形象的直覺上,也能激起類似的感情,才能達到藝術符號上象徵的目的。做為藝術符號的象徵,如果只是意義上的連結,將是薄弱且缺乏表現力的象徵是一種自律的活動,是一種自發性的活動。象徵是最好的情感表達方式;理念是創作的精神,而創作是將內在的情感、意念外化轉為作品的形式,呈現出理想的情境。通常象徵是以某種實有物以表示一種觀念。象徵作為觀念的托附手段,到如今如此廣為使用且歷久不衰。
藝術的社會性
藝術在社會的作用不是直接改造社會或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而是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追求或反映當時社會與環境。繪畫創作的表現是多樣的,隨著作品的完成,藝術家的思想和感情得以抒發和流露。反映生活是藝術所固有的本質特徵之一,世界上沒有不具備這個本質特徵的藝術作品。離開了社會生活,藝術就不能存在。
第四章 個人創作理念與實踐 ─ 就「都市心像系列」創作實踐,所要表現的內涵與表現方式的探討。
生活與創作
在繪畫創作裡我們不能忽略內涵的充實,誠古人所說的「破萬卷書,行萬裏路」,因為藝術創作是一種精神活動,研究繪畫的創作過程,就是研究畫家把生活原料製作成為繪畫作品的整個過程,同時研究繪畫創作中創作主體的思維活動的特殊性的過程。
題材與主題
任何藝術作品既然有其形式存在,就必然有其內容;形式與內容是互為表裡的。繪畫作品的內容一是指做為創作題材的某些物象,二是指作者要表現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題材和主題。
構思與靈感
構思首先要有創作慾望和創作衝動。創作活動,嚴格來說是一種情感活動,畫家本人不動情,作品又何以感人?創作慾望或創作衝動,可能源於生活,也來自某種靈感。過去談創作對於生活感受強調過多,而對於靈感,往往把它視之為唯心的東西。其實,靈感就是一種潛意識的突發,西方美學把潛意識稱為「無意識」或「直覺」,中國美學叫靈感。創作中的靈感,常常就是這種深層意識的突然爆發和閃現。其次構思還需要理性思維。
第五章 作品欣賞 ─ 以十三張作品作本次創作的內容解說。
第六章 結論─是本次創作的總結說明。
人物畫是項永恆的題材,因為在西方早已被視為美的典型,在人物畫中,體現出崇高美,和諧美、優美、醜陋美,精神美等多種美感經驗,昇華及淨化人類的心靈,也提供了畫家無止盡的創作根源。
而對東方畫家而言,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民族性的不同,以及歷史情感與人文感受的先天差異,加以人物畫在東方繪畫史上曾有的優良傳統,人物畫在當今應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參考書目 §
王德年著(中國人物畫技法);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1994
年6月 第一版
王菊生著(中國繪畫學概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 第一版
魏惠筠著(女人體寫生工筆畫技法);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
1999年6月 第一版
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77年
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曾得標著、林之助鑑修(膠彩畫藝術);台北,印刷出版社,民
國83年5月
王秀雄(美術心裡學);台北,三信出版社,民國64年
Arnold Hauser著、居延安編譯(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
社,民77年9月
方向著(論中國人物畫);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66年7月初
版
沈柔堅主編(雄獅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1989年9月第二版
黃才郎主編(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1990年7月第四版
宗白華著(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民國78年
漢寶得等著(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6年
劉思量著(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9年
王定理著(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年
劉文潭著(藝術品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3月
第三版
劉其偉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何懷碩著(苦澀的美感);台北,大地出版社,民國73年12月
第八版
H‧泰勒著、沈豈餘譯(藝術哲學);台北,洪氏出版社
王伯敏、俞守仁、王心棋編著(132名中國書畫家);山東, 山
東美術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一版
李可染著(李可染畫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5年
第一版
馬家輝著(都市新人類);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78年7月初版
何懷碩主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共五冊;台北,光復書局,
民國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