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Search / Detailed Display

Author: 湯其涵
Tang Chi Han
Thesis Title: 「快樂樹蛙―表象下說不出口的真實」 湯其涵的創作論述
“Happy Tree Frogs: Hidden Truth Behind the Appearance” A Study of Tang Chi Han’s Art
Advisor: 李君毅
Degree: 碩士
Master
Department: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2014
Academic Year: 102
Language: 中文
Number of pages: 78
Keywords (in Chinese): 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樹蛙重彩畫擬人化
Keywords (in English): existentialism, psychoanalysis, tree frogs, richly-colored, anthropomorphism
Thesis Type: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Reference times: Clicks: 169Downloads: 12
Share: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本創作論述以人之存在為論述主軸,從日常生活的行為與心理層面切入,探討當代人對於現實壓抑所生成的生活情狀,闡明筆者對繪畫創作的理論核心—表面的快樂反映的其實是壓抑的本質。
    本研究論文架構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乃緒論部分,解釋筆者創作思想之動機與目的。第二章闡釋當今社會底下的人之生存狀態及其心理,主要以海德格的存在理論、高夫曼的社會學理論與羅洛.梅的精神分析學說為本篇創作論述。第三章為創作方法。以青蛙為主角,利用擬人化方式呈現的寓言故事和青蛙圖像背後給予的意義,可獲得人的生存信息。主筆者使用相同創作方式來描述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情形。第四章從前面幾個章節提到的文本,梳理後建構出筆者繪畫創作之理念與創作方法。第五章個別闡明筆者十五件繪畫作品之創作理念、形式、媒材。第六章為結論,乃對系列作品構築一個完整理論之心得,以期待日後作品能有更精進、深度的發展。

    圖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人為主體的存在結構 5 第一節 樹蛙與我與社會的關聯 5 第二節 個體的存在狀態 6 第三節 樹蛙是非本己狀態—個體落入到群體的「人們」樣貌 9 第四節 樹蛙如戲劇「表演者」—為博得觀眾喝采 13 第五節 小結 14 第三章 藝術中的蛙類形象―文學與圖像脈絡 15 第一節 皆能反映社會樣貌 15 第二節 藉物譬喻―象徵性 16 第三節 擬人化蛙類形象 18 一、文學性蛙類形象 18 二、古代蛙類圖像 22 三、當代蛙類圖像 24 第四章 創作思維與實踐 25 第一節 樹蛙是我與他者的投射—主客一體 25 第二節 快樂樹蛙是面具人格也是角色演員—互動情境中的身分互換 25 第三節 空間與主體的象徵性關係 26 第四節 材料與技法 28 第五章 作品解析 31 第一節 雪景系列 31 第二節 泡泡系列 31 第三節 四君子系列 32 第四節 其他作品 34 第六章 總結 37 參考文獻 77

    書面資料
    (1)Eriving Goffmam,《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徐江敏,李姚軍譯,台北:桂冠出版,1992年5月。
    (2)Karen Horney,《焦慮的現代人》,葉頌壽譯,台北:志文出版,1977年4月。
    (3)Martin Heidegger,《存在與時間》,王慶節、陳嘉映譯 ,台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聯合出版,1990年1月。
    (4)Peter Burk《圖像證史》,楊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8年2月。
    (5)Rollo May《焦慮的意義》朱侃如譯,新北市:立緒文化,2004年8月。
    (6)毛毓松,《鳥獸蟲魚詩大觀》,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7)朱立元,《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8)宋兆麟,《中國性、生育、巫術》,台北市:漢中文化,1997年9月。
    (9)李富宣、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北市:漢威出版社,2001年4月。
    (10)吳家駒注譯,《新譯郁離子》,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
    (11)林淑貞,《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2月。
    (12)周中明編,《寓言精品評析》,台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2月。
    (13)洪漢鼎,《現象學十四講》,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9月。
    (14)高明,《中國文學總欣賞•寓言 西施病心》,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8月。
    (15)高木森,《亞洲藝術》潘耀昌等人譯,台北市:東大圖書,2000年11月。
    (16)張汝倫,《存在與時間釋義(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
    (17)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10月。
    (18)陳懷恩,《圖像學》,台北市:如果出版、大雁出版,2008年1月。
    (19)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0月。
    (20)童勉之,《中華草木蟲魚文化》,童丹繪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月。
    (21)《全唐詩 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11月。
    (22)《台灣印記 袁金塔作品選一》,桃園:長流美術館,2009年3月。

    碩士論文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黃郁雯,《21世紀青蛙神話》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6月)

    網路資料
    周美惠,《聯合報》,2006年9月7日
    http://www.ptt.cc/bbs/museum/M.1157750691.A.293.html

    王俊秀,《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年1月3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3/today-o5.htm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年8月30日。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4777&ctNode=5624

    下載圖示
    QR CODE